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文廟

座標27°45′33″N 118°01′50″E / 27.75917°N 118.03056°E / 27.75917; 118.0305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閩北第四次工農兵代表會議會址 — 文廟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武夷山市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時代1933年
編號第一批第9項
認定時間1961年5月10日
2001年1月20日撤銷

崇安文廟是原福建省崇安縣的文廟,舊址位於今武夷山市崇安街道市政府、市圖書館一帶,1959年被列為崇安縣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作為閩北工農兵代表會議會址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文革前後大部分建築逐漸被拆毀,2001年1月20日被撤銷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資格。

崇安文廟於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在營嶺(今市政府一帶)重建。由於朱熹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崇安度過,在其死後地位逐漸提升,尤其是淳佑元年(1241年)詔以朱熹從祀孔廟之後,崇安文廟也有了特殊意義,不斷重修擴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武夷文廟進行了規模最大的改建,由原坐北朝南改為坐西朝東。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七月毀於火。光緒五年(1879年)重建。光緒十年(1884年)七月,明倫堂又被火毀,再次重建。清末廢科舉改學堂,文廟內先後創立了「崇安中西學堂」「同化兩等小學」「師範講習所」「縣立初級中學」「武夷小學」「清獻小學」等。1933年閩北紅軍占據崇安縣城期間,於3月5日在文廟召開閩北蘇維埃第四次工農兵代表大會。1939年再次重修。20世紀70年代末大多數建築被陸續拆毀,現存的遺蹟有兩處泮池及狀元橋、一座明代櫺星門、五通宋明石碑(其中五賢祠內胡氏繪像碑四通和聖諭碑一通)、一幢崇聖祠(舊政府會堂)、半幢明倫堂(現政府食堂後舊機關幼兒園)等。[1]

參考文獻[編輯]

  1. ^ 朱燕濤. 朱熹与武夷文庙.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網站.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