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子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魚復侯
南朝齊政治人物
姓名蕭子響→蛸子響 (追賜)
雲音
封爵豫章王世子→巴東郡王→魚復縣侯 (追貶)
出生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
逝世南朝齊永明八年(490年)
荊州南郡江陵縣
  • 479年-482年
    豫章王世子
  • 482年-485年
    輔國將軍、南彭城臨淮二郡太守、豫章王世子
  • 485年-486年
    使持節、都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諸軍事、冠軍將軍、豫州刺史、豫章王世子
  • 486年-487年
    使持節、都督豫州南豫州之歷陽淮南潁川汝陽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六郡諸軍事、右將軍、豫州刺史、豫章王世子
  • 487年-488年
    散騎常侍、右衛將軍、豫章王世子
  • 488年-489年
    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巴東王
  • 489年
    散騎常侍、中護軍、巴東王
  • 489年
    散騎常侍、江州刺史、巴東王
  • 489年-490年
    使持節、都督荊湘雍梁寧南北秦七州諸軍事、鎮軍將軍、荊州刺史、巴東王
  • 490年追贈
    魚復侯

蕭子響(469年—490年9月26日),字雲音齊武帝蕭賾第四子,母為張淑妃。

生平[編輯]

豫章王蕭嶷早年無子,養蕭子響為子。後來,蕭嶷有了兒子,仍留下了蕭子響,立為世子齊武帝即位後,任命蕭子響為輔國將軍、南彭城太守、臨淮太守。蕭子響勇力絕人,常對諸王不敬。因出繼的緣故,蕭子響的車服與諸王不同,遂心發怨恨。齊武帝知道此事後,令子響的車服與其他皇子相同。

永明三年四月戊戌(485年5月1日),出任使持節、都督豫州、司州之汝南、郢州之西陽二郡軍事、冠軍將軍、豫州刺史。永明四年(486年),進號右將軍。後改任散騎常侍、右衛將軍。永明六年三月己亥(488年4月16日),有司奏請讓蕭子響還本,於是封為巴東王。永明七年二月丙子(489年3月19日),改任中護軍。三月庚戌(4月22日),改任江州刺史。十二月己亥(490年2月5日),改任使持節、都督荊、湘、雍、寧、梁、南秦、北秦七州軍事、鎮軍將軍、荊州刺史。

兵變及身死[編輯]

蕭子響好武,所用服飾常違制,長史劉寅等連名向齊武帝告發此事。蕭子響聞之大怒,詰問劉寅、諮議參軍江悆、司馬席恭穆、殷曇粲、中兵參軍周彥、典簽王賢宗、吳修之、魏景淵。劉寅等不言,遂被蕭子響處死。

齊武帝知道蕭子響殺死劉寅等人後,感到非常憤怒,並於朝堂上向大臣說:「蕭子響造反了!」戴僧靜回應齊武帝說:「諸王都應該反叛,豈止巴東王?」並指出諸王被典籤掣肘,連飲食都不自由。

齊武帝命令蕭子響「束首自歸」。蕭子響不聽,率百餘人擊退了前來的朝臣。齊武帝於是遣丹陽尹蕭順之率軍討伐蕭子響。蕭順之到臨後,子響的部下四處逃散。永明八年八月壬辰(490年9月26日),蕭子響被賜死,時年二十二歲。

《南史》指蕭子響的兄長皇太子蕭長懋暗中囑咐蕭順之,不能讓蕭子響活著返回建康,因此蕭順之拒絕蕭子響自辯的要求,並親手縊死蕭子響[1]。清朝史家趙翼於《廿二史劄記》中,認為寫作《南齊書》的蕭子顯(蕭嶷之子)因為需要對蕭長懋及蕭順之二人避諱而對蕭子響被殺的經過含糊其辭[2]

死後影響[編輯]

蕭子響死後,被除去屬籍,削去爵土,並被改姓為蛸氏[1]。然而,齊武帝對殺死自己的兒子一事感到悔恨不已,游華林園時,見猿對跳子鳴嘯,嗚咽流涕。

曾為蕭子響養父的蕭嶷勸齊武帝恢復蕭子響的名位,但齊武帝沒有採納,而是把蕭子響改貶為魚復侯

蕭順之知道齊武帝思念兒子後,因憂懼而生病去世[3]。《南史》指蕭順之的兒子蕭衍因此協助蕭子響的堂叔蕭鸞(即齊明帝)殺害齊武帝的其他子孫,以報先父之恥[4]

註釋[編輯]

  1. ^ 1.0 1.1 《南史》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四:齊武帝諸子、文惠諸子、明帝諸子):文惠太子素忌子響,密遣不許還,令便為之所。子響及見順之,欲自申明,順之不許,於射堂縊之。有司奏絕子響屬籍,賜為蛸氏。
  2. ^ 《廿二史劄記》卷十(宋齊梁陳書並南史):齊書蓋為文惠(太子)諱,且順之即梁武之父,兼為順之諱也。
  3. ^ 《南史》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四:齊武帝諸子、文惠諸子、明帝諸子):順之慚懼,感病,遂以憂卒。
  4. ^ 《南史》卷六(梁本紀上):初,皇考之薨,不得志,事見齊魚復侯傳。至是,鬱林失德,齊明帝作輔,將為廢立計,帝欲助齊明,傾齊武之嗣,以雪心恥,齊明亦知之,每與帝謀。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南齊書·卷40》,出自蕭子顯南齊書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