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觀造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通玄觀造像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杭州市上城區
分類石窟寺及石刻
時代南宋
編號第三批,編號不詳
認定時間1989年12月

通玄觀造像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紫陽山東南麓、七寶山東麓,太廟巷7號紫陽小學內後山岩壁上,為原南宋臨安府道觀通玄觀道教造像遺蹟,也是杭州僅存的道教造像和中國國內罕見的南宋時期道教石刻造像。通玄觀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為原宋高宗內侍劉敖入道修真、結庵於此,地面建築已毀於清咸豐間。岩壁坐北朝南,開鑿於南宋初年至明代,長30米,高3.7米,雕鑿有四龕六尊造像及摩崖題記和碑十一通[1][2]。由於曾多年處於露天狀態(現已建保護棚),風化程度逐年加重,現狀多處題刻字跡漫漶,部分造像已面目不清[3]

圖集[編輯]

東起第一龕,明代,題記為「大明重開山元一徐法師像」,為明正德、嘉靖年間重修通玄觀的道士徐道彰(號元一法師)的造像
東起第二至四龕,自東南側看
東起第二龕,南宋,題記為「掌吳越司命三茅真君像」
東起第二龕,底部祥雲
東起第三龕,南宋,題記為「玉清元始天尊像」,坐仰蓮座,位置最高
東起第四龕,南宋,題記為「皇宋開山鹿泉劉真人像」,為劉敖的造像
東起第四龕,頂部仙鶴
東起第二至四龕,自西南側看

參考資料[編輯]

  1. ^ 《通玄观造像》. 浙江在線. [201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杭州造像盘点》. 青年時報. [201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杭州年鉴2001年·园林、文物》. 杭州市政府. [201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