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司馬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司馬整(?—?),字孔修[1]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太宰、安平王司馬孚之孫,太尉、義陽王司馬望第三子[2]西晉宗室、官員。

生平[編輯]

司馬整在曹魏先後出任郎中中郎議郎諫議大夫騎都尉給事中,轉任治書侍御史咸熙二年(265年)出任南鄉郡太守,加宣威將軍。後來司馬整的大哥義陽王世子司馬弈去世,朝廷派遣謁者前往南鄉郡冊拜司馬整為義陽王世子,司馬整拿着符節四次辭讓,將繼承的權利讓給司馬弈的兒子[3]。西晉泰始三年(267年),使者奉詔令冊拜司馬整南中郎將南陽郡太守[4][5],封清泉侯。司馬整也在父親司馬望之前去世,被追贈冠軍將軍晉武帝司馬炎以義陽國一縣追封司馬整為隨縣王,諡號,他的兒子司馬邁繼承爵位[6]

兄弟[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集古錄跋尾·晉南鄉太守碑〈泰始四年〉》:右《南鄉太守碑》,不著書撰人名氏,題曰《宣威將軍南鄉太守司馬府君紀德頌碑》。雲「君諱整,字孔修,太宰安平王之孫、太尉義陽王之子」。按《晉書》,宣帝弟曰安平獻王孚,孚次子曰義陽成王望,望第三子隨穆王整。整先望卒,後武帝分義陽之隨縣封整為王,諡曰穆。整以太始三年自南鄉太守徙南陽,而南鄉人共立此碑,今在光化軍。軍即襄州穀城縣之陰城鎮。按《晉志》不列南鄉郡,據此碑所載縣令名氏,有武陵、筑陽、丹水、陰城、順陽、析六縣,此蓋南鄉郡所治也。《晉志》但云南鄉魏時屬荊州,武帝平吳,改為順陽郡,而不著順陽治所、興廢、屬縣之名,而獨此碑可見也。又整《傳》但云整歷南中郎將,封青泉侯,薨贈冠軍將軍,亦不言其為宣威將軍、南鄉南陽二郡守,皆其所漏略也。
  2. ^ 《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四子:弈、洪、整、楙。
  3. ^ 《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弈至黃門郎,先望卒。整亦早亡。以弈子奇襲爵。
  4. ^ 《金石錄·卷二十》:右《晉南鄉太守司馬整頌》,云:「初仕魏,拜郎中、中郎、議郎、諫議大夫、騎都尉、給事中,轉拜治書侍御史。咸熙二年,出臨鄙郡,加宣威將軍。」又云:「謁者就郡,拜君世子。執節四讓,推與兄嗣,固辭懇誠。泰伯三美,君又加焉。」又雲「泰始三年十一月,使者奉詔策命君南中郎將,牧統宛都」案《晉史》,整事跡附見《安平獻王孚傳》後,云:「兄奕卒,以整為世子,歷南中郎將,封清泉侯,早卒。」其餘官閥皆不載。據《史》言,兄奕卒,以整為世子,而《碑》言推與兄嗣,二說不同,當以《碑》為正。
  5. ^ 《集古錄跋尾·晉南鄉太守頌〈泰始中〉》:右南鄉太守司馬整。按《晉書》,宣帝弟曰安平獻王孚,孚次子曰義陽成王望,望第三子曰隨穆王整。整先望卒,後武帝分義陽之隨縣封整為王,諡曰穆。整以魏咸熙二年為南鄉太守,是歲晉武受禪,改元泰始。泰始三年,徙整南陽,而南鄉人為整建此碑。《晉書·地理志》,當魏末荊州分屬三國,而南鄉、南陽皆屬魏,後晉武改南鄉為順陽。此碑今在光化軍,軍即襄州穀城縣之陰城鎮。陰城當魏、晉時,為南鄉屬縣也。余貶乾德縣令時得此碑,今二紀矣。嘉祐八年九月二十六日書。
  6. ^ 《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隨穆王整,兄弈卒,以整為世子。歷南中郎將,封清泉侯,先父望薨,追贈冠軍將軍。武帝以義陽國一縣追封為隨縣王。子邁嗣。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晉書·卷037》,出自房玄齡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