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言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反向言語(英語:Reverse speech)是一個由大衛·約翰·奧茨(David John Oates)首先提出的偽科學[1]概念,它指的是只有當正常的話語顛倒過來時才能夠聽到的言語。奧茨聲稱,人類的潛意識不斷地通過把文字逆向植入日常對話中的方式來「表述」自己,它超出了人類意識所能控制的範圍,所以我們完全感覺不到它的運行。

示例[編輯]

  • 如果把尼爾·阿姆斯特朗所說的「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顛倒過來,就會聽到「人類將會漫步宇宙」的話語。
  • 如果你把一位演播員在肯尼迪遇刺時期的講話直播回放的話, 你會聽到「他被擊中要害了!堅持住!抬起頭來!」
  • 這個例子包含了美國參議院前議員鮑勃·多爾(Bob Dole)的兩段講話。第一段是他在新罕布什爾州初選前的講話。語音逆轉宣稱他的意圖是成為1996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從反向言語中聽到了「你很愛聽他講話」的話,而事實上,他確實成為被提名人;第二段是來自他的辭職聲明,反向過來就是「這是一種榮譽」。

批判[編輯]

奧茨說反向言語通常產生於大腦右半球,而說出的語言則生成於左半球,所以這個理論中也有某種特定、合理的陰陽參數。不過這並沒有科學理論上的支撐,也沒有任何實踐經驗可以證明大腦右半球在特定的時刻進行着潛意識的信息處理,而右腦則負責在這個過程完成後輸出道出的言語。奧茨認為,嬰兒最初都是說逆語,然後大腦才開始學習如何正向地說話。這也與我們所了解的孩童學習語言的過程完全相反。不過,並沒有主流科學家認可奧茨的說法。

參考資料[編輯]

  1. ^ Shirley, John. Reverse Speech. The Skeptical Believer. [6 Februar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29日).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