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敦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敦化
出生1897年7月
 清朝廣東省興寧
逝世1985年1月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大學教授

李敦化(1893年7月—1985年1月),字意吾。廣東興寧人。教授、硫酸和工業化學專家。

生平[編輯]

1897年7月(光緒二十三年),生於廣東興寧,其父親李曰京曾任廣東諮議局議員[1]。小時就讀和畢業於興寧學堂[2]。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入讀兩廣高等工業學校預科[1][3]

1912年7月[1](一說1911年[4])官費選派[1]留學日本,先後就讀東京東亞預備學校東京第一高等學校京都第三高等學校[1]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應用化學科[4]

1920年7月畢業,同年9月到大阪化學工廠實習[1]

1921年回國,任教於廣東省立工業專門學校廣州市民大學[1][5]

1924年,孫文創立廣東大學黃埔軍校,李被聘請為廣東大學籌備處委員、理科教授主講應用化學,兼任黃埔軍校教官,教授火藥兵器,後兼任軍器研究處研究員[1]

1928年,李敦化教授主持建設了中國最早的硫酸廠之一的梧州硫酸廠[1],任廠長、總工程師[1]。廠內設備使用德國制,但因工藝問題未能投產。李利用當地產硫鐵礦生產硫酸,取得了突破,獲得工業界推崇[4],寫就《梧州硫酸廠辦理經過報告書》[1]

1933年8月,回到中山大學任教,與蕭冠英等一同創立中大工學院[1]。期間寫就《硫酸製造法》、《硝酸製造法》、《鹼工業》、翻譯《最新化學工業大全》等書[1]

抗戰期間,隨中大轉移到雲南澄江、廣東坪石等地。在坪石任廣東省營化工材料廠總工程師兼任廠長[6][1]。在困難條件下就地取材,生產出了急需的硫酸、鹽酸等產品,獲得國民政府頒發的「勝利勳章」、「久任教授獎金」[1]

1951年開始研究無機工業催化。先後發表《鎢冶金法研究》、《關於接觸硫酸工業用釩觸媒的一些探討》、《關於廢釩觸媒復活利用問題的一些探討》、《關於非釩觸媒在接觸硫酸工業上的應用問題》、《鉬代釩製造硫酸工業用觸媒》等論文。撰寫了專著《硫酸工藝學》。《關於廢釩觸媒復活利用問題的一些探討》,曾被收入美國《化學文摘》、日本《硫酸》雜誌。同年,商務印書館再版《硫酸製造法》,新發表譯著《最新化學工業大全 第二冊》[1]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李任華南工學院籌備委員會委員[4]

1954年,商務印書館發表譯著蘇聯K M 馬林《硫酸工業》[1]

1956年,李教授與羅明燏院長、馮秉銓教務長第一批招收研究生,每人一人[7]

1985年1月27日,在廣州病逝,享年93歲[4]

著作[編輯]

  • 硫酸製造法 1937年[6][8]
  • 硝酸製造法
  • 鹼工業[9]
  • 無機化學
  • 硫酸工學 (譯著,原著:MK 馬林)[10]
  • 無機酸工業(合譯)
  • 最新化學工業大全(合譯,原著松井元太郎)
  • 增訂化學工業大全(合譯)

參考[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李敦化 兴宁市当代人物专题. 
  2. ^ 廣西圖書館. 李敦化. [失效連結]
  3. ^ 两广工业学堂. www.gzzxws.gov.cn. [2020-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4. ^ 4.0 4.1 4.2 4.3 4.4 未知. 缅怀敬爱的李敦化教授. 硫酸工業. 1985 [2020-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5. ^ 李坚论许崇清与广州市民大学. [永久失效連結]
  6. ^ 6.0 6.1 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 
  7. ^ 【我看70年新成就】直属系统优秀征文展——华南理工大学. [失效連結]
  8. ^ 硫酸制造法(1950年再版). 商務印書館. 1950: 536. 
  9. ^ 李, 敦化. 碱工业. 廣州市: 國立中山大學出版部. 1935: 352. 
  10. ^ MK 馬林,李敦化. 硫酸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