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文廟

座標25°28′49″N 100°33′28″E / 25.48019°N 100.55791°E / 25.48019; 100.5579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廟尊經閣、倉聖閣
倉聖閣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祥雲縣祥城鎮
坐標25°28′49″N 100°33′28″E / 25.48019°N 100.55791°E / 25.48019; 100.55791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5-39
認定時間2013年10月23日

祥雲文廟,即雲南縣文廟,是明清時期大理府雲南縣(今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的縣學文廟。原址位於今祥城鎮文廟巷以西,現僅存倉聖閣及尊經閣。

歷史[編輯]

雲南縣文廟始建於洪武十八年(1385年),位於縣城南三里處[1]成化五年(1469年)[2][1][3](另說弘治五年[1492年][4][5][6]、弘治七年[1494年][7]),移建於城內東街北邊。明萬曆康熙雍正乾隆咸豐年間,多任知縣主持重修[6][1]。咸豐七年(1857年),杜文秀起義軍攻占祥雲後,文廟大部分建築被拆毀,僅存大成殿及各坊表[6][3]光緒二年(1876年),知縣鳴泰、教諭李隆、訓導姚士玉率鄉民重建,當年二月動工,四年(1878年)五月落成[6][註 1]光緒九年(1884年)再次修葺[6]

整個文廟建築群總面積約30畝,坐北向南,由五個大院構成。自南向北依次為大門(開向東街)、照壁、木牌坊、泮池、櫺星門(左右各有禮門坊、義路坊)、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等。大成殿西邊通明倫堂,東邊通尊經閣;院內有東西廂房,東南角建有倉聖閣。崇聖祠(即後宮)位於最後一院,後宮東面為射圃。[3][8]另據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的調查資料,祥雲文廟「後宮、正殿、東西廡,忠孝、名宦、興文、鄉賢各祠,並倉聖閣、明倫堂等地均規模闊大,近已接年增修,煥然一新 」[9]

清末、民國時期,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子誕辰有祭孔儀式[3]

文廟的大部分區域,在20世紀30年代成為祥城小學校址,80年代起由祥城初級中學使用,現為祥城鎮第一中學校園[6]。射圃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左右被闢為操場[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廟的第一院及泮池改建為縣供銷社的門市部和辦公樓[3];1955年,泮池的石欄杆被拆去建西山烈士墓四周的圍欄[6][註 2];大成殿年久失修,並被改建為教室[3];崇聖祠在倒塌後被拆除[3]

現存建築[編輯]

倉聖閣西面

祥雲文廟目前僅存尊經閣、倉聖閣,兩閣相距約50米[6][11]

尊經閣是文廟存放典籍的藏書樓,現位於祥城鎮一中內,曾作為縣教育局和文化局的辦公場所。尊經閣為重檐小青瓦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坐南朝北,基座呈方形,邊長11米,面闊3間。據梁上題記,尊經閣建於康熙十年(1671年)。[11]

倉聖閣用於供奉倉頡,現位於祥城鎮一中東南角外,面向文廟巷。清康熙年間重修文廟時始建[註 3]嘉慶十四年(1810年)重修,民國初年維修,六七十年代曾由城東生產隊使用,後無人管理而逐漸破敗,2003年由群眾出資維修,之後成立了倉聖閣文物管理組,由其管理使用[12][13][14]。倉聖閣為三重檐青瓦四角攢尖頂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基座呈方形,一層邊長11米,東西兩面各有一道券頂雙合門,門寬2.2米、高2.1米。一層內立4根20米餘米的立柱一直通向三層。二層牆外每邊有立柱四棵,四面開窗。三層牆外每邊有立柱二棵。有陶質葫蘆頂。[12][11]

2001年8月20日,倉聖閣被公布為第四批祥雲縣文物保護單位[12]。2005年11月28日,尊經閣被公布為第五批祥雲縣文物保護單位[15]。2013年10月23日,文廟尊經閣、倉聖閣被公布為第五批大理州文物保護單位[16]

注釋[編輯]

  1. ^ 今存此次重建的《重修雲南縣文廟碑記》。
  2. ^ 烈士墓圍欄因疏於管理已毀[10]
  3. ^ 據《祥雲文物》,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雲南省祥雲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 祥云县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 647. ISBN 7-101-01548-4. 
  2. ^ 新纂云南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成化五年御史郭瑞、按察史曾景遷入城內今地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雲南省祥雲縣教育局編. 祥云县教育志. 內部發行. 1993: 42–43. 
  4. ^ 康熙大理府志. 舊在縣南郭,弘治五年知縣陳輔遷建 
  5. ^ 光緒雲南縣志. 文廟 廟縣原與洱海衛合明洪武間建於縣南郭外距三里許今廟在縣城左方則宏治壬子僉憲周鳴岐暨僉憲劉讓飭指揮周璧縣令陳輔董役……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政協祥雲縣委員會 編. 祥云文庙(郑允昌). 祥云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內部發行. 2008: 58–62. 
  7. ^ 重修雲南縣學碑記(清康熙四十年[1701]立). 大理丛书·金石篇.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0: 1132. ISBN 978-7-5367-4793-7. 爰考洱邑文廟,創自有明洪武。迨弘治甲寅,邑令陳輔,以城外玩褻,始移建於城內。 
  8. ^ 張福孫編著. 大理白族教育史稿.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8: 120–121. ISBN 978-7-5367-4069-3. 
  9. ^ 陳靜波. 民国时期云南文庙调查资料选辑. 雲南檔案. 2015, (12): 49-53. 
  10. ^ 祥雲縣人民政府 編. 云南省祥云县地名志. 內部發行. 1987: 182. 
  11. ^ 11.0 11.1 11.2 政協祥雲縣委員會編. 祥云文物. 昆明: 雲南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8: 13. ISBN 978-7-5367-7948-8. 
  12. ^ 12.0 12.1 12.2 楊宴君, 楊政業主編;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編. 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大全.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6: 377–378. ISBN 7-5367-3459-X. 
  13. ^ 倉聖閣文保牌
  14. ^ 《重修倉聖閣碑記》
  15. ^ 祥雲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祥云年鉴·2006.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6: 232. ISBN 7-5367-3439-5. 
  16. ^ 大理州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大理日報. 2014-01-01 [2022-05-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