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永德革命根據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南永德革命根據地
1932年—1935年
國旗
國旗
國徽
國徽
安南永德革命根據地地圖(1933年)
安南永德革命根據地地圖(1933年)
首都東溪(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金谷鎮溪榜村東溪自然村)
常用語言漢語閩南語泉漳片泉州話
政府蘇維埃政府
• 1933年8月25日-1934年4月18日
李劍光(安溪革命委員會主席)
• 1933年8月25日-1935年4月26日
陳仲琪(安溪革命委員會副主席)
歷史 
• 建立
1932年11月
• 終結
1935年10月
前身
繼承
中國共產黨革命根據地
福建省 (1912年-1949年)
今屬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安南永(德)革命根據地,又稱安南永(德)蘇區,是1932年11月—193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安溪南安永春德化4縣交界區域建立的蘇區,其政權稱安溪革命委員會,通稱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1]。它是閩南革命根據地的3個組成部分之一。

形成[編輯]

1930年前後,永春、安溪游擊隊建立。1931年底,中共安南永德臨時縣委在安溪佛仔格(佛子格)成立。1932年,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先後成立,正式把初步實現割據的安南永德地區納入領導,抽調大批幹部到安溪,建立中共安溪縣委,組建閩南工農游擊隊第二支隊(1933年5月,改稱中國工農紅軍閩南遊擊隊第二支隊,簡稱「紅二支隊」[2])。1932年11月,中共安溪縣委升格為中心縣委(書記為李劍光),統一領導安南永德四縣的鬥爭,標誌着安南永德蘇區初步形成[1]

鼎盛[編輯]

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在安溪縣東溪村召開有500多人參加的「安南永德工農兵代表大會」,宣布成立安溪革命委員會(通稱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李劍光(後於1934年4月18日在行軍途中被敵人槍殺)任主席,陳仲琪(後於1935年4月26日在安溪縣城被敵人處決)任副主席。革命委員會下設農會、抗租分田委員會、婦女會等機構。農會主席為林清(林齊),抗租分田委員會主席為陳體,婦女會主席為林滿。機關設在東溪村。大會公審了東溪大地霸、「議事會」頭目陳忠修。會後,蘇維埃政府沒收了地霸豪紳陳漢(罕)、陳孝庭、陳清池等的糧食25000多公斤以及其他財物,分發給貧苦農民。此時,安南永德蘇區東起南安詩山金淘碼頭和永春湖洋,西至安溪長坑,北達德化三班蓋德,南至同安梧峰,活動範圍達3000平方公里,擁有30多萬人口。蘇維埃政權建立後,開展抗還租債、抗納錢糧、抗繳捐稅,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婚姻自由,反對包辦婚姻;打土豪劣紳,實行土改分田[3]。後來,安南永德蘇區的面積擴展至近7000平方公里[2]

消失[編輯]

1935年7月初,國民黨軍隊加緊對安南永德蘇區進行政治、軍事「圍剿」;到10月為止,中共在安南永德的組織均轉入地下,安南永德蘇區瓦解。紅二支隊政委彭德清帶領部分隊伍堅持開展游擊戰,到1936年4月才轉移至閩粵邊游擊區,後加入新四軍[1]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 书写永不磨灭革命情. [2023-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2. ^ 2.0 2.1 安南永德苏区:主动出击牵制敌人兵力 从全局上策应红军长征. [2023-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9). 
  3. ^ 《安溪縣誌》,新華出版社,199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