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

座標39°54′15″N 116°26′08″E / 39.904059°N 116.435485°E / 39.904059; 116.43548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明北京城城牆遺存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7-0707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北京內城東南角樓東側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位於北京市東城區中部,是圍繞明北京城城牆遺存而建立的公園。[1][2][3]

簡介[編輯]

北京內城東城牆南段的敵台遺蹟。自北向南拍攝,遠處是內城東南角樓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位於崇文門東大街以北,西至崇文門舊址東側,東至北京內城東南角樓,北至北京站東街東口南側,總面積大約15.5公頃,其中城牆遺址及內城東南角樓占地面積3.3公頃,綠地面積12.2公頃。[1][2][3]

現存的城牆遺址全長1.5公里,屬於北京內城城牆,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其中,內城東南角樓是中國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於明朝正統元年(1436年),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城牆逐段遭到拆除。內城東南角樓附近城牆因1958年新建北京站而受到嚴重損毀,僅餘地面城牆遺存1300多米。[3]

長期被民房和工棚遮蓋的北京站東街至內城東南角樓之間的一段明城牆遺蹟,在1996年秋季重見天日。[4]1996年9月,一封致北京市文物局的舉報信被轉到《北京晚報》科教部,該信是居住在城牆邊的居民所寫,反映一家外企要在城牆遺址上興建飯店,並計劃拆除北京站東街以南至鐵路以北的城牆。當時該飯店建設規劃已提交審批。這段城牆長約一里多,北側民房因城市改造而剛拆除,露出了原先被用作後牆的城牆,城牆頂上雜草叢生,並有鐵絲網,城磚上依稀可見「萬曆」、「嘉靖」的款。[5]

北京內城東城牆南段剖面,可見夯土牆心和外包磚層。此為2005年至2006年整修之後的狀態。自南向北拍攝。

1996年9月22日,《北京晚報》頭版刊登報道《請留下這段明城牆》,內稱「這段明城牆遺蹟離東二環很近,如果借這次拆遷之機進行保護開放,建成綠地,北京豈不又多了一處賞心悅目的歷史文化街景?」報道刊登後,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1996年9月25日,侯仁之張開濟李准等專家親赴這段明城牆遺址考察。張開濟說,該段明城牆四五百年未動過,此次拆遷應是轉機,可用最小造價獲得最大效益。10月8日上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陶西平及21位北京市人大代表視察這段明城牆遺址。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稱,有關部門已決定全部保留這段城牆,加以搶修並闢為文化場所。《北京晚報》通過連續報道呼籲保留這段明城牆,原準備在城牆遺址上興建飯店的企業最終表態取消原先的建設計劃,並且為修復城牆贊助300萬元人民幣。[5]

北京內城東城牆南段遺址,自北向南拍攝,遠處為內城東南角樓

1996年12月3日,《北京晚報》頭版刊登文章,呼籲北京市民「熱心公益、保護文物」,同時發起「捐城牆磚」活動。12月9日,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就「愛北京城、捐城牆磚」活動答記者問,刊登在《北京晚報》頭版。此次活動號召市民捐磚修復內城東南角樓至北京站東街段城牆,僅從《北京晚報》發出捐城牆磚倡議到12月21日,北京市文物古建公司便收到1.8萬塊舊城磚以及近千條捐磚線索。《北京晚報》自1996年底至1997年初在顯著位置為此次活動刊登近20次報道。[5][6]此次活動最後共收到明清城磚3.2萬塊。[7]

北京內城東城牆南段的敵台遺蹟。自北向南拍攝,遠處是內城東南角樓

2001年12月22日,全長1600餘米的北京明城牆遺址東便門段整治工作全面啟動,這是北京市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北京市文物局介紹,此次整治涉及騰退搬遷的單位26個,居民2700餘戶。[3]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騰退工程是北京市人民政府2002年為群眾擬辦的60件實事之一,也位居崇文區四大工程的首位。2001年12月,崇文區開展了「為建設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捐款獻磚」活動,住在城牆周邊的不少居民都將用城牆磚興建的房屋拆除,將城牆磚捐獻。截至2002年公園對外開放時,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捐贈處共接受社會捐款20多萬元人民幣,捐磚上萬塊。[8]

2002年9月29日,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完工,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北京市領導賈慶林劉淇為公園揭幕。[8]一期工程是從崇文門到內城東南角樓段。公園保留了原有的200餘棵古樹,並種植了以國槐為主,銀杏油松為輔的喬木,以及山桃、山杏、海棠等花木,鋪種12.2公頃草坪。[1]

中華民國初年,1915年修建京師環城鐵路,拆斷了內城東南角樓附近的城牆和敵台。這是當年京師環城鐵路穿過內城南城牆處的券洞,位於內城東南角樓以西

2002年12月,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二期工程動工。二期工程主要在內城東南角樓北側,東起東二環,西到城牆西牆根以西20米處,南到鐵路北邊界線,北到北京站東街,面積3.18公頃。這裡原來有北京第二開關廠等多家單位,一段長200餘米的內城殘牆是這些單位的後牆。2003年這些單位拆遷後,這段城牆獲得修復。因有鐵路穿過,所以內城東南角樓以北的城牆已無存,所以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也因此被隔開。[9]2003年二期工程完工,進一步充實了植物品種,種植喬木及灌木300多棵。2003年,該公園被評選為北京市精品公園。[1]

崇文門以東的一座敵台
從明城牆遺址公園內的城牆上拍攝的G913次列車駛出北京站

2009年,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二期修繕工程完工,工程包括加固修整城牆,新建部分亭台。[10]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自西向東依次設有「老樹明牆」、「殘垣漫步」、「古樓新韻」、「雉堞鋪翠」等景區。對城牆遺址以現狀保護和排險加固為主,輔以少量補缺,從而最大程度地保存城牆現狀。公園外圍是200米長的帶狀公共綠地,根據功能可分成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區、現代雕塑公園、東便門角樓市民休閒區、城樓遺址公園紀念林、北京火車站南出口及廣場等五部分。[1][2][3]

2012年的京奉鐵路信號所

2002年,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先後在騰退拆遷和綠化工程施工中發現「東便門火車信號房」、原京奉鐵路路軌及枕木。公園開放時,油飾一新的信號房(定名為「京奉鐵路信號所」)連同路軌、枕木,作為公園景觀向遊人開放。信號房位於內城東南角樓西側約500米處的城牆南側,與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同為1901年興建,是京奉鐵路正陽門至東便門間2.8公里路段上東便門站的一座信號房,為磚木結構建築,瓦楞鐵板頂。[1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新华网,2010-03-31.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2. ^ 2.0 2.1 2.2 2.3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2010-08-11.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3. ^ 3.0 3.1 3.2 3.3 3.4 北京明城墙遗址东便门段整治工作全面启动,新浪,2001-12-23.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5). 
  4. ^ 宋連峰、胡海昕,保護文物誰之責,人民日報1997年1月7日
  5. ^ 5.0 5.1 5.2 系列报道助力明城墙重生,京报网,2008-03-13.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5). 
  6. ^ 北京保护古城墙,人民网,2001-11-30.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7. ^ 单霁翔:中国博物馆一天建一座 关键在质量,搜狐,2012-05-22.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5). 
  8. ^ 8.0 8.1 明城墙遗址公园昨亮相,北青网,2002-09-30.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5). 
  9. ^ 北京修复明城墙二期工程启动 希望市民捐献旧城砖,搜狐,2002-12-07.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5). 
  10. ^ 北京加紧修缮明城墙,聊城新闻网,2009-06-29.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5). 
  11. ^ 百年信号房现身明城墙,大江网,2002-10-11.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