陶廷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陶廷傑(1785年—1856年),字子俊、一字涵之貴州都勻府(今都勻市)人。清朝官員。

生平[編輯]

陶廷傑嘉慶十九年(1814年)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翰林院編修。歷任監察御史、給事中。道光年間,出任江蘇蘇松督糧道[1]。歷官甘肅按察使、陝西按察使,署陝西巡撫。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休致。咸豐三年(1853年),貴州爆發反清起事,朝廷下令陶廷傑在籍會同地方官員辦理團練。咸豐六年(1856年),都勻陷落,陶廷傑死於巷戰。朝廷追授騎都尉世職,諡文節[2]

遺跡[編輯]

陶廷傑關心家鄉建設,曾主講貴山書院,並捐資修建文峰塔。工詩文書法,都勻文峰塔東面有其手書《重修文峰塔記》石碑,東山奎星樓有其「文行忠信」四字楷書。[3]

參考文獻[編輯]

  1. ^ 《清史稿》誤,應為蘇松督糧道。見 吏部為汪忠增護理蘇松督糧道由,道光15年3月5日,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登錄號:193425-001
  2. ^ 《清史稿·列傳一百八十六》:陶廷傑,貴州都勻人。嘉慶十九年進士,由編修遷御史、給事中。道光中,出為江蘇蘇松糧儲道。歷甘肅按察使、陝西布政使,署巡撫。二十五年,休致。咸豐三年,貴州土匪起,命廷傑在籍會同地方官辦理團練。六年,古州、黃平、都勻先後陷,廷傑率團練御賊,死之,予騎都尉世職,諡文節。
  3. ^ 貴州歷史人物第十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