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沃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歷山大·弗拉基米羅維奇·沃文
原文名Александ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Вовин
出生(1961-01-27)1961年1月27日
 蘇聯俄羅斯列寧格勒
(現俄羅斯聯邦聖彼得堡)
逝世2022年4月8日(2022歲—04—08)(61歲)
 法國巴黎

亞歷山大·弗拉基米羅維奇·沃文( 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Вовин,英語:Alexander Vladimirovich Vovin,1961年1月27日—2022年4月8日[1]),漢名武阿勒[2],是俄裔美國人,語言學家哲學家,曾擔任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的教學主管。

亞歷山大·沃文於1983年從聖彼得堡州立大學取得結構與應用語言學專業的文學碩士學位,1987年又於本校繼續取得日語歷史語言學和前現代日語文學專業的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是關於《濱松中納言物語》(浜松中納言物語日語浜松中納言物語)。之後在聖彼得堡東方學研究所擔任初級研究員(1987年-1990年),其後又在密歇根大學(1990年-1994年)、邁阿密大學(1994年-1995年)擔任日本語專業助理教授,1995年到2003年期間在夏威夷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之後於同校取得正教授職位並繼續工作直到2014年。其間,亦在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2001-2002,2008)、德國波鴻魯爾大學(2008-2009)、東京國立國語研究所(2012年5-8月)擔任客座教授。

沃文專注於研究日本語歷史語言學(以詞源學、詞法學、音位學為中心)和奈良時代的日本哲學,對平安時代亦頗多涉獵。當前他主要致力於將全本的萬葉集(包括原文和注釋)翻譯為英語。萬葉集是用前現代日本語撰寫的最大的詩歌總集。他也研究了瀕臨滅亡的阿伊努語,諸種內亞語言及壯侗語族語言的工作,尤其是那些僅僅保存在漢語轉寫以及上古中古朝鮮語文獻中的語言。

出版作品[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Bottéro, Françoise. Disparition d'Alexander Vovin (PDF). 8 April 2022 [8 April 20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4-08). 
  2. ^ 武阿勒. 吐谷浑语札记--沿着伯希和的足迹. Journal of Sino-Western Communications. 2015-12, 7 (2): 157–158 [2021-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6).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