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瑾(?—547年9月27日),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太武帝拓跋燾玄孫,侍中吏部尚書司徒公雍州刺史、廣陽忠武王元淵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編輯]

元瑾在東魏官至尚書祠部郎中。武定五年八月,魏孝靜帝元善見不堪忍受憂痛恥辱,吟詠謝靈運的詩說:「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志義動君子。」常侍、侍講荀濟知道魏孝靜帝的意思,於是與元瑾、長秋卿劉思逸、華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及濟北王元徽等人謀劃誅殺高澄。魏孝靜帝假裝下詔書詢問荀濟說:「您打算什麼時候講課?」於是假裝在宮中修建土山,向着北城挖掘地道,挖到千秋門時,守門人發覺地下響聲,向高澄報告。高澄指揮軍隊進宮,三天後,魏孝靜帝被幽禁在含章堂。八月壬辰(547年9月27日),元瑾與荀濟等人在市場被烹殺[1][2][3][4][5][6][7]。元瑾全家都被處以死刑[8][9]

家庭[編輯]

祖父母[編輯]

父母[編輯]

兄弟姐妹[編輯]

  • 元佛陀,廣陽王世子
  • 元湛,東魏侍中、驃騎將軍、太尉、廣陽文獻王
  • 元沙彌,嫁東魏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濟州刺史、陽周武昭公高永樂
  • 元氏,嫁北齊侍中、驃騎大將軍、太子太師、西陽文明王徐之才,後為和士開姦淫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卷十四·列傳第二》:子大器,襲爵。後與元瑾謀害齊文襄王,見害。
  2.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子大器,襲爵。後與元瑾謀害齊文襄,見害。
  3. ^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常侍侍講荀濟知帝意,乃與華山王大器、元瑾密謀,於宮內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門,門者覺地下響動,以告文襄。文襄勒兵入宮,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將殺諸妃嬪。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關於我。我尚不惜身,何況妃嬪!」文襄下牀叩頭,大啼謝罪。於是酣飲,夜久乃出。居三日,幽帝於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見烹於市。
  4. ^ 《北史·卷五·魏本紀上第五》:帝不堪憂辱,詠謝靈運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志義動君子。」常侍、侍講荀濟知帝意,乃與華山王大器、元瑾密謀於宮中,偽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門,門者覺地下響動,以告澄。澄勒兵入宮,曰:「陛下何意反耶?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耶?」及將殺諸妃嬪,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關於我?我尚不惜身,何況妃嬪!」澄下牀叩頭,大啼,謝罪。於是酣飲,夜久乃出。居三日,幽帝於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見烹於市。
  5. ^ 《北史·卷六·齊本紀上第六》:壬辰,尚書祠部郎中元瑾、梁降人荀濟、長秋卿劉思逸及淮南王宣洪、華山王大器、濟北王徽等謀害文襄,事發伏誅。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梁紀十六》:帝不堪憂辱,詠謝靈運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仲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常侍、侍講潁川荀濟知帝意,乃與祠部郎中元瑾、長秋卿劉思逸、華山王大器、淮南王宣洪、濟北王徽等謀誅澄。大器,鷙之子也。帝謬為敕問濟曰:「欲以何日開講?」乃詐於宮中作土山,開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門,門者覺地下響,以告澄。澄勒兵入宮,見帝,不拜而坐,曰:「陛下何意反?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此必左右妃嬪輩所為。」欲殺胡夫人及李嬪。帝正色曰:「自古唯聞臣反君,不聞君反臣。王自欲反,何乃責我!我殺王則社稷安,不殺則滅亡無日,我身且不暇惜,況於妃嬪!必欲弒逆,緩速在王!」澄乃下牀叩頭,大啼謝罪。於是酣飲,夜久乃出。居三日,幽帝於含章堂。壬辰,烹濟等於市。
  7. ^ 《太平御覽·卷八百七十八·咎徵部五》:《後魏書》曰:靜帝武定年冬,大霧六旬,晝夜不解。明年,常侍荀濟、華山王大器及玄思僅等謀殺大將軍高洋。事泄,荀濟等並戮於市。
  8. ^ 《魏書·卷十八·列傳第六》:湛弟瑾,尚書祠部郎。後謀殺齊文襄,事泄,合門伏法。
  9. ^ 《北史·卷十六·列傳第四》:湛弟瑾,尚書祠部郎。後謀殺齊文襄,事泄,合門伏法。
  10. ^ 10.0 10.1 10.2 10.3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假黃鉞廣陽文獻王之銘》:魏故使持節假黃鉞侍中太傅大司馬尚書令定州刺史廣陽文獻王銘」祖諱嘉,太保尚書令司徒公冀州刺史廣陽懿烈王。」祖母河南穆氏,宜都王壽孫女,司空亮從妹。」父諱淵,侍中吏部尚書司徒公雍州刺史廣陽忠武王。」母瑯邪王氏,父肅,尚書令司空宣簡公。」公諱湛,字士深,河南洛陽人也。受命於天,造我王室,誓河疏流,瞻山作鎮。祖位當彼相,任屬保衡,」送往事居,負圖分陝。父才為國楨,望稱人傑,功最天下,名播海內。既而日月成象,山川出雲,乃感」中和,剋生上德。器宇清明,風神秀整,音韻恬雅,儀表閑華,天資孝友,自然忠信,率禮而動,非法不」言。既夙有成,德弱不好弄,致賞高明,實標清識,固能採菽中原,求珠赤水,心遊河漢,志在丘山。乃」引入侍書,除為羽林監,又轉散騎郎,在通直。鵷鴻始颺,便有摩天之資;驥騄初騁,自懷弭塵之氣。」及遭不造,殆將毀滅,哀感庭禽,悲燋壟樹。乃襲爵為廣陽王,除通直散騎常侍,轉給事黃門侍郎,」而王如故。及居顯處,爰拜青門,等務伯之矜嚴,同昭先之淑慎。又為持節督膠州軍事左將軍膠」州刺史。及其驂傳案部,班條察事,未言已信,不肅而成,念室於是自空,桴鼓所以且息,行人解旅」而莫犯,遊客散馬而無虞。又兼侍中行河南尹,尋除使持節都督冀州諸軍事中軍將軍冀州刺」史。竭忠貞之心,盡廉平之節,潤之以夏雨,照之以秋陽。遠至邇安,不能比其效;外平內成,無以喻」其績。又除侍中,軍號仍本。至於仰瞻府視,切問近對,當渭橋之後車,坐殿中之重席。又以本官行」洛州事。文武兼運,威德並施,政若神行,化如風偃。又除太常卿,王如故。未幾,還為侍中。又以本官」行司州牧。乃揚清激濁,舉直厝枉,貴戚斂手,豪右屏氣。然其情存去惡,合柱不能藏其形;心在窮」奸,重轑無所隱其跡。又除驃騎將軍,仍侍中,俄以本官監典書事。逸文脫簡,罔不捃摭,毀壁頹墳,」人所窮盡。既質含百練,公輔之望自高;氣逸千里,王佐之才久立。乃除太尉公,王如故。位冠人爵,」任總天綱,贊傑遂賢,興仁隆化。其猶伯始溫柔,子魚和理,天下中庸,後世難繼。方當黜位而朝,以」成師臣之禮,獨拜於屏,用饗養老之祑。曰仁者壽,所期必信,積善不報,終自欺人。春秋卅有五,以」武定二年歲在甲子五月十四日丁酉薨於鄴。天子舉哀東堂,鴻臚監護喪事。贈賵之數,隆於常」禮。惟公風猷峻遠,器量清高,望儼即溫,外明內潤,雖名重一時,位高四累,務在謙光,情無矜尚。」是以虛衿待物,折節從人,當沐而休,據饋以起。至乃北遊竭石,南陟平臺,風彯飛閣,草蔓中渚,賓僚」率止,親友具來,置酒陳辭,調琴寤語,思溢河水,言高太山,繡綵成文,金石起韻,恥一物之不知,總」四科而備舉,積珪璋於匈懷,散雲雨於衿袖。然據則德蹈禮之基,秉文經武之業,重義輕財之量,」匡主庇民之功,求之古人,希世罕有。千載一期,且雲旦暮,哀哉奉孝,乃悲逝者,安得征虜,實痛良」臣。追贈使持節假黃鉞侍中太傅大司馬尚書令都督定殷瀛幽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王如故,謚曰文獻,禮也。粵以其年八月庚申葬於武城之北原。乃作銘曰:」壽丘若水,開原發系,立功立德,或王或帝。繫行不窮,蟬聯相繼,九畹滋蘭,百畝樹蕙。自天生德,唯」岳降神,孰膺名世,實在斯人。克隆遺構,載荷餘薪,乃稱惠王,實曰宗臣。攀桂有叢,拔茅以類,赤霄」易摩,青雲可致。惟德命官,以仁守位,令行禁止,功成身遂。作時領袖,為世冠冕,立行堂堂,秉心謇」謇。執戟趨事,抱劍來踐,星神易識,豹文可辯。連率侯服,攝官帝城,導民由德,斷獄以情。化感風雨,」政通神明,一虎垂首,二老變形。論道台階,補闕兗職,送日騁步,摶風使翼。高飛詎遠,長途未極,朝」露已銷,夜舟誰力。芒阜臨北,魚山望東,安厝不異,託葬攸同。三臨出祖,五會送終,歸骸真宅,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