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西藏革命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藏革命黨
ནུབ་བོད་ལེགས་བཅོས་སྐྱིད་སྡུག
領袖邦達·饒嘎英語Pandatsang Rapga
創始人邦達·饒嘎
成立1939年
解散1946年
總部 英屬印度噶倫堡
意識形態三民主義
世俗主義
中國統一
地方自治
政治立場中間偏左中間偏右
國內組織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西藏政治
政黨 · 選舉

西藏革命黨藏語ནུབ་ལེགས་བཅོས་སྐྱིད་སྡུག威利轉寫Nub-bod-legs-bcos-skyid-sdug)是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由部分旅藏人建立的一個政黨,也被看做是中國國民黨的一個支部,1939年成立,1946年遭英屬印度當局和西藏噶廈政府鎮壓而瓦解。

名稱[編輯]

該黨的藏文名稱為「ནུབ་ལེགས་བཅོས་སྐྱིད་སྡུག」,直譯為「西藏西部改革會」;官方譯為「西藏革命黨」[1]英文翻譯為「Tibet Improvement Party」(西藏改良黨)或「Tibetan Progressive Party」(西藏進步黨)[2]

歷史[編輯]

曾參與西藏革命黨活動的更敦群培

1939年,因在西藏上層內鬥中失勢而流亡印度的邦達饒幹英語Pandatsang Rapga堅塞·土登貢培江樂金·索朗傑布噶倫堡組建了「西藏革命黨」,後來著名學者更敦群培也參與了該黨的活動[註 1]。該黨主要活動於印度噶倫堡、大吉嶺一帶,以《噶倫堡西藏革命黨簡要協定》為黨章。根據這一協定,該黨奉行三民主義、擁護中國國民政府及其領導人蔣介石,目標是將西藏從專制政府中解救出來,對西藏政治體制及社會進行革命性改造。該黨辦有藏文報紙《民新周報》,專門「向西藏境內僧俗人民宣傳本黨主義及中央政綱政策」[4]。西藏革命黨在西藏境內影響力具體多大,至今仍不得而知,但據藏學家梅爾文·戈爾斯坦《喇嘛王國的覆滅》(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1: 1913-1951: 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一書記載,當時不少西藏官員都相信,該黨在康巴商人中有至多100名同情者[2]

邦達饒幹於1943年9月赴中國內地,並致信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請求國民政府支持西藏革命黨,在該黨入黨申請書表格中更是出現了「承   先生等負責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誓願奉行三民主義……」之類的字句。有學者認為西藏革命黨事實上已經是國民黨的旅印藏人支部[5]。西藏革命黨也為國民政府提供了大量關於西藏的情報,涉及到西藏內部政治鬥爭、宗教、軍事、地理、交通、經濟、對外關係等方面的內容[4]

儘管黨章中規定西藏革命黨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但該黨也曾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西藏革命黨黨徽中的砍刀與鐮刀的圖案與共產主義的象徵——鐮刀鐵錘極其相似;邦達饒幹之後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擁有一本《共產黨宣言》,只是未來得及翻譯成藏文,而且他自己也認為進行共產主義革命的時機尚未成熟;參與西藏革命黨活動的更敦群培更是深受馬列主義影響[4]

1946年,順利完成了地圖繪製工作的更敦群培將地圖通過英國人在江孜開辦的郵局郵寄到饒幹在印度的住址「熱里烏」(Reli View),引起了英印當局的懷疑,再加上西藏革命黨在印度訂製的黨員登記卡、入黨申請書表格及黨徽等物品被英印警方察覺,尤其是其黨徽含有類似蘇共黨徽的圖案,使得英印當局開始注意饒幹的活動,並將情報通報給西藏噶廈政府。1946年6月19日,英印警方搜查了饒幹等人的住處,但由於中國駐加爾各答總領事館及時通風報信,饒幹提前銷毀了大部分有關西藏革命黨的資料,但當局仍然搜出了《噶倫堡西藏革命黨簡要協定》和幾封信函。饒幹被英印當局驅逐,只得與親人分別,流亡上海;土登貢培在國民政府的協助下也流亡至上海;江樂金因是不丹王族的經師,經不丹王室交涉,仍留在印度。在西藏境內的更敦群培,被噶廈政府以「偽造貨幣」的罪名關押,直至1951年出獄[2]

部分參與者的結局[編輯]

西藏革命黨失敗後,饒幹於1950年回到昌都,仍堅持其親國民黨立場,反對西藏獨立,拒絕與十四世達賴喇嘛的二哥嘉樂頓珠的合作。他曾在噶廈政府與解放軍之間居中調停。1959年西藏騷亂時,饒幹曾組織武裝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失敗後流亡台灣,1974年逝世[6]

土登貢培江樂金二人後來都回到拉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西藏後都選擇留在西藏,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任職。其中土登貢培曾參與中共西藏工委和噶廈組織的扶貧糧食機構的工作,歷任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地質局副局長、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辦公廳行政處任副處長等職,1963年病逝[7];江樂金歷任拉薩市愛國青年聯誼會副主任、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文教處處長、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73年逝世[8]

更敦群培被捕後遭受多次審訊和鞭笞刑罰,之後被噶廈政府關押了三年,最終在他所在的哲蚌寺「康村」全體僧侶擔保下於1951年獲釋,出獄不久後病逝[2][4]

注釋[編輯]

  1. ^ 對於更敦群培是否為西藏革命黨正式成員有所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更敦群培雖然與西藏革命黨有着緊密聯繫(如與西藏革命黨成員交往密切、參與設計黨徽、幫助該黨測繪地圖),但卻並非該黨黨員,更敦群培被捕後也稱簽署聲明並非西藏革命黨黨員。另一種觀點認為更敦群培確實加入了西藏革命黨,邦達饒幹後來接受採訪時也持此說。[3]

參考資料[編輯]

  1. ^ "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呈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為呈西藏革命同志代表邦達饒幹請准組織西藏革命黨等三事並本會請示意見呈請鑒核". 國民政府, File: 藏政建議(二), ID: 數位典藏號:001-059200-00020-001. 國史館.
  2. ^ 2.0 2.1 2.2 2.3 梅·戈爾斯坦. 喇嘛王國的覆滅[M]. 杜永彬, 譯. 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5. 372-85
  3. ^ 杜永彬. 更敦群培與「西藏革命黨」[J]. 西藏研究, 1999(2):38-43.
  4. ^ 4.0 4.1 4.2 4.3 馬海娟, 冉思堯. 鮮為人知的「西藏革命黨」[J]. 紅廣角, 2012(1):52-55.
  5. ^ 陳謙平. 西藏革命黨與中國國民黨關係考[J]. 歷史研究, 2002(3):89-97.
  6. ^ John, W, Garver. The Sino-American alliance: Nationalist China and American Cold War strategy in Asia[M]. 紐約:M.E. Sharpe, 1997. 172-172
  7. ^ 切排, 侯慶先. 土登貢培的政治生涯及其轉變原因分析[J]. 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8, 25(1):29-32.
  8. ^ 索窮. 江洛金·索朗傑布——一個藏族宿學的愛國情懷[J]. 中國西藏, 2005(6):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