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仲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余仲奎
出生1906年2月
 清朝廣東省台山
逝世1998年11月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大學教授

余仲奎(1906年2月—1998年11月,英文:ZHONG-KUI YU或CHUNG-FOY YEE),廣東台山人。教授、流體力學、航空製造、金屬材料、太陽能技術專家。

生平[編輯]

1906年2月出生於台山新三八沖三村的一個華僑世家(一說小地主家庭[1])。

1913-1919年,在私塾念書[1]。1919-1923年在廣東省第一中學念書[1]

1923年,隨父親赴美求學,因受到孫文「航空救國」的影響,考入麻省理工學院讀航空工程和電機工程。1923-1929年攻讀預備學校和本科、獲得學士,1929-1930年攻讀並獲得碩士學位[1]

1934年歸國,入廣東空軍司令部航空學校航空理論學科主任。

考察德國飛機製造廠,返回後任南昌第二飛機修理廠設計科科長。

受聘為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教授。

1939年7月7日,航空委員會(因戰爭遷往成都)下屬航空研究所在成都支磯街63號成立。該所任務是研究面對現時戰爭狀態緊急製造飛機的方法,包括尋找替代材料、研發製造方法。1941年8月1日,研究所擴大為研究院,下轄2系(器材、理工)。余仲奎任器材系主任,兼任器材實驗組組長、木竹組組長[2][3]

當時飛機主要使用木質結構。余仲奎率領器材組聯合了四川大學教授方文培等進行了大量標本採集以研究其供應量和力學性質。截至1946年,研究了多達101種木材,找到了川產雲杉(麥吊杉)作為美國雲杉(當時飛機的主要建材)的主要替代品及其加工方法[2]。另有找到備選的光皮樺木用於制層板、螺旋槳,青皮白楊用作非受力部分、貴州產核桃木制螺旋槳、川產泡桐柳杉作為填充和阻尼材料替代美洲熱帶樹林產的巴爾沙(Balsa)[2]

1940年6月,層板試造廠成立,余仲奎兼任廠長。余仲奎發明了「層竹」結構用於機翼、蒙皮受力件[4]。研究院研發出替代美/蘇制外掛汽油箱(副油箱)的產品(編號研層、研編系列)和蒙皮、塗布油漆、濾油皮革等[2]

由於所生產的油箱的成功及增產需求,1943年12月1日,層板試造廠擴建為層板製造廠,仍以余仲奎為廠長,研究員、前中山大學講師羅錦華為副廠長,附設桂林分所(直到1944年日軍攻陷桂林[2][5]

1947年初,辭職回廣州,後任中山大學機械系教授,兼課嶺南大學國民大學教授[2]

1952年,院系調整,任華南工學院機械系教授(評定為二級[6])、材料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主講「金屬材料及其熱處理」、「金屬學及熱處理」。

1954年,發明「膠質代替膜法」,用於特大型金屬零部件無法取樣時的現場分析[7]

1958年,成功研究「金相標本膠質代替膜」,使得普通顯微鏡即可觀察金屬內部組織,無需金相顯微鏡[8]。提出利用密集高溫太陽能對鋼鐵表面進行局部相變硬化處理[2][9][10]。該方法後來成為行業標準[11][12]

開創塗層方法,對鎢-錸、鎢-鉬兩種高溫熱電偶進行表面處理,使得他們可以耐受高溫氧化環境[2][13][14]。在1963年,「矽化鎢鉬熱電偶」獲得國家科技成果三等獎[2]。1964年,再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2]

1964年,當選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

1979-1983年,任第一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會理事[2]

1998年逝世。

著作[編輯]

  • 航空研究院系列(航空委員會航空研究院研究報告)[5]
    • 木材系列
      • 4號報告,《川產雲杉之性質》,與黃鵬章、陳啟嶺、羅裕英合著,航空研究院
      • 5號報告,《四川理番六種木材性質之研究》,與黃鵬章、陳啟嶺、羅裕英合著,航空研究院
      • 12號報告,《黔產核桃木之性質》,與黃鵬章、陳啟嶺、羅裕英合著,航空研究院
      • 13號報告,《川產泡桐木之性質》,與黃鵬章、陳啟嶺、羅裕英合著,航空研究院,1944年6月
      • 14號報告,《川產柳杉木之性質》,與黃鵬章、陳啟嶺、羅裕英合著,航空研究院
      • 24號報告,《中國木材之平衡含水量》,與羅裕英合著
      • 28號報告,《中國木材之力學及其相關性質一:西南木材101種》,與黃鵬章、陳啟嶺合著,航空研究院,1946年2月
    • 竹材系列
      • 10號報告,《川產楠竹性質之研究》,與沈蘭根合著,航空研究院,1944年
      • 26號報告,《層竹之創造》,與羅錦華、黃振邦、王助合著,航空研究院,1945年
      • 27號報告,《川產慈竹性質之研究》,與黃鵬章、沈蘭根合著,航空研究院
      • 33號報告,《竹製飛機外掛汽油箱》,與羅錦華合著,航空研究院
  • 華南工學院時代
    • 《製造金相樣品膠質代替膜的「滴液蓋片法」》,余仲奎、黃壽洪,華南工學院機械系,金屬學報,1958年1月31日[8]
    • 《用低純度黃金作為「參考點」通過「熔線法」力對熱電偶進行檢定》,余仲奎、李揚宗,華南工學院學報,1979年7月2日[15]
    • 《彩色分類金相學—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或電子探針配合彩色濾光片製成「彩色複合照片」以研究材料的顯微結構的一種方法》,余仲奎,華南工學院學報,1980年4月1日
    • 《提高金屬顯微結構的對比度的一種簡便的彩色金相方法「—附加薄膜法」》,余仲奎,華南工學院學報,1980年4月1日
    • 《適用於材料科學研究的3000℃熱源:高溫太陽爐》,余仲奎,太陽能學報,1980年4月1日[9]
    • 《用"熔線法"對鉑-30銠/鉑-6銠熱電偶在鈀點溫度的校正》,余仲奎、李揚宗、李樹河,華南工學院學報,1981年12月31日
    • 《用"熔線法"對W—5Re/W—20Re高溫熱電偶的簡易分度及"熱電勢——溫度"關係式的建立 》,余仲奎、李揚宗、李樹河、陳錦虹,華南工學院學報,1982年7月2日
    • 《鉬、鎢和鎢錸熱電偶線材的抗氧化塗層》,余仲奎、李揚宗,華南工學院學報,1984年4月1日[13]
    • 《利用高溫太陽爐對鋼鐵工具和零件進行表面硬化的研究》,余仲奎、李揚宗、譚宗湯,太陽能學報,1984年12月30日[10]
    • 《利用「熔線法」對鎢—錸高溫熱電偶的研究》,李揚宗、李樹河、陳錦虹、余仲奎,華南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6年4月2日[16]
    • 《利用高密度太陽能對機槍槍機體「彈底窩」進行局部硬化處理》,宗權英、譚宗湯、曹銘東、余仲奎,金屬熱處理,1986年6月30日
    • 《W-Re合金線材在高溫與固體碳接觸後的結構分析》,陳錦虹、李揚宗、余仲奎,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1987年5月1日
    • 《塗層對熱電偶熱電性能及大氣中壽命的影響》,余仲奎、李揚宗、李樹河,華南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7月2日[14]
    • 《對黃銅滲硅後所形成的特異結構的探討》,黃壽洪、余仲奎、R.E. Ogilvie、J.A. Adario,華南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12月31日
    • 《固體碳對W-RE合金線材的碳化規律的研究》,陳錦虹、李揚宗、余仲奎,金屬熱處理學報,1988年4月1日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1.3 历史文化 - 江门台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cnts.gov.cn.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中國航空工業史編修辦公室.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北京: 航空工業出版社. 2013.11.1: 380. ISBN 9787516502617. 
  3. ^ 李適彰 / 漢翔航空董事長特別助理. 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史拾零-航空研究院/所(成都-南昌-台中). 航太工業通訊雜誌. 1996.06, (第63期). 
  4. ^ 韓孟子. 中國航空學會. 飞机结构材料的探索:记中国早期航空科学家余仲奎教授. 航空知識. 1994年, (1994年第08期). 
  5. ^ 5.0 5.1 gkjlai (gkjlai). 轉載: 余仲奎:國民黨航空研究院回憶 @ gkjlai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gkjlai的部落格.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中文(臺灣)). 
  6. ^ 余仲奎. www2.scut.edu.cn.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7. ^ 存档副本. www.ceas.org.cn.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8. ^ 8.0 8.1 余仲奎. 制造金相样品胶质代替膜的“滴液盖片法”. 金屬學報. 
  9. ^ 9.0 9.1 余仲奎. 适用于材料科学研究的3000℃热源:高温太阳炉. 太陽能學報. 1980, (1980年4月). 
  10. ^ 10.0 10.1 余仲奎、宗權英、譚宗湯. 利用高温太阳炉对钢铁工具和零件进行表面硬化的研究. 太陽能學報. 
  11. ^ 现场金相复型检验方法 CB/T 3694-1995.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 1995-06-19. 
  12. ^ 0314-制造金相样品胶质代替膜的“滴液盖片法”_quantimet720金相技术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13. ^ 13.0 13.1 余仲奎、李揚宗. 钼、钨和钨铼热电偶线材的抗氧化涂层. 華南工學院學報. 1984-04-01, (1984年4月). 
  14. ^ 14.0 14.1 余仲奎、李揚宗、李樹河. 涂层对热电偶热电性能及大气中寿命的影响. 華南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5. ^ 余仲奎. 用低纯度黄金作为“参考点”通过“熔线法”力对热电偶进行检定. 華南工學院學報. 1979, (1979年7月). 
  16. ^ 李揚宗、李樹河、陳錦虹、余仲奎. 利用“熔线法”对钨—铼高温热电偶的研究. 華南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