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增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余增遠(1605年—1669年),字謙貞,世稱若水先生浙江會稽人。明末進士。入清後隱逸不出。

生平[編輯]

崇禎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進士。授寶應縣知縣。弘光朝,授禮部主事,遷郎中。抗清失敗,余增遠逃至山中。郡縣逼迫其出見,以死相拒。後終於事解。居草屋三間,不能遮蔽風雨,用甲接漏。聚集村童五六人,教授《三字經》。其屋內髒亂,無法下足,早起耕作,與老農雜處。海防道王天錫,與余增遠有同年之誼,欲與其敘舊,余增遠以病相辭。天錫徑直拜訪其家,增遠蓋被不起,口稱:「不幸有狗馬疾,不得與故人為禮。」天錫方辭別,增遠已與一婢子擔糞灌園如常。天錫遠遠望見,歎息而去。清康熙八年(1669年)卒,享年六十五歲。二十四年不離城南一步。余增遠病重之時,黃宗羲來到病榻之前,欲爲其把脈,增遠笑道:「某祈死二十年前,反祈生二十年後乎?」黃宗羲流淚而別。《清史稿·遺逸》有傳。[1]

註釋[編輯]

  1. ^ 《清史稿·卷501》:余增遠,字謙貞,世稱若水先生,會稽人。明崇禎十六年進士,除寶應知縣。南都授禮部主事,遷郎中。事敗,逃之山中。郡縣逼之出見,乃輿疾城南,以死拒。久之,事得解。草屋三間,不蔽風雨,以鱉甲承漏。聚村童五六人,授以《三字經》。臥榻之下,牛宮雞,無下足處。晨則秉耒出,與老農雜作。同年生王天錫為海防道,欲與話舊,以疾辭。天錫披帷直入,增遠擁衾不起,曰:「不幸有狗馬疾,不得與故人為禮。」天錫執手勞苦,出間未數武,則已與一婢子擔糞灌園矣。天賜遙望見之,嘆息去。冬夏一皁帽,雖至昵者,不見其科頭。增遠慨世路偪仄,遂疑荀卿性惡之說為確,至欲著論以非孟。康熙八年,卒,年六十有五。蓋二十有四年不出城南一步也。疾革,黃宗羲造其榻前,欲為切脈,增遠笑曰:「某祈死二十年前,反祈生二十年後乎?」宗羲泫然而別。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50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資料[編輯]

  • (民國)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官銜
前任:
王觀瀛
明朝寶應縣知縣
1644年
繼任:
孫鍾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