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炮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炮兵軍徽
炮兵軍旗

蘇聯炮兵蘇聯陸軍的一支主戰兵種。由於自斯大林始,蘇軍高度重視炮兵火力在地面戰爭中的作用,因此炮兵兵種產生了多名軍事家。

結構[編輯]

歷史[編輯]

戰前[編輯]

火炮製造廠主要是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布爾什維克工廠,以及位於伊熱夫斯克、莫斯科、高爾基、第聶伯羅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彼爾姆、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等地的工廠。

火炮產量:

  • 1930-1931:1911門
  • 1932-1934:3778門
  • 1935-1937:5020門

1934年1月,蘇聯紅軍各型火炮17000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編輯]

1939年,蘇聯紅軍火炮數量56000門。1941年6月22日開戰時,蘇聯紅軍裝備超過59000門的各型火炮。

蘇德戰爭初期,紅軍在潰退中丟失了近一半的火炮,而德軍在1941年底前修復了25 696門紅軍遺棄的火炮。在斯摩棱斯克戰役,德軍繳獲3820門火炮。在基輔會戰中,德軍繳獲了3718門紅軍火炮。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中,德軍繳獲5396門各型火炮。

1941年全年,蘇聯生產各型火炮總量只有7282門。1942年生產火炮29600門。1943年生產火炮21735門。1944年生產火炮23841門。1945年生產火炮13511門。1941年生產炮彈5100萬發,1942年生產8000萬發,1943年生產8600萬發,1944年生產9500萬發,1945年生產6100萬發。蘇聯共生產了3.81億發炮彈,其中包括878萬發火箭炮炮彈,年平均炮彈生產數量達到了7860萬發。德國戰時年平均炮彈生產數量為7100萬發。因而蘇聯相對於德國並沒有壓倒性炮火優勢。

1941-1942年莫斯科保衛戰中,紅軍在每公里戰線上布置30-35門火炮。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會戰大反攻,蘇軍布置了17000門各型火炮。1943年7月5日,庫爾斯克會戰蘇軍的炮火反準備使用了20000門火炮。1944年1月15日上午7時10分,蘇軍發起了列寧格勒徹底解圍的總進攻,使用了2.16萬門火炮,包括海軍的1個鐵道炮旅及波羅的海艦隊的艦炮、岸炮,至8時40分炮擊結束,共向德軍陣地發射了22萬發炮彈。1944年夏季反攻中,蘇軍在東線戰場集結了2.4萬門火炮。1944年7月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使用了火炮和迫擊炮13900門。1944年8月20日凌晨,烏克蘭第二方面軍與烏克蘭第三方面軍發起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113個炮兵團裝備6200門火炮,進攻當日向前推進了12公里。

戰爭後期每公里戰線上蘇軍平均布置325門火炮。1945年1月12日凌晨3時整,維斯瓦河戰役炮火準備,蘇軍集結了39320門火炮炮擊持續了1個小時;早上7點展開第二輪補充炮火準備。近衛第8集團軍軍在7公里寬的陣地上集結了2438門各型火炮,在33公里寬的陣地上火炮的數量達到了7600門。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25分鐘內朝德軍陣地傾瀉了31.5萬發炮彈,炮彈總重超過5000噸。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戰役炮火準備從凌晨3:50開始,6:30結束,使用41600門火炮,每公里295門火炮,戰役第一日共發射將近45萬發炮彈。 向納粹德國總理府的最後進攻,每公里集結了500門大炮。

戰爭結束時,蘇軍擁有常規火炮88900門,火箭炮2167門。    戰爭中1800名炮兵部隊官兵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500個紅軍炮兵連隊受嘉獎。

預備炮兵[編輯]

1939年蘇芬戰爭前,有24個預備炮兵團與幾個203毫米超重榴炮營。蘇芬戰爭結束後,預備炮兵撤銷所有122榴炮團,每個步兵師增編1個122榴炮連。預備炮兵團改編為轄4個炮兵營、每營轄3個炮兵連,每連4門152榴炮。

1941年9月預備炮兵團的炮兵營改為轄2個炮連。

1941年下半年,組建了2個榴炮團、24個集團軍直屬炮兵團(轄3個152毫米加榴炮兵營,每營轄2個炮兵連)、12個加農炮兵團(2個122加農炮營與1個152加榴炮營)。1941年,預備炮兵大約有110個連,占炮兵總數的8%。

1942年4月預備炮兵的新編制並使用到戰爭結束:每個炮兵團縮減為2-3個炮兵營,每營有3個或2個炮兵連,榴炮連轄3門炮,加農炮連轄2門炮。1942年預備炮兵團:

  • 38個預備榴炮團
    • 23個預備榴炮團編制24門152毫米榴炮
    • 9個預備榴炮團編制24門122毫米榴炮
    • 6個預備榴炮團編制20門122毫米榴炮
  • 79個預備加農炮兵團
    • 25個預備榴炮團編制18門152毫米加榴炮
    • 27個預備榴炮團編制12門152毫米加榴炮
    • 12個預備榴炮團編制12門107毫米或122毫米加農炮

1942年10月31日組建26個炮兵師,每個師轄3個122毫米榴炮團、2個加農炮團(各有18門122或152毫米加榴炮)、3個反坦克殲擊炮兵團(每個有24門76mm加農炮)、一個觀測營。1942年12月6日炮兵師改編。1942年12月初,預備炮兵有255個炮連。

1943年2月,預備榴炮團全部改裝152毫米榴炮。並擴編組建了獨立重榴彈炮兵旅,轄4個榴炮營,每營轄4個炮連,每連有2門152榴炮。組建了11個獨立加農炮兵旅,轄2個加農炮兵團,每團18門炮。獨立炮兵旅逐漸合併到炮兵師中,1944年只剩下一個獨立加農炮旅。

1943年4月,集團軍直屬炮兵編制為1個加農炮兵團、1個反坦克殲擊炮兵團、1個近衛迫擊炮兵團、1個高射炮兵團。1943年4月組建5個炮兵軍,並改編組建7個「突破炮兵師」(Breakthrough Artillery Division),比標準炮兵師增編152榴炮團與203榴炮團各1個。1943年6月改變組建了1個重型加農炮兵師,轄1個觀測營和4個加農炮旅,每旅轄3個炮營,每營轄4個炮連,每個炮連有4門加農炮,全師有144門152mm加農炮。1943年10月改編組建第二個加農炮兵師,每個旅中有一個營被換裝為76mm加農炮。1943年底,26個炮兵師中有17個「突破炮兵師」,6個1942年12月編制炮兵師,3個加農炮兵師。

1944年5月,所有的集團軍屬炮兵團都改編為集團軍屬炮兵旅。每旅轄1個觀測營、2個炮兵營(每營12門152榴炮)、1個加農炮兵營(12門122加農炮)。共組建了45個集團軍直屬炮兵旅。

1944年9月,組建了5個炮兵軍,下轄10個新組建的「突破炮兵師」,加農炮旅被160毫米重迫擊炮旅和1個火箭炮兵旅代替;3個「突破炮兵師」的炮兵師和重加農炮兵師同時改編為為1943年編制「突破炮兵師」。1944年底,共有10個炮兵軍、10個1944年編制「突破炮兵師」、22個1943年編制「突破炮兵師」、2個加農炮兵師和3個1942年編制炮兵師。

1945年戰爭結束時,預備炮兵占炮兵連總數的35%,有63個加農炮兵旅、2個榴炮旅、57個獨立炮兵團(其中33個加農炮兵團或集團軍屬加農炮兵團,24個榴彈炮兵團),以及炮兵軍、炮兵師與集團軍屬炮兵建制。

隊屬炮兵[編輯]

軍屬炮兵[編輯]

1937-1938年組建的步兵軍,直轄2個摩托化炮兵團,其中一個用於反炮兵作戰(2個122加農炮營,1個152加農炮營),另一個裝備3個152榴彈炮營用於火力支援。1939年陸軍規模迅速擴編,火炮產量不足,新組建的步兵軍縮編為直轄1個炮兵團(2個122加農炮營,2個152榴炮營)。1941年6月戰爭爆發時,共有40個步兵軍直屬兩個炮兵團,13個步兵軍直屬1個炮兵團。1941年9月撤銷步兵軍,軍屬炮兵團被集中到預備炮兵。

1942年1月重新組建了轄步兵旅的小編制步兵軍,並組建了11個軍屬炮兵團,每團有16門76毫米加農炮與12門122毫米榴彈炮。1942年末,組建了18個大編制的步兵軍,並組建了10個軍屬炮兵團,轄1或2個122毫米加農炮兵營和1個152毫米加榴炮兵營。

1943年6月至1943年底,組建了40個軍屬炮兵團,轄4個122榴炮連或2個152加榴炮連,員額512人。

1944年4月,4個軍屬炮兵團改編為軍屬炮兵旅,轄1個觀測營與2個炮兵團,分別為100毫米加農炮與152毫米加榴炮,每團有5個炮連。

1945年在遠東成立7個軍直屬炮兵旅。

歷任領導[編輯]

其他炮兵元帥[編輯]

  • 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維奇·雅科夫列夫英語Nikolai Dmitrievich Yakovlev(1898.12.31—1972.5.9),炮兵元帥(1944.2.21)
  • 尤里·巴甫洛維奇·巴扎諾夫(Yuri Pavlovich Bazhanov)(1905.4.23—1975.1.8) 炮兵元帥(1965.6.18)
  • 巴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庫列紹夫(Pavel Nikolaevich Kuleshov)(1908.12.26—2000.2.26) 炮兵元帥(1967.10.28)
  • 格奧爾基·費多托維奇·奧金佐夫(Georgy Fedotovich Odintsov)(1900.3.6—1972.3.1) 炮兵元帥(1968.6.22)
  • 格奧爾基·葉菲莫維奇·佩烈傑利斯基(Georgy Yefimovich Peredelsky)(1913.4.7—1987.11.21)炮兵元帥(1973.11.5)
  • 葉菲姆·瓦西里耶維奇·博伊楚克(Yefim Vasilyevich Boychuk)(1918.12.24—1991.6.4)炮兵元帥(1980.11.4)

院校[編輯]

裝備[編輯]

蘇德戰爭裝備[編輯]

型號 原型 倍徑 戰鬥全重
kg
初速
m/s
最大射程
m
射速
min-1
穿甲 其他
M1910/30式107mm加農炮 法國施耐德107mm野炮 38 2380 670 16350
M1940式107mm加農炮 43.5 4285 17450
M1930/37式122mm加農炮 施耐德M1910式122mm野戰炮 46.3 7117 20000 190mm/1000m
M1938式122mm榴彈炮 22.7 2450 11800 5~6 比爾姆第172兵工廠和彼得羅夫設計局
M1938型榴彈炮 施耐德M1910 24.3 4550 4
D-1式152mm榴彈炮(M1943) 24.6 3635 12400 4 82mm/1000m
M1910/34型152mm榴彈炮 29 7820 2~3
M1937式152mm榴彈炮 M1910/34型152mm榴彈炮 17000 124mm/10000m 車載型為ML-20(SU-152的主炮)
M1909式152mm榴彈炮 普提洛夫工廠
M09/30式152mm榴彈炮 M1909式152mm榴彈炮
1931年式B-4型203毫米榴彈炮 37 15 800 607 17500 0.3 列寧格勒布爾什維克工廠
1933年式203毫米加榴炮 730
1939年式203毫米加榴炮
1915型305mm超重型榴彈炮
TM-2-12 305mm/L-45列車炮 「聖安德烈」級前無畏戰列艦主炮 部署在遠東承擔岸防任務
TM-3-12 305mm/L-52列車炮 奧普霍夫M1912式艦炮身管改造 42000
BR-17 210mm加農炮 捷克斯柯達廠的設計 29000
BR-18 305mm榴彈炮 捷克斯柯達廠的設計
BR-5 280mm臼炮
BM-13式火箭炮

現役裝備[編輯]

迫擊炮[編輯]

型號 綽號 技術 配屬級別 編制人數 最小射程(m) 最大射程(m) 重量(kg) 正常射速(發/min) 爆發射速(發/min) 研製單位 研發日期 裝備日期 使用歷史 注釋
2Б14 / 2Б14-1式 「托盤」 Поднос 82毫米迫擊炮,前膛裝填,炮口有重複裝填防呆裝置 摩步連炮兵排 4人 85 4270 41.8 15 22 紅旗高爾基機器製造廠 1973年 改型定型於1984年 阿富汗戰爭緊急裝備 炮管通過搖架減震器安裝在兩腳架上,炮尾與圓形坐鈑相連。可夜視的K1準直儀和MUM瞄準具
2Б11 / 2С12式 「雪撬」 Сани 拉發/迫發兩用,精確口徑119.4毫米,防重裝保險器 摩步營 5 480 7400 210(戰鬥狀態)/297(行軍狀態) 15 2С12迫擊炮武器系統包括2Б11迫擊炮、2Л81輪式炮車牽引架、2Ф510牽引運輸車(嘎斯-66-05輕型越野車底盤改裝)
2Б16式 「九度音-K」 НОНА-К 120毫米牽引式半自動迫榴炮 空降兵、陸戰隊 5 850 8850 1200 6 10 70年代 1986 為2С9式自行迫榴炮的牽引改型;嘎斯-66輕型卡車或烏茲-469吉普車牽引。炮尾裝填。倍徑24.2,殺爆彈初速367m/s
2С9式 120毫米履帶式自行迫榴炮 4 850 8850 8700 6 10 70年代 1981 阿富汗戰爭 攜彈量25發
2С23式 120毫米輪式自行迫榴炮 空降、陸戰 6 10 1986 1990 火炮數據接近2С9式
2С31式 「維娜」 Вена 120毫米履帶式自行迫榴炮 13000 19500 8 10 1997 2A80式120毫米低膛壓薄壁線膛單管炮.彈藥基數為70發(含10發制導炮彈),攜彈量30發
2Б9式 「矢車菊」 Василек 82毫米速射迫擊炮 摩步營 40 60年代 1970 2K21式迫擊炮武器系統,由2Б9式82毫米自動迫擊炮及2Φ54運輸車組成
2С4式 鬱金香 Тюльпан 240毫米自行迫擊炮 2營制獨立重迫擊炮旅 7 800 9500 25000 3 彼爾姆設計局 1967 70年代中期 使用歷史 火炮型號2Б8),尾裝填

反坦克炮[編輯]

型號 綽號 技術 配屬級別 編制人數 初速(m/s) 最小射程(m) 最大射程(m) 重量(kg) 正常射速(發/min) 爆發射速(發/min) 研製單位 研發日期 裝備日期 使用歷史 注釋
д-44 綽號 85毫米加農炮 配屬級別 編制人數 初速(m/s) 最小射程(m) 15500 1725 正常射速(發/min) 爆發射速(發/min) 研製單位 研發日期 1944 使用歷史 火炮型號為52-П-367
T-12式 佩劍 Рапира 100毫米反坦克炮 摩步團 編制人數 初速(m/s) 最小射程(m) 15000 3100 正常射速(發/min) 14 研製單位 研發日期 50年代 使用歷史 火炮型號為2A19式,火線高度0.8m
2A45式 「章魚」 Спрут 125毫米反坦克炮 集團軍反坦克炮團、師反坦克炮營 編制人數 1700 最小射程(m) 12200 重量(kg) 正常射速(發/min) 爆發射速(發/min)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彼得羅夫特種設備設計局 1970年代 1993 使用歷史 火炮型號為Д-13式或9С33式。方形炮口制退器。360度環射
2С25式 「章魚」(Спрут-СД 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空降、陸戰 3 初速(m/s) 最小射程(m) 最大射程(m) 18000 7 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 90年代初 裝備日期 使用歷史 2А75滑膛坦克炮,自動裝彈機

}}

著名人物[編輯]

兵種歌曲[編輯]

兵種紀念日[編輯]

蘇聯火箭兵和炮兵紀念日俄語День ракетных войск и артиллерии (Россия)是11月19日。根據1944年10月2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命令。理由是1942年11月19日,蘇軍發動天王星行動,斯大林格勒會戰轉入大反攻階段,炮兵為突破敵軍陣地實施了強大火力準備。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