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官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涂官俊(?—1894年),字劭卿,江西東鄉縣人。晚清官員。

光緒元年(1875年),江西乙亥恩科鄉試第一。光緒二年(1876年)中進士,即用知縣,分發陝西,歷署富平涇陽長安諸縣,又補宜君,調涇陽,政績卓著。光緒二十年(1894年)卒。病重時仍然處理政務,並捐出俸祿千金,救助孤貧。民眾為其建祠。《清史稿》有傳。[1]

注釋[編輯]

  1. ^ 《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六》:涂官俊,字劭卿,江西東鄉人。光緒二年進士,截取知縣,發陝西,署富平、涇陽、長安諸縣。補宜君,山邑地瘠民朴,官此者多不事事。官俊勸農桑,興水利,成稻田數百畝。躬巡阡陌,與民絮語如家人。調涇陽,歷官皆有聲。凡兩任涇陽,政績尤著。初至,值回亂後,清積訟千餘,庶政以次規復,期年而改觀。龍洞渠,故白渠也,官俊倡言開濬,眾議以工鉅為難,獨毅然為之。由梯子關而下,水量增三分之一,復於清冶河畔修復廢渠二,水所不至者,勸民鑿井以濟之。先後增井五百有餘,無旱憂。
    涇民多逐末,不重蓋藏,義倉無實儲。官俊謂積穀備荒,莫善於年出年收。躬詣各鄉勸諭捐穀,嚴定收放之法,民感其誠,輸納恐後,倉皆充實。十九年,旱荒,全活凡數萬人。編保甲,捕盜賊,地方靖謐。官俊故績學,立賓興堂,置性理、經濟有用之書,日與諸生講習。增義塾,定課程,親考校之。凡有利於民者,為之無不力。二十年,卒。疾篤時,猶強起治事,捐俸千金以恤孤貧。民為祠,歲時祀之。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479》,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