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系百濟官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倭系百濟官僚(日語:倭系百済官僚わけいくだらかんりょう Wakei Kudara kanryō),又稱日系百濟官僚,是在百濟擔任官僚日本人倭人[1]

概要[編輯]

百濟蓋鹵王二十一年(475年),百濟首都慰禮城高句麗攻陷,百濟王室被迫遷都並恢復國力。倭國繼體朝(507年至531年)、百濟武寧王時期(501年至522年),開始有倭國人到朝鮮活動,積極介入百濟政壇,並在6世紀初進入高潮期。其中,不僅有倭國正式派遣的使者,還有自行前來的倭國豪族。這些倭人短期、長期或者永久居住在朝鮮,在倭國欽明朝敏達朝時期(540年代至580年代),其居留期間生下的後代開始在百濟擔任官僚,被稱為「倭系百濟官僚」[2]

考證[編輯]

笠井倭人認為「起用日系百濟官僚的意義……在於百濟試圖強化南下體制」,「百濟對倭關係外交最為迫切時,(他們)成為百濟的期望而獲起用……作為兩國橋梁而活躍」,即百濟在受高句麗壓迫而南遷的過程中,認識到與倭國合作的必要,而任用倭人官僚[3]田中史生認為倭系百濟官僚是「與多個王權保持多重聯繫的人」,「被期望負責實地的從事王權外交」,百濟在南遷時為恢復勢力而推進南進政策,為此有必要與倭國外交合作,起用倭人官僚,但倭人仍與倭王權保持聯繫,兼具這兩種屬性而能在外交現場協調日本與百濟的利害[3]

金起燮認為參與百濟對中國外交的人物多為華裔百濟人(張威日語張威 (百済)張茂日語張茂 (百済)高達日語高達會邁日語会邁慕遺日語慕遺楊茂日語楊茂王茂日語王茂 (百済)張塞日語張塞陳明日語陳明王辯那日語王辯那王孝鄰日語王孝隣燕文進日語燕文進),與之類似,百濟希望倭系百濟官僚充當以大和王權對百濟軍事援助為主的百濟對倭關係橋梁,而在對倭國外交方面任用倭系外交官[4]

人物[編輯]

李在碩〈六世紀代的倭系百濟官僚及其本質〉(六世紀代の倭系百済官僚とその本質)歸納的倭系百濟官僚有穗積押山日語穂積押山斯那奴阿比多日語斯那奴阿比多紀彌麻沙日語紀弥麻沙物部麻奇牟日語物部麻奇牟斯那奴次酒日語斯那奴次酒物部用歌多日語物部用歌多許勢哥麻日語許勢哥麻物部哥非日語物部哥非科野新羅日語科野新羅物部烏日語物部烏日羅日語日羅既酒臣日語既酒臣印支彌日語印支弥吉備臣日語吉備臣河內直日語河内直日佐分屋日語日佐分屋河內部阿斯比多日語河内部阿斯比多有至臣日語有至臣[5]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李在碩. 六世紀代の倭系百済官僚とその本質. 駒澤史學 62. 駒澤史學會. 2004-03: 52 [2023-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2. ^ 河內春人日語河内春人. 古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政治的流動性と人流. 専修大学社会知性開発研究センター古代東ユーラシア研究センター年報 3. 専修大学社会知性開発研究センター. 2017-03: 115. 
  3. ^ 3.0 3.1 河內春人日語河内春人. 古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政治的流動性と人流. 専修大学社会知性開発研究センター古代東ユーラシア研究センター年報 3. 専修大学社会知性開発研究センター. 2017-03: 110-111. 
  4. ^ 金起燮. 백제의 주민과 이주 여성. 韓國女性史學會. 2017: 10. 
  5. ^ 李在碩. 六世紀代の倭系百済官僚とその本質. 駒澤史學 62. 駒澤史學會. 2004-03: 38-39 [2023-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來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