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自我归类理论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翻译进度及记录[编辑]

本条目内容翻译自en: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条目oldid为916447357的历史版本,翻译在2019年10月4日 11:15 (UTC)开始。
下面是此次翻译的计划内范围及进度:

1 Aspects of the theory
1.1 Levels of abstraction -- 忽略
1.1.1 Accentuation -- 忽略
1.2 Depersonalization and self-stereotyping -- 忽略
1.3 Determinants of categorization -- 已翻译
1.3.1 Perceiver readiness -- 已翻译
1.3.2 Comparative fit -- 已翻译
1.3.3 Normative fit -- 已翻译
1.4 Online category formation -- 忽略
1.5 Prototypicality -- 忽略
2 Implications -- 已翻译
2.1 Social influence -- 已翻译
2.2 Out-group homogeneity -- 已翻译
3 Controversies -- 忽略
3.1 Meta-theoretical debate -- 忽略
3.2 Category hierarchies -- 忽略
3.3 Motivation in the theory -- 忽略


这个条目信息较为丰富而且内容顺畅,将来有时间扩展半完成的翻译条目时,会优先考虑此条目。此次翻译在2019年10月5日 10:54 (UTC)结束。——最后更新自 愚蠢的人类 2019年10月5日 (六) 10:54 (UTC)[回复]

失效的图片资源[编辑]

我正在翻译一个英语条目,发现图片以红色连接显示,我可以怎样做?条目是Draft:自我归类理论。——愚蠢的人类 2019年10月4日 (五) 14:1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