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專門領導出版發行的中央直屬機構。[1]

歷史[編輯]

1924年5月在上海設立中央出版發行部。洪鴻(張伯簡)、王若飛毛澤民(化名楊傑)、關超麟李子英先後任部長。該部對外的公開名義是上海書店,店址設於小北門民國路振業里口11號(後門牌為人民路1025號,遺址位於今人民路、同慶街交會處綠地),此系沿馬路的老式房屋,單開間門面,有一樓一底加弄堂過街樓。負責印刷發行中共中央的理論刊物《嚮導》、共青團中央刊物《中國青年》及黨的其他刊物、文件和宣傳品。還出版馬列著作,編印、征訂、發行各種社會科學講義。上海楊樹浦怡和紗廠工會骨幹錢希均經組織安排,到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做毛澤民的助手,兩人假扮夫妻掩護機關。1926年2月淞滬警察廳查封上海書店,毛澤民很快在上海寶山路、寶昌路口找到新店址(該建築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毀於日軍炮火),以寶山書店名義繼續發行黨的書刊。1926年秋,毛澤民將上海書店存書全部運往武漢,於11月設立長江書店(由蘇新甫負責具體業務)。1927年2月,毛澤民又設立上海長江書店(位於原寶山書店)。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上海長江書店遭查封。[2]1927年11月,毛澤民重返上海繼續從事中共的出版發行工作。1928年夏毛澤民在上海愛而近路(今安慶路)春暉里建起中共黨組織最大的印刷機構——協盛印刷所。1928年底暴露後,轉移樂印刷機器。1929年初,毛澤民帶印刷所部分人和機器悄然前往天津英租界廣東道福安里4號(今唐山道47號)一所一院兩廂的青磚樓房成立華新印刷公司,毛澤民化名周韻華為公司「東家」兼經理,21人都是黨團員,大多是毛澤民從上海帶來的。順直省委在天津最繁華的勸業場附近(法租界24號路17號)開辦了北方書店,作為印刷廠的秘密轉運站。[3]上海黨組織在上海康腦脫路(今康定路)762號另設華興書局(曾使用春陽書店、啟陽書店、浦江書店等名稱)。1931初,毛澤民回上海,與瞿雲白(瞿秋白之弟)、錢之光一起在滬籌建黨的秘密印刷廠。1931年4月顧順章叛變,黨組織通知毛澤民離滬轉移到香港,旋赴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出報發行部撤銷。

中央出報發行部還協助地方黨組織先後創辦南昌和太原的明星書店、廣州國光書店、重慶新曙書店、寧波書店、青島書店。在香港和巴黎設立書刊代銷處。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發行網絡。

1939年3月,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發行部的通知》指出:「為了適當地散發、分配與推銷黨的各種出版物,統一對於各種發行機關的領導,打破各地頑固分子對於本黨出版物的查禁與封鎖,研究各種發行工作的經驗,中央特決定:從中央起至縣委止一律設立發行部,必要時區委亦應設立發行部,支部委員會設發行幹事,地委以上發行部除部長及必要的幹事外,得依工作的需要,設立巡視員若干人」「各級發行部應依照各種不同的環境,建立公開的、半公開的或秘密的發行網。」1939年6月1日成立中共中央發行部,接替中央黨報委員會主管黨的出報發行工作。[4]李富春兼任部長,王林任副部長。設出版處、印刷處、發行處、秘書處、總務處等。發行部直接管理中央印刷廠、新華書店等。

1939年8月底改名中央出版發行部。各根據地的中共中央局和中央分局,也相繼建立了發行部。敵後抗日根據地在殘酷的反掃蕩壓力下,一般把黨報發行科、黨委組織部交通科、戰地郵政3種工作合一,以秘密交通、武裝交通、根據地內普通交通等形式實現黨報、書刊、黨政軍內部文件、信件的傳遞。

1941年12月,中央政治局決定精兵簡政,中央出版發行部改為中央出版局,負責指導、組織延安各系統編輯出版發行工作,決定編輯、出版、發行工作方針與具體計劃。博古兼任局長,博古、凱豐、吳亮平、李富春、蕭向榮等組成出版委員會,博古任主任,許之楨任秘書。[5]

1946年併入中央宣傳部。設發行科和新華書店總店。

參見[編輯]

  1. ^ 劉建明 王泰玄等:《宣傳輿論學大辭典》,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年3月版。
  2. ^ 「紅色出版從此出發」, 《解放日報》2021-07-22
  3. ^ 津雲見習記者 苑美麗:《毛澤民:在天津有他的「紅色印刷」記憶》,來源:津雲新聞網,2021-02-07
  4. ^ 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上、下卷),人民出版社出版,2022年1月版。
  5. ^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編:《中國共產黨歷史系列辭典》,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