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爾·帕希尼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尼科爾·帕希尼揚
Նիկոլ Փաշինյան
亞美尼亞總理
現任
就任日期
2018年5月8日
總統阿爾緬·薩爾基相
阿連·西蒙尼揚英語Alen Simonyan(代理)
瓦哈根·哈恰圖良
前任卡連·卡拉佩強(代理)
個人資料
出生 (1975-06-01) 1975年6月1日49歲)
 蘇聯
 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伊傑萬
政黨「我的行動」政黨聯盟(2013–)
配偶安娜·哈科比揚
兒女4
學歷埃里溫國立大學
簽名

尼科爾·帕希尼揚亞美尼亞語Նիկոլ Փաշինյան羅馬化:Nikol Pashinyan亞美尼亞語發音:[nikɔl pʰɑʃinˈjɑn];1975年6月1日亞美尼亞政治家,2018年5月8日起擔任亞美尼亞總理,從政前為記者和編輯。因亞美尼亞在2020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中的失利而失去大片納卡地區的土地而遭受反對派要求下台,後於2021年4月25日宣布辭去總理職務;儘管如此,在2021年6月20日提早舉行的2021年亞美尼亞議會選舉中,其所領導的公民合約黨仍獲得過半數的53.92%選票,因此帕希尼揚得以繼續擔任總理。[1]

政治活動[編輯]

投入政壇[編輯]

1998年帕希尼揚建立報社,曾因誹謗謝爾日·薩爾基相被捕入獄。

1999年至2012年他任《亞美尼亞時報》編輯,2007年作為政客帶領小黨參加議會選舉,得票率為1.3%。2008年亞美尼亞總統選舉期間支持列翁·特爾-彼得羅相,選舉後因不滿選舉結果發動示威活動被捕,因煽動暴亂獲刑7年,2011年5月獲得大赦出獄。2012年當選亞美尼亞國民大會議員。此後與特爾-彼得羅相分道揚鑣,另建政黨「公民合約」(又譯「公民協議」),此期間他反對亞美尼亞參加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2]

總理職位[編輯]

2018年亞美尼亞示威,帕希尼揚迫使總理謝爾日·薩爾基相辭職。同年帕希尼揚當選總理,民主化程度、新聞自由及反腐水平顯著提高,2019年亞美尼亞成為後蘇聯國家中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然而其與克里姆林宮的關係微妙,對前政府親俄人士的清洗引發了俄羅斯的不滿。除歐盟表達了口頭上的支持外,奉行現實主義的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帕希尼揚新政府的反應冷淡。[3]

2020年納卡戰爭結束後,俄羅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領導人通過了在納卡停火的聯合聲明。根據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發布的聲明,自11月10日起在納卡完全停火,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停在各自占據的位置以及應交換戰俘,並且在隨後的六個星期內亞塞拜然取得了阿爾察赫共和國(即亞美尼亞控制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周邊地區)的大片領土,對此亞美尼亞反對派要求總理帕希尼揚辭職。

2021年2月25日,亞美尼亞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奧尼克·加斯帕良曾發佈備忘錄要求他辭職下台,但未果。3月27日,帕希尼揚宣布將於4月辭職,並於6月提前舉行國會大選[4]4月25日帕希尼揚宣布辭去總理職務,總統薩爾基相已接受辭呈。[1]

自帕希尼揚得以繼續擔任總理後,特別是2023年阿塞拜疆完全控制納卡地區以來,亞美尼亞與俄羅斯關系愈發緊張。11月,帕希尼揚宣布不參加集安組織會議,他表示,俄羅斯及其主導的集安組織無法保證亞美尼亞的安全,亞美尼亞當局正試圖使自身安全體系多樣化。[5]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宣布辞职-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中新網. 2021-04-25 [2021-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2. ^ David Batashvili. Nikol Pashinyan’s Russian Problem. Georgian Foundation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6]. 
  3. ^ Joshua Kucera. Pashinyan in Brussels: “We expect more assistance”. Eurasianet. [2018-07-16]. 
  4. ^ 何宏儒. 韋樞 , 編. 戰敗後政局擾攘 亞美尼亞總理:4月辭職6月大選. 安卡拉: 中央通訊社. 2021-03-28 [202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9) (中文(繁體)). 
  5. ^ 這國想“腳踏兩條船”,俄方不滿. 絲路新觀察. [2023-11-17].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