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教授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紅色教授學院,全名「哲學和自然科學紅色教授學院」(俄語:Институ́т кра́сной профессу́ры, ИКП)位於莫斯科,是蘇俄十月革命後第一所新型高等學校與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理論研究機關。與共產主義學院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列寧研究院等齊名。1921年2月11日成立,最初以培養熟悉馬列主義的教授。主要從事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理論研究培養高級理論幹部。

學院最初受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管轄,後受宣傳鼓動部管轄。[1]學制4年。1924年至1929年間共236位學生完成學業。1938年學院被廢止[2],後融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高級黨校俄語Высшая партийная школа при ЦК КПСС系統之中。

歷史[編輯]

1921年初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放鬆了對意識形態的控制,思想文化界出現了較強的反對派意見。部分教授堅持「高校自治」對抗俄共 (布)對高等教育的領導,甚至在1922年初鼓動莫斯科彼得格勒薩拉托夫等地高校罷課罷教。1922年2月,莫斯科大學發生了教授和大學生罷課事件,西伯利亞出現了反對在大學教學計劃中開設公共課程的抗議,克拉斯諾雅爾斯克發生了大學生罷課事件。在彼得格勒蘇維埃改選期間,一些教師領導了堅決反對選舉「黨棍蘇維埃」的活動,逐校勸說選民不要給黨組織推薦的候選人投票。第二屆全俄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是在對教育人民委員會的政策極其不滿的氛圍中進行的,一些最著名的科學工作者的尖銳發言,包括工資問題和教學計劃的經常變動與人民委員對科學工作者生活條件的無知以及大學本身存在的問題等,並要求:

  1. 廢除蘇維埃的高校條例,恢復舊的沙皇時期的條例; 
  2. 撤消大學生在高校的行政管理權;
  3. 撤去黨在大學安插的人; 
  4. 必須在院士當中選舉校長而不是指定共產黨員擔任

蘇俄共產黨決定在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基礎上建立文化教育事業;對於社會科學而言意味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改變,以適應當時急進的社會變革運動。首要的問題就是無產階級的學術力量應占領資產階級傳統的學術陣地,保障「文化革命」的勝利。列寧認為,新的科學和教育不可能憑空而建,因此社會科學和教育要利用舊專家,原則是:「第一,非共產黨員專家應該在共產黨員監督之下工作;第二,教學內容(包括普通教育課程,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和共產主義培養)的確定,應該只由共產黨員來從事」。

1921年2月11日列寧簽署教育人民委員會法令《關於籌建紅色教授學院機構》「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培養大批紅色教授,為共和國的高等學校講授理論經濟學、歷史唯物主義、社會發展模式、現代史和蘇維埃建設課程」。紅色教授學院1921年10月3日在莫斯科成立。1924年10月,蘇共中央決定成立紅色教授學院預備部,培養工農學生。1924年至1929年間共236位學生完成學業。

1929年斯大林發表《論蘇聯土地政策的幾個問題》一文,在紅色教授學院引起涉及哲學、政治經濟學和自然科學等各個研究領域的辯論。1930年10月14日紅色教授學院黨組織就辯論作出「關於哲學戰線的狀況問題」的決議,批評了哲學中以德波林為代表的「形式主義和煩瑣哲學」,政治經濟學中以魯賓為代表的「魯賓主義」,文藝學中的「佩列維爾澤夫主義」,以及自然科學中研究遺傳學的「唯心主義的自生說觀念」等。1930年12月在斯大林的直接干預下學院對德波林學派作了全面批判,並任命米丁為哲學部主任(後任哲學研究院院長)。

解散[編輯]

1938年改組為馬克思列寧主義高等學校(Высшая школа марксизма-ленинизма)。

1946年併入蘇共中央社會科學院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лужбы[3]

院長[編輯]

參考[編輯]

  1. ^ Banerji, Arup. Writing history in the Soviet Union: making the past work. Berghahn Books. 2008: 29–30. ISBN 978-81-87358-37-4. 
  2. ^ Boterbloem, Kees. The life and times of Andrei Zhdanov, 1896-1948. McGill-Queen's Press. 2004: 188. ISBN 978-0-7735-2666-2. 
  3. ^ 金炳華、余源培、尹繼佐、奚潔人等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