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曉玫
朱曉玫(2013年)
音樂家
國籍 法國
出生1949年(74—75歲)
中國上海
職業鋼琴家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演奏樂器鋼琴
活躍年代1957年至今
網站www.zhuxiaomei.com

朱曉玫(1949年),法國華裔鋼琴家,鋼琴教授。目前住在法國巴黎。

生平[編輯]

1949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藝術家庭,1950年隨父母遷往北京。幼時隨母學習音樂,八歲就作為神童在北京的電台上演奏鋼琴,[1]後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中。[2]

文革中,朱曉玫被送到河北張家口的農場勞改五個年頭,期間偷偷堅持鋼琴練習,1974年返回北京。1977年恢復高考時她已經超過報考大學的年齡線,只好進了中央音樂學院的進修班,後在北京舞蹈學校任鋼琴教師。

1980年,朱曉玫經香港前往美國,起初在波士頓紅燈區打工,生活困窘。她曾向波士頓交響樂團首席女長笛手提出請求,以為她家打掃衛生為條件,換得在她家鋼琴上練琴的機會[3]。於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獲得碩士學位後,1985年赴法國發展,後加入法國籍。她在巴黎第一場音樂會演奏的是巴赫哥德堡變奏曲》,從此開始國際藝術生涯。

朱曉玫的曲目範圍主要包括斯卡拉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等人的作品,尤其以演繹巴赫的作品著稱,如《平均律鍵盤曲集》、六首組曲、《賦格的藝術》、《哥德堡變奏曲》等,其中後者她公開演奏超過兩百次。有趣的是,她2007年出版的自傳也按照《哥德堡變奏曲》的結構寫成,包括三十個章節和一個詠嘆調[4]

朱曉玫任教於巴黎音樂學院,2014年首次回到暌違35年之久的中國巡迴演出,於母校中央音樂學院受聘為客座教授[5]

傳奇經歷[編輯]

1957-1975——早年:文化大革命的倖存者

朱曉玫出生於藝術世家,8歲即登台表演,上了北京電台。1962年,她以優異成績從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畢業。文化大革命期間,朱曉玫被送到河北省張家口勞改5年。儘管遭此不幸,她仍盼望有一天這混亂會過去,還有機會重拾藝術與美好生活。她找到一架缺少琴弦的鋼琴,自己用鋼絲修補,以保持練習。1975年,她得以回到北京。恢復高考之後,她因為超齡無法考取中央音樂學院,只能以高等研修生的身份進修。隨後,她進入北京舞蹈學院擔任鋼琴老師。

1979——從波斯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獲得鋼琴碩士學位

改變她命運的時刻到了。1979年,美國著名小提琴家艾薩克·斯特恩訪問中國,(在德高望重的鋼琴家和教育家周廣仁先生推薦和大力幫助下),斯特恩幫助聯繫朱曉玫赴美留學。朱曉玫自1980年赴美,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獲得鋼琴專業碩士學位。

朱曉玫在美國求學期間,生活辛苦,依靠兼職打工支持學業。她甚至曾經為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首席長笛手做女傭。根據後來的一次採訪,這位長笛手非常欣賞朱曉玫的工作。

1985——移居法國巴黎

1985年,就在美國簽證過期之前兩天,朱曉玫幸運地獲得了到法國巴黎繼續自己音樂夢想的機會。初來法國,她人生地不熟,但在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一位教授的欣賞和大力幫助下,她在學院得到了教職,總算可以維持生計。朋友們為她她提供了7處可以免費練習鋼琴的地方。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朱曉玫出眾的鋼琴技巧逐漸為人所知,使她有機會在歐洲和南美洲等地舉辦了數次音樂會和獨奏表演。

80s-90s——黃金歲月:大獲成功

儘管沒有經紀人推廣,朱曉玫還是依靠對少數鍾愛的作曲家的曲目,堅實而緩慢地在古典音樂界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在她成名之後,在巴黎的每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都是一票難求,早早售罄。隨後,她陸續在歐洲、北美、南美、亞洲甚至澳大利亞巡演。

她的錄音和唱片熱銷,深受好些主要唱片公司的追捧。Mirare英語Mirare曾經為她出版了許多唱片。她擅長的曲目包括哥德堡變奏曲,斯卡拉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等,但最愛的仍然是巴赫。她是目前公認在世演奏巴赫的權威。她已經錄製發行了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 《鍵盤組曲》,《鍵盤賦格曲》,《創意曲》,《鋼琴協奏曲》和《哥德堡變奏曲》等。她的第一張唱片直到年逾50才發表。

有一個傳奇故事說,有一次朱曉玫在巴黎的一場私人演奏會上彈奏哥德堡變奏曲,在場一位老太太深受她詮釋的巴赫音樂感動,於是以極低的價格將自己在河畔的一間公寓租給朱曉玫居住。這間公寓臨近盧浮宮和巴黎聖母院,窗外可以眺望優美的賽訥河。來訪者說公寓內除了朱曉玫的鋼琴和床之外,幾乎空無一物。自從朱曉玫來到巴黎之後,她的生活一向極為低調簡樸。

1994-2014——職業高峰

1994年,朱曉玫應邀在巴黎城市劇院舉辦獨奏音樂會,這也是她作為鋼琴家在巴黎的首次公演。從此之後,她的音樂會常常爆滿。至今她仍然保持每年在城市劇院舉辦一次音樂會的傳統。

她在香榭麗舍劇院的首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後,香榭麗舍劇院邀請她每年都來舉辦音樂會,但作為一位完美主義者,朱曉玫拒絕了香榭麗舍劇院的邀請。

朱曉玫不喜歡過度爆光在公眾面前,只想為那些懂得欣賞自己音樂的聽眾演奏,不願拿着自己的傳奇故事來吸引獵奇的聽眾。與大多數藝術家不同,她並不追求頻繁登台出鏡,而是節制自己的公演,僅保留給真正欣賞和熱愛古典音樂的愛好者。

2014年6月21日,朱曉玫應邀在萊比錫的聖多馬教堂演出。巴赫曾經在這間教堂擔任音樂指揮23年之久。演奏會就在巴赫的墳墓前舉行,朱曉玫是第一位在這間教堂舉辦音樂會的音樂家。一輩子演奏巴赫的朱曉玫後來回憶說,「演奏會從晚上10:30開始,直到凌晨1:30結束。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經驗。」這場演奏會的DVD和CD獲得了2015國際古典音樂獎英語International Classical Music Awards的特別成就獎。

參考資料[編輯]

  1. ^ Bach Cantatas.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2). 
  2. ^ Bureauexport.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3). 
  3. ^ 音乐人 | 朱晓玫 素心人,巴赫情. 南方人物周刊. [2018-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0) (中文). 
  4. ^ Zhu, Xiao-Mei. La Rivière et son secret, des camps de Mao à Jean-Sébastien Bach. Robert Laffont. 2013 [2007] [2018-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8) (法語). 
  5. ^ Biography Zhu Xiao-Mei. [2018-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