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座標38°44′43″N 113°34′36″E / 38.745155°N 113.576682°E / 38.745155; 113.576682
聆聽這篇條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山西省五台縣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時代1938年
編號2-7
認定時間1982年2月23日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外觀
image icon 典禮台外觀
image icon 醫務室外觀
image icon 消毒室外觀
image icon 手術室外觀
image icon 手術室內部
image icon 白求恩模範病室旁邊的紀念館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耿鎮鎮松岩口村,是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之一。病室由寺廟改建而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共建有三所正廳、四所耳房和七所房屋,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曾經是白求恩執業的地方,因被侵華日軍焚燬而在1974年重建。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在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編輯]

白求恩模範病室建成典禮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1938年3月,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率領醫療隊至中國延安,並在同年5月轉到晉察冀邊區五台縣工作[1]。他視察了當地的醫院,發現藥物醫療器械嚴重短缺、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也很低,令他感到難以開展醫療工作[1]。於是白求恩決定成立一所標準化的示範醫院,以作為醫療和教學的用途[1]。他就此向毛澤東撰寫報告,並向聶榮臻提出設立示範醫院的建議;聶榮臻起初認為示範醫院會因前線形勢的變化而難於維護,但他與葉青山商議後同意了白求恩的建議[2][3][4]

該醫院由白求恩親自設計和施工,把一座龍王廟改建為外科病室,設有手術室、消毒室、醫務室和洗滌室,用以救治戰爭的傷員、培訓醫務幹部;同時他讓村內的工匠也參與到修建工程當中,修建人員一起在白求恩的指導下改建房舍、修葺門窗、製造醫療器械[3][5][6]。醫院在1938年9月15日落成,此後被晉察冀軍區後方醫院稱為「白求恩模範病室」;聶榮臻、宋劭文胡仁奎等人出席了模範病室的落成典禮,白求恩被任命為院長[3][5][6][2]。模範病室用以救治戰爭的傷員,但主要的用途是培訓醫務人員,向各個根據地的醫療人員提供臨床教學[5][7]

在白求恩模範病室落成典禮的一個星期後,侵華日軍進攻晉察冀邊區,模範病室組織了多個戰地醫療隊,在抗日前線工作[8]。過了不久,白求恩模範病室因三光政策而遭到日軍焚毀,只剩下一棵松樹和門樓未被毀壞[8][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4年根據原貌得以重建[7]

結構[編輯]

白求恩在病室為八路軍傷兵看病

白求恩模範病室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長41公尺、寬28公尺,面積為1,148平方公尺,共建有三所正廳、四所耳房和七所房屋[6][9]。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的大門朝南,院牆前方有一塊寫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牌,牆上寫着「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6]。四合院東面的兩所耳房是醫務室,由財神廟改建而成,修復後陳設了送藥箱,而院門東面的小耳房則用作洗滌室;西面的兩所耳房是消毒室,原是瘟神廟,修復後放置了消毒籠[6]。四合院的東側有七所病房,中間的三所病房住了剛完成外科手術的傷者,兩所病房住了重傷的傷者,另外兩所住了輕傷的傷者;西側沒有房屋[6]。北面三所正廳是龍王廟改建而成的手術室,修復後有白布包裹四周,房的中間有一張手術台,並陳列了一些醫療器械;南側本來是龍王廟的戲台,修復後放置了白求恩的雕像[6]。四合院中間有一棵大松樹[5]

保護和開發[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文物局在1974年撥出款項修復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按原貌重建之,而室內的陳設亦是按照原樣[5][9]。除了修復工程外,病室舊址的東面設立了「紀念白求恩陳列室」,陳列室後來改為「白求恩紀念館」[10]。紀念館有一個六米多高的漢白玉題字塔,刻上了毛澤東《紀念白求恩》全文,以及徐向前、聶榮臻和薄一波褒揚白求恩的題字;紀念館有白求恩的雕像、關於白求恩行醫的圖片,以及工作匯報、信件、日記、醫療器械等文物[10]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在1982年2月23日被列入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國家文物局由此呼籲各地政府做好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為文物劃出保護範圍、作出標誌說明、建立紀錄。截至2015年,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是中國境內保護規格最高的白求恩相關文物保護單位[11][2]。為了配合紅色旅遊的構想,參觀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並不需要購買門票;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以往參觀人數不多,但在2005年因「紅色旅遊年」的安排而吸引了更多參觀人次[1]。2013年,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舉行了名為「重走白求恩路」的義診活動,其中一個站點為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在此為264人提供了診治服務[12]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楊繼紅; 金俊賢; 張星秀.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国际主义精神在召唤. 山西日報. 2005-06-27 [201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2. ^ 2.0 2.1 2.2 劉岩. 白求恩在中国抗日前线的战斗踪迹. 黨史博覽. 2012. 
  3. ^ 3.0 3.1 3.2 閻獻晨. 白求恩在五台山创建的“模范病室”. 五台山研究. 1986. 
  4. ^ 司蘇實. 松岩口白求恩模范病室. 沙飛影像研究中心. [201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5. ^ 5.0 5.1 5.2 5.3 5.4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華夏經緯網. 2015-04-01 [201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常寧 (編). 白求恩模范病室 晋察冀根据地首个“模范”医院. 山西晚報. 2014-10-15 [201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7. ^ 7.0 7.1 《回声》山西现场报道:走进五台县白求恩纪念馆. 齊魯網. 2015-07-10 [201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8. ^ 8.0 8.1 郭利軍 (編); 王建 (編). 五台白求恩纪念馆. 人民網. 2015-07-15 [201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9. ^ 9.0 9.1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晉祠博物館. 2011-04-24 [201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10. ^ 10.0 10.1 忻州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忻州文化產業網. 2010-03-19 [2016-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11.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國家文物局. [2016-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9). 
  12. ^ 石樂樂 (編); 陳江文. 松岩口村:感受精神的洗礼. 新華網. 2013-05-06 [2016-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