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郝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郝瑗(?—618年),時期人物,隋末群雄薛舉的謀士。為薛舉與唐交戰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薛舉死後因悲傷過度而死。

生平[編輯]

郝瑗最初被任命為金城縣令,在義寧元年(617年)三月,他指派手下時任金城府校尉的薛舉[1]率領招募來的數千士卒征討附近的盜匪[2],卻不想四月慶功時被薛舉劫持[3]。在薛舉囚禁了金城郡縣官員,自稱西秦霸王後,郝瑗不得不加入了西秦這一方勢力,成為薛舉的謀士。短短半年後,勢力急劇擴張的西秦迎來了扶風之戰,薛舉因唐軍的勇猛而喪失了信心,有考慮到向唐投降。而這時已經當上衛尉卿的郝瑗站了出來,用劉邦劉備的例子安慰薛舉並鼓勵他不能就這樣半途而廢,否則就是亡國之災。薛舉在聽了他的諫言後後悔了之前的想法,並用考驗群臣為由遮掩過去,但是也因此重用郝瑗,以他為謀主[4]

義寧二年(618年)四月,由於唐主要在東線活動,郝瑗就建議薛舉去聯合突厥梁師都,儘快攻克長安[5]。不想這計劃進行到一半時,被宇文歆所破壞,而李淵也命令李世民率軍回護。經過第一次淺水原之戰後,郝瑗便提議說唐軍新敗,要趁機進軍拿下京城,然而薛舉卻在路上生病,不得不停軍[6]。不久之後,薛舉就在病床上去世,郝瑗為薛舉的死不停哭喪,直到他自己也一病不起,很快也離世了[7]

人物影響[編輯]

郝瑗自扶風之戰起,先間接挽救了西秦的提前滅亡;後又以其策略逼迫唐快速反應,間接為西秦軍爭取更多的優勢;最後也提出了一個足以讓唐一蹶不振的提議,卻因薛舉的意外身亡而無法成功。他死後由於無人支持薛仁杲,西秦文武官員和薛仁杲的矛盾愈發嚴重,加快了西秦內部的分裂和最後的消亡[8]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一八三:「汾陰薛舉僑居金城「隋志汾陰縣屬河東郡煬帝改蘭州為金城郡僑寓也」驍勇絕倫家貲巨萬交結豪傑雄於西邊為金城府校尉」
  2. ^ 《新唐書》列傳第十一:「會歲凶隴西盜起金城令郝瑗將討賊募兵數千檄舉將」
    《舊唐書》列傳第五:「大業末隴西群盜蜂起百姓飢餒金城令郝瑗募得數千人使舉討捕」
    《資治通鑑》卷一八三:「時隴右盜起金城令郝瑗「金城縣帶郡郝呼各翻瑗於眷翻」募兵得數千人使舉將而討之」
  3. ^ 《資治通鑑》卷一八三:「夏四月癸未方授甲置酒饗士舉與其子仁果及同黨十三人於座劫瑗發兵」
  4. ^ 《舊唐書》列傳第五:「其衛尉卿郝瑗趨而進曰皇帝失問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漢祖屢經敗績蜀先主亟亡妻子戰之利害何代無之安得一戰不捷而為亡國之計也舉亦悔之答曰聊發此問試君等耳乃厚賞瑗引為謀主」
    《資治通鑑》卷一八四:「衛尉卿郝瑗趨進曰陛下失問褚亮之言又何悖也「郝呼各翻瑗於眷翻悖蒲妹翻」昔漢高祖屢經奔敗「見本紀」蜀先主亟亡妻子「見漢獻帝紀亟去吏翻」卒成大業「卒子恤翻」陛下柰何以一戢不利遽為亡國之計乎舉亦悔之曰聊以此試君等耳乃厚賞瑗引為謀主」
  5. ^ 《舊唐書》列傳第五:「瑗又勸舉連結梁師都共為聲勢厚賂突厥餌其戎馬合從併力進逼京師舉從其言與突厥莫賀咄設謀取京師」《資治通鑑》卷一八五:「郝瑗說薛舉「厥九勿翻郝呼各翻瑗子眷翻說輸芮翻下同」與梁師都及突厥連兵以取長安舉從之」
  6. ^ 《舊唐書》列傳第五:「郝瑗言於舉曰今唐兵新破將帥並擒京師騷動可乘勝直取長安舉然之臨發而舉疾」
    《資治通鑑》卷一八六:「郝瑗言於舉曰「郝呼各翻瑗於眷翻」今唐兵新破關中騷動宜乘勝直取長安舉然之會有疾而止」
  7. ^ 《舊唐書》列傳第五:「郝瑗哭舉悲思因病不起」
    《資治通鑑》卷一八六:「郝瑗哭舉得疾遂不起」
  8. ^ 《新唐書》列傳第十一:「及繼立與諸將素有隙者咸猜懼郝瑗哭舉病不起繇是兵稍衰」
    《資治通鑑》卷一八六:「薛仁杲之為太子也「去年秋七月薛舉稱帝仁杲為太子」與諸將多有隙及即位眾心猜懼郝瑗哭舉得疾遂不起由是國勢浸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