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漢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蔡漢卿
個人資料
字希聖

蔡漢卿(1882年—1952年),字希聖湖北沔陽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武昌起義時,蔡漢卿向清朝湖廣總督衙門打響了第一炮,故人稱「蔡一炮」。[1]

生平[編輯]

早年生涯[編輯]

1882年,蔡漢卿生於洪湖老灣鄉前墩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4歲喪母,16歲喪父。蔡漢卿遂投舅父家,邊放牛,邊和同鄉在私塾中學習。蔡漢卿秘密參加了反清幫會「圈子會」,遭到官紳舉報。一次,蔡漢卿回前墩村時,被灣子裡的劉澄魁抓住,準備押送官府請賞,幸而途中蔡漢卿被同村人劉澄之搭救。蔡漢卿乃和幾位朋友共同來到武漢[1]

來武漢後,蔡漢卿依靠打工生活,參加過修建武泰閘等設施的工程。蔡漢卿有位叫劉鼎丞的同鄉在南湖炮八標任官佐,經劉鼎丞引薦,蔡漢卿進入炮八標當兵。因表現優秀,後來升任排長。[1]

武昌起義[編輯]

1911年10月10日凌晨,革命黨人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被清政府處決。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當晚7時許,塘角輜重營發生起義。起義消息傳至南湖炮隊時,有軍官阻攔,蔡漢卿率先將軍官撂倒,率人搶出炮並推到操場,首先向馬隊的方向發炮,促使馬隊參加起義。[1]

蔡漢卿率部接近武昌城區時,大部分地區已被起義軍占領,但湖廣總督瑞澂及清朝陸軍第八鎮統制張彪等率部固守湖廣總督衙門。蔡漢卿聞訊乃率部攜四門山炮登上起義門城樓,並在蛇山上構建炮陣,但黑暗中炮擊很難命中。起義部隊乃將煤油潑在衣服上,製成簡易火把,點燃後投入總督衙門內,造成衙門的屋頂燃燒。隨後,蔡漢卿以衙門前的旗杆為目標,連發3炮,擊中衙門的籤押房。衙門內的瑞澂、張彪派人在衙門後牆打一洞,鑽洞逃登軍艦。因此功績,蔡漢卿被人尊稱「蔡一炮」。[1]

武昌起義光復武漢三鎮後,清廷調陸軍大臣蔭昌率大軍南下,並命海軍提督薩鎮冰率艦隊逆長江而上,以奪回武漢。湖北軍政府積極應戰,自1911年10月18日至11月27日,武漢保衛戰歷時40餘天。蔡漢卿參加了戰鬥。最終,漢口漢陽先後被清軍奪回。[1]

武昌起義後,因和黎元洪同鄉,蔡漢卿曾一度升任師長。中華民國時期,1918年至1920年,蔡漢卿擔任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參議員。[2]1923年2月15日,獲封將軍府將軍。[3]黎元洪下台後,蔡漢卿乃解甲歸田,回到家鄉洪湖。[1]

晚年生涯[編輯]

1938年日軍占領武漢前,蔡漢卿一家入住漢口法租界的一位買辦潘恕安家。一日,石星川突然入住潘恕安家空閒的樓梯轉角處的亭子間。蔡漢卿邀石星川一同赴四川,二人一同登上輪船。船將啟碇時,石星川避開蔡漢卿偷偷下船,乘人力車躲入潘恕安家。後來石星川出任偽職。[4]

蔡漢卿赴四川後,輾轉來到距離重慶數十里的山洞鎮平正農場18號居住。後來,湖北人賀國光萬耀煌等都在山洞鎮居住,張治中所居也離此不遠。石礅子山後面腳下,有楊森家的大宅。後來蘇聯駐華大使館的避暑處也建在山上。[4]

1945年深秋,蔡漢卿一家和鄔曉丹家共同順長江而下。回到武漢後,蔡漢卿每逢雙十節便到武昌烈士祠祭奠先烈,並同辛亥革命老人聚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湖北省副省長熊晉槐等介紹,蔡漢卿正想參加民革,1952年,蔡漢卿因腦溢血在武昌病逝,享年70歲,未能如願加入民革。葬於武昌公墓。[4]

家族[編輯]

孫女蔡琴,台灣歌星。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蔡汉卿放响“辛亥首义第一炮” ,中国青年网,2011-03-22. [201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6). 
  2. ^ 錢實甫,北洋政府職官年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3. ^ 1923年2月16日第2491號//《政府公報》第一九七冊.
  4. ^ 4.0 4.1 4.2 蔡汉卿浴血奋战保卫武汉 晚年常祭拜革命先烈,辛亥百年专题,2011-09-27. [201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