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聖真君祖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沙堂
張聖真君祖殿正門
閩清縣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福州市閩清縣金沙鎮金沙街中段
坐標26°07′50.85″N 118°51′07.25″E / 26.1307917°N 118.8520139°E / 26.1307917; 118.8520139座標26°07′50.85″N 118°51′07.25″E / 26.1307917°N 118.8520139°E / 26.1307917; 118.8520139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登錄1992年10月5日

張聖真君祖殿,又名金沙堂張聖真君之堂[1]金沙張聖君祖殿,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金沙鎮,主祀福建路福州永泰縣出身的道教地方民間信仰神張聖君[2]

歷史[編輯]

張聖君在道教中是一位主管雷電的神明,有法雷真君、監雷法主等法號,而根據傳說,張聖君坐化升天於閩清金沙。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當地人在金沙建造了張聖真君之堂以奉祀他。張聖真君之堂先後在明朝正統四年(1439年)、清朝康熙年間以及民國6年(1917年)數次重修,1963年遭拆除。文革時期神像、碑刻幾乎全毀[3],1984年當地民眾、台灣信眾和旅外僑胞對金沙堂進行籌資重建,歷時十五年重新落成[2]。1992年,張聖真君祖殿(金沙堂)入選第四批閩清縣文物保護單位。[4]

建築[編輯]

從文昌閣往下看金沙堂建築群

1984年重建後的張聖真君祖殿坐東北朝西南,依山勢而建,總體為土木結構,面寬19.66米,進深22.5米,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442平方米。正殿面闊5間,進深7柱,原以鐵瓦片覆頂,現為抬梁穿斗式木構架。屋檐上有雙龍戲珠的彩色雕塑,重檐歇山頂式,燕尾正脊,屋面則為四面倒水式,飛檐翹角,下施角魚。正殿的前廊有精美的木質雕塑,殿內金柱的石質柱礎以兩層相疊。大殿內主位祀張聖君,兩側神明是蕭公法明和應化真人連公宗羌(張、蕭、連三位神明在福建民間信仰中常常被一併祀奉[5]),左右兩廂則供奉金沙堂十境社十尊聖君神像[6]。除正殿外,亦有文昌閣觀音廳、順天聖母廳、伽藍廳等附屬建築,已形成一個建築群。現今建築內存有建立之初的一對石獅、分別刻制於明朝洪武崇禎年間的石碑、清朝嘉慶八年(1803年)建造的九龍泉和民國6年(1917年)的鐵瓦等文物。[2]

民俗[編輯]

閩清民間認為張聖君是當地的農業保護神,在每年9月底,金沙當地會舉行「游田了」民俗活動,以慶祝五穀豐收,並向張聖君祈願來年風調雨順,這一習俗在當地已有800年歷史之久[7]。2009年,游田了民俗入選第二批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2017年,張聖君信俗入選第五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3]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张真君祖殿距今有千年历史 闽商曾奉其为商神(图). 福州新聞網. 2014-06-16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3). 
  2. ^ 2.0 2.1 2.2 自然地理. 閩清縣人民政府. 2023-06-27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0). 
  3. ^ 3.0 3.1 俞黎媛. 传统神灵信仰在当代的变迁与适应——以福建闽清金沙堂张圣君信仰为例. 世界宗教文化 (北京): 78-81. ISSN 1007-6255. 
  4. ^ 福州市文物局 (編). 福州市文物志. 福州市: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20: 372. ISBN 9-787-211-08504-0. 
  5. ^ 民间俗神信仰.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20-08-31 [2023-11-03]. 
  6. ^ 考古——闽清古寺庙宫观. 閩清縣人民政府. 2012-06-18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1). 
  7. ^ 鄭羽菲; 黃世恩. 传奇丰收节:福建闽清“游田了” 传承八百年的习俗. 央視網. 2018-09-23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3). 
  8. ^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 2009-01-14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