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存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61年4月13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右)陪同緬甸總理吳努(左)到西雙版納景洪參加潑水節,召存信(中)設宴歡迎

召存信(1928年3月—2015年1月23日),傣族名召孟翁罕[1](Chao Tsengha[2]),傣族雲南江城人,西雙版納土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任州長[3][4],被當地人稱為「老州長」[5]

生平[編輯]

早年經歷[編輯]

1928年3月,召存信生於雲南省江城縣整董鎮一個傣泐土司家庭,母親是勐捧土司之女。傣泐人屬於傣族支系,世代生活在西雙版納。傣泐人沒有姓氏,貴族在名字前加「刀」或者「召」以顯示身份。「刀」或「召」的本義是「王」。召存信幼年在雲南省立江城小學學習,會傣語和漢語。[3][4]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暹羅(今泰國)表示中立,實則同日本合作。日軍進攻華東、華北時,駐暹羅的日軍同時北征。西雙版納遭到日軍飛機轟炸,與日軍合作的暹羅軍隊還打到中國與緬甸邊境的打洛江畔。當時西雙版納的統治者召片領刀棟梁,他主張抗日,對召存信很器重。1943年,刀棟梁指派召存信到勐捧組建抗日自衛中隊並任中隊長。[3]

召存信一到勐捧就到迅速組織抗日自衛隊,10天內召集了140多名熱血青年。日軍每次轟炸過後,召存信就立即帶領抗日自衛隊滅火救人,頗得讚譽。召存信年輕有為,深得外祖父勐捧土司的喜愛和信任。勐捧土司還親自向召片領上奏對其褒獎。年輕的召存信在勐捧的勤力工作得到土司、頭人、民眾的一致讚許和肯定。勐捧土司無子,去世前特別請求召片領批准召存信為勐捧土司繼承人。[3]

1945年,召存信正式即位勐捧土司,此後人稱「召勐捧」。同年,經家人安排及召片領關照,召存信和出身召片領姻親的刀美英結婚。後來召片領刀棟梁逝世後,由侄子刀世勛繼承,刀世勛和刀美英是表兄妹。[3]

召存信任勐捧土司時,關注民生。當時,勐捧民眾負擔的捐稅很沉重,除了土司、頭人的稅捐,還有中華民國政府的雜稅捐。召存信要求包括自己的土司稅捐在內的各類稅捐一律減半。這遭到下屬頭人及中華民國政府抵制。一位勐捧頭人甚至勾結國軍包圍了土司府。幸而有人提前報信,召存信夫婦逃脫。[3]

事後,召片領刀棟梁調停,將召存信調往召片領的統治中心車裡宣慰使司駐地車裡(今景洪)。在車裡,召片領任命召存信為車裡宣慰使司署議事庭庭長(相當於首相),食邑為景哈。此後,召存信又被稱作「召景哈」。但是,中華民國車裡縣政府依仗駐軍,不斷來車裡宣慰使司攤派租稅、抓丁。召存信為此抗爭,還曾被車裡縣政府投入監獄。[3]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召存信結識了普洱魯文聰,魯文聰的妻子為南甸傣族土司之妹。召存信與魯文聰決定各自建立軍事力量。召存信變賣家產,建立了車裡民族自衛預備大隊。1949年,正值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魯文聰的隊伍趁着時局混亂接管了車裡、佛海、南嶠三縣的政權,建立縣革命委員會,召存信任車裡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編輯]

1949年5月,魯文聰和召存信主動到普洱聯絡中國共產黨。到普洱後,召存信聯絡到中國共產黨組織,1949年7月被留在雲南普洱軍政幹部學校第二期學習班學習,後來被中國共產黨組織派回西雙版納工作。1949年10月,召存信回到車裡,組建車裡縣民族自衛大隊並任大隊長。1949年底,召存信率車裡民族自衛預備大隊與國軍93師「在鄉軍人」戰鬥。[3][4]

1950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追擊國軍殘軍,進抵橄欖壩瀾滄江北岸。召存信率20餘位少數民族頭人前往聯絡,主動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解放西雙版納。2月的一天黎明,召存信率車裡民族自衛預備大隊參加戰鬥,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38師趁霧渡江。召存信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8師組織了竹筏、物資及翻譯。數日後,西雙版納全境解放。[3][4]

1950年秋,召存信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邀請,到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一周年觀禮。9月30日,召存信等少數民族代表應邀來到中南海懷仁堂,獲毛澤東接見。數日後,毛澤東再次接見少數民族代表,召存信和刀世勛等人代表西雙版納傣族向毛澤東晉獻了金傘(象徵權力)、貝葉經(象徵智慧)等禮物。[3][4]

1950年12月下旬,召存信等人回到西雙版納。當時,雲南邊境局勢仍不穩定。普洱地區召開了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大會。會議最後一天,1951年1月1日,按照當地結盟習慣,各民族代表剽牛盟誓,簽署了《民族團結誓詞》。召存信第一個在誓詞上簽字,用老傣文簽簽署了「召景哈」。[3]此後召存信歷任車裡縣副縣長、縣長,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普洱地區第一副專員,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籌委會副主任。[4]

自治州州長[編輯]

就職後的自治區主席召存信(右)、副主席刀有良(左)、副主席刀承忠(後中)在成立大會會場。

1953年1月23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成立,召存信當選為主席。1955年6月,改設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召存信當選為州長。他還歷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政協主席,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革委會副主任,中共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委常委、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長。[3][6]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7]1957年1月,召存信加入中國共產黨[4]文化大革命中,召存信遭到批鬥,被關進牛棚,幸而獲得周恩來親自點名「解放」。[3][6]

1953年1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成立時,他將民族自衛隊的300多支槍全部上交人民政府,並且在大會上宣布放棄剝削、放棄「召景哈」的職務。1953年9月,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特種林木試驗場並任場長。1956年,推動「和平協商土地改革」,為開展土地改革、消滅封建領主土地制度起到重要作用。1964年,親自組織修建西雙版納第一座瀾滄江大橋。[4]

1982年至1992年,召存信在其最後兩任州長任期內,為西雙版納建設了茶廠、糖廠、水泥廠、水電站、公路、機場,擴大了西雙版納在海內外的知名度。他為西雙版納機場的修建投入了很大精力,使西雙版納成為雲南省最早通航的地州之一。退休後,召存信和妻子致力於西雙版納地方史及傣族文化整理工作。[3]

他是第一至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常委。1997年8月,享受副省級待遇。[4]

逝世[編輯]

2015年1月23日,正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立62周年紀念日,召存信逝世。西雙版納各族人士自發到殯儀館送行。[3]

參考文獻[編輯]

  1. ^ 访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召存信. 中國人大網. 2014-09-05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2. ^ 4 /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Sipsong Panna.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手持金印进京: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土司代表,观察者网,2015-03-06.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8).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西双版纳州原州长召存信同志23日逝世,西双版纳新闻网,2015-01-24.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5. ^ 賈冬婷. 召存信:西双版纳“终身州长”. 三聯生活周刊. 2009-09-26 [2015-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1). 
  6. ^ 6.0 6.1 召存信 西双版纳“终身州长”. 人民日報. [201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1955年 [201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