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實驗中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廣東實驗中學
Guangdong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地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
荔灣校區:荔灣區省實路1號
越秀校區:越秀區中山四路51號
雲城校區:白雲區蕭崗明珠北路45號
白雲校區:白雲區白雲大道北570號
類型省立中等學校
開課日期1872年(留美學童先修班)
創辦日期1888年(格致書院)
建校日期1924年(國立廣東大學附屬中學)
校長蔡騭
黨委書記全漢炎
副校長黃建偉、黃濤、朱伯東
教師人數教職員330人[1]
年級小學六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
學生人數初中部:初一:14個班 初二:14個班 初三:13個班
高中部:20班/級
校訓愛國、團結、求實、創新
校刊省實之聲、最省實、慕嵐、青桐、蝕語、後山、新團員、古榕新綠
分院43個
教育集團廣東實驗中學教育集團
辦學特色實驗性、創新性、示範性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以德樹人、以質立校
電話號碼越秀校區:+86 (0)20-83810947
荔灣校區:+86 (0)20-81508188
傳真號碼越秀校區:+86 (0)20-83856813
荔灣校區:+86 (0)20-81508188
學校網址http://www.gdsyzx.edu.cn/
地圖

廣東實驗中學(簡稱「省實」),是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所直屬廣東省教育廳的國家級重點中學,全國現代技術實驗學校。廣東實驗中學越秀校區初中部坐落在越秀區中山四路,荔灣校區高中部坐落在芳村龍溪大道

廣東實驗中學是七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母校。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鄧錫銘姜伯駒范海福蔡睿賢,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鍾南山黃耀祥。該校現有教職員工約330位。

歷史[編輯]

越秀校區校門
荔灣校區
白雲校區
  • 1904年,清政府開辦最後一場科舉後翌年停辦科舉考試,在廣州城內舊貢院內開辦「兩廣初級師範簡易館」。
  • 1909年,兩廣優級師範學堂開設附設中學堂以及附設小學堂,而中學堂全稱為「兩廣優級師範學堂附設中學堂」。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兩廣優級師範學堂改名為「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而其附設中學隨着改名為「廣東高等師範學校附設中學」。
  • 1923年,孫文將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改為「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而其附設中學隨着改名為「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附設中學」。
  • 1924年,在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基礎上將「廣東法政學堂」以及「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併入,組成「國立廣東大學」,其附屬中學改名為「國立廣東大學附屬中學」,同年廣東大學校長鄒魯「以國內高中未達到相當數額,暫設預科」,以林炳光為預科主任(1930年改為中山大學附屬高中部)。
  • 1925年8月,「國立廣東大學附屬師範」與「國立廣東大學附屬中學」合併,統稱「國立廣東大學附屬中學」。
  • 1926年,「國立廣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其附屬中學撥歸國民政府廣東省教育廳管理,並且改名為「廣東省省立中山中學」,翌年(1927年)國立中山大學以大學不可無附屬中學為由,收回原撥歸給國民政府廣東省教育廳管理的廣東省省立中山中學為附屬中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並遷校址於天官里中山大學法學院內(今法政路廣州市委內)。
  • 1930年,原中山大學預科部改為高中部,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址在文明路中山大學內,其原附屬中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初級中學」,校址在中山大學法學院內。
  • 1935年,中山大學石牌新校舍落成,中大各院系遷至石牌新校舍,原文明路校址只留下附屬高中,原在天官里中大法學院內的附屬初中,遷回文明路原中大校址,附屬初中與附屬高中合併,統稱為「國立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 1936年3月5日,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第二一三次會議決議將中大附中,撥歸廣東省教育廳管理,改名為「廣東省省立中山中學」,並且由陳濟棠出任中山中學校長。同年9月,省立中山中學又撥回中山大學管理,恢復「國立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校名。
  • 1938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國立中山大學遷往雲南,附屬中學停辦,直到1941年復辦附屬中學。
  • 1941年,附屬中學復辦,隸屬國立中山大學師範學院,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校址在韶關乳源
  • 1945年,抗戰勝利,國立中山大學各院系遷回廣州石牌原址,除師範學院與附屬中學、附屬小學遷回文明路中山大學舊址內。
  •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中央教育部、中國共產黨軍管會正式敕令國立大學一律去掉「國立」,翌年,按當局的意思取消「國立」二字,改稱為「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 1952年,由於中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附中、嶺南大學附中、廣東文理學院附中和華南聯合大學附中四所高校附屬中學合併,組成「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校址在原文明路中山大學附中內(中學部)以及永漢路(現為北京路)仰忠街原華南聯合大學附中內(小學部)。
  • 1956年,華南師範學院附中開設分校,校址位於石牌(即今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定名為「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石牌分校)」,校本部則改名為「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廣州校區)」。
  • 1958年,位於文明路「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廣州校區)」整體搬到石牌分校內,石牌分校撤銷,原文明路校本部改為華附廣州分校,全稱名為「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廣州分校)」,而石牌校本部則名為「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石牌校區)」。
  • 1960年,華南師院附中廣州分校,更名為「中南(廣東)科技學院附屬中學」,隸屬中南(廣東)科技學院。同年「華南師範學院附屬小學」易名為「廣東實驗學校」,校址在仰忠街。
  • 1962年9月,「中南(廣東)科技學院」和「廣東水利電力學院」合併,組成「廣東工學院」(現為廣東工業大學),其附屬中學撤銷,恢復「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廣州分校)」校名。
  • 1962年,「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廣州分校)」與「廣東實驗學校」合併,華附廣州分校校名撤銷,成為獨立學校,改用「廣東實驗學校」為校名。
  • 1968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廣州市中學名稱編制統一,「廣東實驗學校」則改名為「廣州市第六十中學」。
  • 1978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第六十中學恢復原「廣東實驗學校」校名。
  • 1987年,「廣東實驗學校」小學部與中學部分離,更名為「廣東實驗中學」。
  • 2004年8月,廣東實驗中學高中芳村坑口新校區落成,翌年(2005年)高中部遷入,原校址為初中部校區。
  • 2014年11月23日,廣東實驗中學立教142周年立校90周年校慶。

分校以及教育集團[編輯]

截至2020年,廣東實驗中學已形成「一花十葉」的一校十區辦學格局[2],省實與各分校組成省實教育集團,集團內學校分布在廣東省廣州珠海等地。集團內學校辦學形式各有不同,但將資源共享、學生管理、師資調配和教研共訓等方面進行統一管理,並在部分學校實行區域集團化辦學。各校的學校章程、規章制度、校園文化等方面均和廣東實驗中學實行統一標準。[3]

校園歷史建築[編輯]

中山四路校址[編輯]

  • 西堂、南軒、北軒、中齋:原學校教學樓及宿舍,為四合院形式,原為明清廣東貢院範圍,明遠樓就位處原大院正中。建築群自1920年代廣東大學建校後,陸續興建,同舊貢院一起,沿用到之後中學校舍。抗戰時期,貢院被炮彈炸平。中共建政1950年代後,陶鑄打算將此處大院辦成華南的文化中心,多個省級文化部門進駐大院,由此與中學校舍範圍分拆。1980年代後清拆,廣東博物館省立中山圖書館[4]
  • 北齋:1946年增建,作為教授住房。2005年左右省立中山圖書館新建樓宇而被拆[5]
  • 平山堂:1922年始建,馮平山先後給原廣東大學捐建的兩座校舍之一。與中學共用,後歸中學用作學生宿舍。在1990年被鑑定為危房大部分被清拆,僅保留嵌有「平山堂」的灰檐牆。[6]
  • 景堂院:1931年始建,馮平山第二個為原廣東大學捐建的校舍,為紀念其父馮景堂而名。與中學共用。中共建政1950年代後,除中學使用外,曾易手多個單位。直至1985年11月,廣東省政府採納了馮子馮秉芬爵士的意向,交由實驗中學做教學樓用。1996年中學計劃重建做體育館,重建的景堂體育館於2002年落成啟用,館內存有紀念像與銘文。

歷任領導[編輯]

國立廣東大學附屬中學
  • 董世光(1925.8-1926.2)
  • 麥應昌(1926.2-1926.5)
  • 金紹祖(1926.5-1926.11)
廣東省省立中山中學
  • 熊銳(1926.11-1927.2)
  • 劉蓉森(1927.2-1927.8)
國立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 黃希聲(1927.8-1927.11)
  • 李應南(1927.11-1929.7)
  • 唐錫勛(1929.7-1935)
  • 莊澤宣(附小主任,1929.6-1938)
廣東省省立中山中學
國立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國立中山大學師範學院附屬中學、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 居勵今(1936.11-1938)
  • 溫盛湘(黨支部書記1937.9)
  • 王炎光(黨支部書記1937 .11)
  • 盧振英(1938初)
  • 張瑞矩(1938.1-1938.10)
  • 陳柏如(黨支部書記1938.8)
  • 張文昌(1941.7-1942.6)
  • 黃錦均(代校主任,1942.3-1942.6)
  • 譚祖蔭(1942.7-1943.8)
  • 段錚(1943.8-1944)
  • 司徒漢賢(1944-1946)
  • 蕭錫三(1946.2-1947)
  • 張嘉謀(1947-1949.3)
  • 陳一百(1949.3-1949.7)
  • 陳孝禪(1949.7-1949.10)
  • 黃杏文(1949.11-1952.8)
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廣州校區、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廣州分校
  • 黃杏文(1952.9-1954.7)
  • 王延青(華南師範學院副院長兼任,1953.3-1955.7)
  • 黃杏文(校主任,1954.8-1956.7)
  • 岑學干(1956-1958.8)
  • 王屏山(兼支部書記1958.9-1960)
廣東(中南)科技學院附屬中學
  • 陳煥若(兼支部書記1960-1961)
廣東實驗學校
  • 梁嘉(名譽校長1960-1962)
  • 雷英(1960-1962小學部)
  • 劉蓮(1960.11-1962.5)
  • 張潔芬(副校長,1960.7)
  • 李慶余(副校長,1960. 7-1962.5)
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廣州分校
  • 楊兆源(代校長1960.7-1962.5)
廣東實驗學校
  • 劉蓮(兼支部書記1962-1968)
  • 楊兆源(副校長,1962-1968)
  • 雷英(1962-1968小學部)
  • 劉筱(1964-1968小學部)
廣州市第六十中學
  • 黃貴和、伊政治(政委)
  • 陳進修、林忠誠(政委)
  • 王鵬、方炳輝(革委會主任)
  • 蔡麗英(1978.3-1978.11)
  • 余敬奎(黨支部書記1978.3-11)
廣東實驗學校
  • 蔡麗英(1978.11-1979.7)
  • 劉蓮(兼支部書記1979.7-1984.6)
  • 余敬奎(黨支部副書記,1978-1984)
  • 鍾敏恆(副校長,1982-1984)
  • 鄭啟植(1984.6-1988.5)
  • 蔡麗英(黨支部書記,1984.6-1988.5)
廣東實驗中學
校長 書記(黨支部、黨總支、黨委)
馮思義(1988.5-1998.8) 蔡麗英(黨支部書記,1988.5-1992)

楊海新(黨支部書記,1992-1996)(黨總支書記,1996-1998.8)

禤錦科(1998-2003) 左春華(黨總支書記,1998.8-2003.7)
鄭熾欽(2003-2015)
全漢炎(2015-2023)
蔡騭(2023至今)[7] 全漢炎(黨委書記,2023.10-)

蔡騭(黨委副書記,2023.10-)[8]

學生組織[編輯]

廣東實驗中學團委[編輯]

廣東實驗中學團委由高中部團委會、初中部團委會、天河分校團總支部、順德分校團支部、南海分校團支部組成。 廣東實驗中學高中部團委下設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文體部、志願者工作部(領導志願者協會)、社團聯合會(由原社團部改組而成)6個工作部門,以及廣播站、IT社、省實電視台3個直屬社團。

廣東實驗中學團委社團聯合會(原團委社團部)[編輯]

廣東實驗中學團委社團聯合會(SS-Student Associations United,簡稱「省實社聯」),2009年由原團委社團部改組而成,是直屬於校團委的學生幹部機構,負責全校社團的管理、協調工作。

2010年,社團聯合會下轄43個學生社團,包括心理協會、志願者協會、書誓演講社、慕嵐詩社、模擬聯合國社、青少年環境科學院(TAES)、漫捲風雲動漫社、省實之聲雜誌社(Voice of GEMS,簡稱VOG)、MPR機器人社、幽玄棋社、集郵社、蝕語文學社、格憶飛縛五子棋藝社 、Fly Haterz(樂隊)、Beatbox社、D-Force街舞社、生物科技實踐社、IT社、歷史社、健康醫療社、青桐文學社、廣播站、化學社、M3魔方社、楓林辯論社、MESE 精武門、電視台、最省實(報社)、省實路1號動物園(樂隊,英語:The Zoo)、天文社、動物保護協會、書法社、推理社、模型社、DIY社、電子競技社、漢服社 、人文社、K歌社、科技創新社、足球社、音樂創作社、紅學社。

榮譽[編輯]

2011年廣東省教育廳團委授予廣東實驗中學團委「團委工作優秀獎」。

2011年廣東省教育廳團委授予廣東實驗中學教工團「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

口號[編輯]

學校官方校訓是「愛國,團結,求實,創新」。

另外廣東實驗中學還有一個口號,「今天我以省實為榮,明天省實以我為榮!」,該口號可見於高中校本部主席台或初中校本部正門警務室側面。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广东实验中学简介. [2007-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2). 
  2. ^ 广东实验中学简介. [2019-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4). 
  3. ^ 卓越教育. “省实系”大揭秘!“一校九区”办学格局. 搜狐. 2018-09-05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5) (中文). 
  4. ^ 「西堂仔」與「街邊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2-04-21 羊城晚報
  5. ^ 廣州唯一四合院即將被拆(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5-03-09 金羊網-新快報
  6. ^ 陳曉平:1949年國民黨政權「遷都」廣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亮點資訊
  7. ^ 姚昱暘. 广东实验中学新校长,是他. 南方日報. 2023-12-01 [2023-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1). 
  8. ^ 1924年以来学校历任领导. 廣東實驗中學. [2023-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