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黄海海战 (1894年)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军事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军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军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中国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日本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日本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日本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东乡平八郎的学历[编辑]

东乡念的不是什么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他念的是英国商船学校。他原本申请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官校,但是没被录取。 至于刘步蟾,他早就在中国的船政学堂毕业,并且入伍服役多年,经验、程度不是出国前的东乡能比的。他到英舰上实习,学的是真工夫,不是大学生的把戏。 黄海海战很复杂,中国主要败于对海军的用法错误,朝廷大官没有制海权的观念,只当舰队是护送兵员的工具。加上陆海军作战协调不成,才酿成最后的失败。中国的海军将领其实都很优秀。

马幼垣《靖海澄疆》一书专节比较刘步蟾与东乡平八郎的学历与经历,举出许多来源与证据,说明刘步蟾为何不如东乡平八郎。--欢颜展卷留言2019年2月23日 (六) 04:55 (UTC)[回复]

关于日方实际指挥官为东乡平八郎说法的谬误[编辑]

东乡平八郎在中日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是第一游击队中的浪速号舰长。 日本海军舰队在海战中分为本队与第一游击队分别单独作战,伊东祐亨在本队先导舰松岛号(旗舰)担负指挥,还不断发信号节制第一游击队,海战中坐镇西京丸上的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发信号本队后卫舰只危险时,是由伊东发信号命令第一游击队回转救援,在海战中松岛受伤后也是伊东发信号命令自由运动以及撤退命令.第一游击队是由坐镇先导舰吉野号(旗舰)的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少将指挥,而东乡平八郎当时是第一游击队队列中浪速号的舰长,军衔大佐.在海战中浪速始终随旗舰吉野运动而且也未见东乡发布指挥整个舰队或者指挥部分舰队命令的记载. 无论军衔、军职以及海战中发施号令情况都能说明东乡平八郎不可能是日本舰队本队或是第一游击队的实际指挥官。 另外,在丰岛海战中也是坐镇吉野号的第一游击队指挥官坪井航三发布命令指挥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与秋津洲号。 在发布这样的观点前希望能详细考证一番。

"亦因为各支水师的负责官员,趁机报复北洋水师巧夺绝大多数海军经费的行为"的问题[编辑]

南洋以及福建、广东等各支水师的负责官员均受各地最高行政官员节制,所以“各支水师的负责官员趁机报复北洋水师巧夺绝大多数海军经费”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清朝各地水师历来是分别隶属各自为战,“守口”是基本的作战思路,地方长官也有保存实力想法,其根源是从未有统一作战的思想,没有日本海军组建联合舰队的思路。而且除北洋水师外实力很弱自守不足,有实力的战舰如福建水师的“平远”,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都已调往北洋水师。

济远,靖远,来远和经远的行动与西战场的形成[编辑]

对于这四舰的行动的描写中可能出了一些问题。海战中靖远,来远在济远离开战场前按照当时的描述并未离开战场,虽然来远以燃起大火,正在扑灭。济,广,经,来,靖五舰应该是在不同的时间推向大连的。大多数证据指向济远三点半左右退走,而之后,广甲退走。日军的记录显示经远靖远在这两舰退走后也开始在靖远的带领下推走的,平远最后4:16分才退。来远退时不详,但当时船之雄火还未扑灭。西战场的存在有很大的疑惑,不应该直接写下来。在经远沉没时,济远按照退的时间应该已经和经远有一定的距离了,况且经远以一战四的时间从4:30至5:30沉没,有一个小时了。

我自身认为现在的写法对经远有一定的侮辱。经远是济远广甲退后才退的,与靖远来远一起退出战场。况且经远在李鸿章的记言里亦被称为与致远一样勇猛,而他的奏报也记录经远当时退有一定原因是林永升当时中弹阵亡,以及船燃了起来才退的(虽然林永升死的时间并不清楚)。外国人也评价经远为坚定抵抗日本海军的一收舰。吧经远和逃离战场的济远,广甲一起排名,不提到全军官都殉国,抵抗日本第一游一个钟头,有一定的错误。

我暂时吧经远从逃离的舰队中去掉,时间顺序如过没有意见亦会改。--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ReveaVaporization讨论贡献)于2022年9月5日 (一) 08:57 (UTC)加入。[回复]

争议还是错误?[编辑]

第一段“战后丁汝昌命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人教版教科书上写的是“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Jjzzcc20090429留言2022年10月22日 (六) 08:46 (UTC)[回复]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消极防御、保船避战的方针,李鸿章“保船制敌”新议,是丁汝昌“避战保船”还是李鸿章“保船制敌”看,主流意见是李鸿章“保船制敌”,少数意见是丁汝昌“避战保船”。存在舰队是海军战略理论之一,不过没有证据显示当时中国官员懂得制海权或任何海军理论,购舰、训练、作战缺乏海军理论指导,能说得上的海军理论是“守口”,就是把军舰当成机动炮台防止敌军登陆,但在威海一役连守口都做不到(清朝对外国从未成功守口)。--欢颜展卷留言2022年10月22日 (六) 15:2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