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前十七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術語,指的是1949—1966年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到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之間的歷史時期。[1]

詞源[編輯]

「前十七年」來自文革時期對「前十七年」間「修正主義」路線的批判。文革後則成為歷史研究中的分期術語。研究對象包括前十七年的教育政策[2]、文學藝術[3][4]、知識分子政策[5]等。電影史上有「十七年電影」之稱。文學史上有「十七年文學」之稱。

參考資料[編輯]

  1. ^ 羅志田. "文革前 「十七年」 中國史學的片斷反思." 四川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5 (2009): 5-15.
  2. ^ 張樂天. "新中國 「前十七年」 教育改革的遺產." 復旦教育論壇 11, no. 6 (2013): 12-16.
  3. ^ 毛翰. "辱罵和恐嚇就是戰鬥——「文革」 前十七年詩歌論爭斷語." 書屋 12 (2009): 36-40.
  4. ^ 駱寒超, and 章麗萍. "功與過: 文革前十七年新詩中的現實主義." 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31, no. 5 (2001): 14.
  5. ^ 楊鳳城. "「文革」 前十七年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研究." 黨史研究與教學 1 (1999): 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