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英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阮英平
出生阮蘭茄
1913年
 中華民國福建省福安縣頂頭村(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鎮英平村
失蹤1948年2月
 中華民國福建省寧德縣大窩村
失蹤情況在躲避中華民國國軍搜捕時,在林間被見財起意的村民范起洪等人殺死,與中共閩浙贛省委失聯
逝世1948年2月3日
遺體發現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寧德縣獅峰村
國籍中華民國
別名阮玉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阮英平(1913年—1948年2月3日),又名阮玉齋,乳名蘭茄(一說蘭茹),福建福安人,中國共產黨閩東地區早期領導人,革命烈士[1]

生平[編輯]

早年經歷[編輯]

阮英平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早年在他舅舅的私塾中上過學,後來在福安做過木匠,給餅店、茶行打過工[2]。1931年,阮英平在福安賽岐認識了中共地下黨陳洪妹,當年(一說次年[3])經其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2年,阮英平自賽岐回到下白石老家,開始參與中共發起的秘密運動。[1]

1933年10月,曾志任鐵鋒等中共閩東地區領導人在福安發動了「賽岐暴動」,阮英平作為中共黨員參加了該暴動。該年底,中共建立安德(福安、寧德)縣委,阮英平成為縣委書記。[3]

領導閩東蘇區革命[編輯]

1934年初,升任中共寧德縣委書記兼縣獨立營政治委員。4月,阮英平得知其入黨介紹人陳洪妹等人被龜山民團處決,率安德縣游擊隊剿滅了龜山民團。6月,兼任中共閩東臨時特委委員。[3]

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後,閩東蘇區的中共勢力被國民黨政府削弱,中共領導人馬立峰詹如柏等人相繼遇害,領導閩東蘇區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僅剩下葉飛和阮英平等人。[3]

1935年5月,閩東特委恢復,葉飛任書記,阮英平任組織部長、閩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年底,特委決定成立閩東軍分區(獨立師),阮英平任司令員。[3]

抗日戰爭至第二次國共內戰前期[編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雙十二事變後,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經過與福建省政府的談判,阮英平領導的游擊隊被改編入國軍新四軍序列。[4]

1938年2月14日,閩東紅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阮英平任六團副團長。5月,阮英平赴延安,在中共黨校學習。抗戰期間,阮英平罹患肺病,輾轉蘇北上海等地戰鬥。1944年底,中共成立蘇浙軍區,阮英平任第三縱隊政委,陶勇為司令員。[1]

1945年8月16日,即日軍投降後,阮英平通過領導三次與國軍的爭奪戰,將蘇浙地區的中共解放區連成一片。1946年10月,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師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參加了蘇中戰役[3]

回到閩東及遇害[編輯]

1947年5月,阮英平回到閩東參與地下工作,任閩浙贛省委常委兼軍事部長。9月建立閩東地委並擔任書記。11月,福建省的國軍集結兩個團的兵力與保安第5團進駐寧德,12月27日,阮英平召開地委緊急會議,決定分頭隱蔽,自己去福州向省委匯報情況。[1]

1948年1月,阮英平襲擊莒溪民團並撤往寧德縣梅坑,阮英平的手下財政工作負責人周阿奎叛變將其出賣,致其被困。隨後阮英平突圍成功,與警衛員陳書琴趕往福州。[4]

2月1日,阮、陳二人在途中遭遇國軍搜山,二人失聯,阮英平遂躲進北洋山的大窩村,投宿當地村民范起洪家中,謊稱是過路的商人。同借居范家的村民周玉庫發現其身上攜帶有黃金,殺心遂起,與范起洪以及同村人范妹仔密謀,於次日聲稱要護送阮英平。3日凌晨,在山中襲殺阮英平,三人將其擊斃後搶奪走身上財物,草草埋屍並瓜分其財產。[3]

身後[編輯]

引發城工部事件[編輯]

在閩浙贛省委獲知阮英平在寧德一帶突然失聯後,立即派出大量人員尋找,卻始終無果。後當地政府發現了阮英平的私章,遂大肆散布阮英平死訊,而閩浙贛省委則將其歸咎於中共黨內引進的城市工作部已被國民黨滲透,省委書記曾鏡冰決定將陳書琴、李鐵葉挺荃等城工部幹部集中處死,並斷絕與城工部黨員的聯絡,導致福建地下工作遭到嚴重破壞。該事件直到1957年才被中共中央宣告平反。[4]:442

懸案告破[編輯]

葉飛和阮英平共事十幾年,在此案發生後多次要求徹查。1952年鎮壓反革命運動期間,福建省公安廳寧德縣公安局在村民的舉報下抓獲三名兇手,三名兇手對該事件供認不諱,阮英平失蹤懸案遂告破。[5]:178-181

紀念[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家鄉頂頭村被改名為英平村,村名由阮英平之子阮朝陽題寫,村內還建有阮英平銅像、紅軍亭和英平樓等紀念建築。[6]

家庭[編輯]

阮英平十歲失怙,他的母親隻身一人照顧四個孩子,阮英平的兩個姐姐在未成年時就成為童養媳。弟弟阮英挺亦參加中共早期活動,1936年被叛變者殺害。

阮英平的妻子是周礎,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其子阮朝陽,出生於1947年1月,阮英平犧牲後被葉飛收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少將,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綜合計劃部部長,阮朝陽的岳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鍾期光,育有兩子阮閩、阮東(即寓意合稱「閩東」)。女兒阮寒陽曾任職於北京公安部門[2]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鄭鳳. 英勇善战的骁将——阮英平. 福建黨史月刊: 第33頁. ISSN 1006-2254. 
  2. ^ 2.0 2.1 阮昌和. 阮英平家庭:不畏险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2021-06-02 [2022-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6).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陳松青、吳培賢. 阮英平传. 黨史資料與研究: 61-67頁. 
  4. ^ 4.0 4.1 4.2 鄭錦華等.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 福建省: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3年. ISBN 7561508468. 
  5. ^ 郭天印. 长江支队:1949南下全景纪实. 中國: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 ISBN 9787203101390. 
  6. ^ 吳文偉. 阮英平:闽东人民 “杰出的儿子”. 澎湃新聞. 2021-07-06 [2022-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