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编辑请求 2022-02-24

请求已拒绝--1233 T / C 2022年2月24日 (四) 09:08 (UTC)

中华民国应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地区--103.98.18.17留言2022年2月24日 (四) 09:03 (UTC)

我同意--138.44.177.98留言2022年2月24日 (四) 12:15 (UTC)
两位,维基百科方针指引禁止你们所要求的更改,因此此更改不可能执行。--Milky·Defer 2022年2月24日 (四) 14:43 (UTC)

因应文库收录海关总署公告2022年第21号出现跨站活动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2022年2月25日 (五) 09:20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2022年2月25日 (五) 12:43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注意上述疑似stalker行为请立即停止,已报AN3。——约克客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4:26 (UTC)

本条目与战前的发展

本条目应以俄罗斯宣布跨过边境为开端,以战局进展为主要内容。在此之前的事情,如媒体的报道、开战的传言等应该放在2021年-2022年俄乌冲突中。另:既然战争的部分已经另立条目,2021年-2022年俄乌冲突是否应更名为俄乌对峙?--🐹通辽汗国驻维基百科临时代办讨论·贡献·成就2022年2月24日 (四) 17:05 (UTC)

对峙比较像是双方主动,详细理由请看Talk: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入侵”一词是否有中立性问题?实际上乌克兰就是被入侵的,没必要把俄乌双方同等化。--Angbo留言签名2022年2月25日 (五) 09:44 (UTC)
(!)意见战前事件都放,建议精简化。保留名称2021年-2022年俄乌冲突,对峙一词有争议。--Funyii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8:54 (UTC)
战前的条目名改回“危机”了。有关战前的内容应该在“危机”条目里详述,在这个条目里简述。--🐹通辽汗国驻维基百科临时代办讨论·贡献·成就2022年2月26日 (六) 18:11 (UTC)

伤亡人数及时更新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740487349316829&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5%AE%89%E4%B8%9C%E8%AF%BA%E5%A4%AB%E6%9C%BA%E5%9C%BA%E4%BA%89%E5%A4%BA%E6%88%98 乌克兰国防部:超1000名俄罗斯士兵在与乌克兰的冲突中丧生Assifbus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6:36 (UTC)

我求求你了,别再把百家号丢出来了,丢人。--Txkk留言2022年2月26日 (六) 06:43 (UTC)

按照阁下的思维百度百家号里面的人民网和人民网官网不是一个主体?我懒得评价你这种见解,维基百科又没有禁用百家号。

界面新闻是由上海报业集团出品的财经类新媒体,请阁下收回那句话,否则我将视为阁下对我的人格侮辱。Assifbus留言2022年2月26日 (六) 17:15 (UTC)

中文维基完全没有懂东斯拉夫语言的人吗?

引用资料里面居然一篇俄语和乌克兰语的都没有--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5.151.21.128讨论)于2022年2月25日 (五) 18:42 (UTC)加入。

一边倒使用西方来源和立场是你维常规操作了,你今天才知道?--——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2年2月26日 (六) 08:36 (UTC)
如果阁下能多留意参考文献,来自中国大陆的资料来源也不少。--Plerxemo留言2022年2月26日 (六) 12:19 (UTC)
呵呵,近三百条来源,中国大陆的有多少?--——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2年2月26日 (六) 15:56 (UTC)
约20%--Haha33 2留言2022年2月26日 (六) 23:12 (UTC)
看不懂就学,别搞俄国的假新闻上去閃光之刻 (留言) 2022年2月26日 (六) 14:37 (UTC)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无论哪方的来源,只要可靠就行。——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01:34 (UTC)
那道不是,有些可靠但明显主观色彩的条目不能全部照抄,毕竟如果不经筛选主观意识的话就会变成百度百科了。FK8438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08:31 (UTC)

编辑请求 2022-02-27 “俄罗斯弹道导弹突然击中基辅一座住宅公寓楼”

请求已处理

添加对于战争罪行一栏关于“俄罗斯弹道导弹突然击中基辅一座住宅公寓楼”的更多消息。

俄官方表示居民楼是被乌克兰军方BUK防空导弹损毁,原因为防空导弹失效。[1]

同时也有我觉得make sense的tweet, 有视频资料,但我不觉得tweet算得上可信度高的源(我甚至觉得一些新闻都不可靠。。),故供参考,可以添加为“亦有民间人士指出确有可能为BUK防空导弹所为?”[2]

同时我觉得“俄罗斯弹道导弹”的描述不正确,原文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弹道导弹,只说了是“导弹” 谢谢!--HansonLee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02:31 (UTC)

已修改。谢谢阁下的建议!--Haha33 2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03:00 (UTC)
请求已被处理。~~Sid~~ 2022年2月27日 (日) 07:50 (UTC)

参考资料

编辑请求 2022-02-27

请求已处理

请将“基辅市政部门宣布宵禁并且向平民发放自动步枪与燃烧瓶。”改为“基辅市政部门宣布宵禁并呼吁市民制作燃烧瓶。此外,基辅市政部门向平民发放自动步枪”,因为乌克兰军队并未发放燃烧瓶,而是呼吁、指导市民自制燃烧瓶。--油管主播宽衣室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15:54 (UTC)

编辑请求 2022-02-25

请求已处理

在“外国人在乌克兰的安全措施”一节中,提到“25日,中国大使馆提醒公民不要悬挂国旗”与事实不符,因为在通告中并未出现。应改成“不要穿着制服或战术服装(比如迷彩服)外出”。 (参考网址:http://ua.china-embassy.org/lsfw/202202/t20220225_10645484.htm)--Henry Gou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5:56 (UTC)

似已完成。--在下荷花请多指教欢迎签到2022年2月26日 (六) 10:04 (UTC)
系已完成。--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2年2月28日 (一) 04:35 (UTC)

有人提议,详细内容移置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国际反应,各国反应太过琐碎,建议清理尤其中国表态过于冗长--Funyii留言2022年2月26日 (六) 09:17 (UTC)

(+)支持:都歪楼了--Angbo留言签名2022年2月26日 (六) 11:32 (UTC)
(+)支持,已经太琐碎和冗长,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资讯收集处,描写中国的态度不应过于详细。--Iflwlou ☯I♨I☀ 2022年2月26日 (六) 15:15 (UTC)
(!)意见 作为可能唯一支持俄罗斯入侵的国家,记录中国实际上(包括表态和行动)是在进行支持,并不能算作过于详细吧?更何况,假借清理之名,不断改写中国的态度,使其看上去仿佛很中立的编者也不占少数吧--虾米飞鸽传书 2022年2月26日 (六) 15:53 (UTC)
(:)回应,直到现在,中国官方并没有支持俄罗斯,而支持俄罗斯入侵的国家也不是只有一个,请你先了解一下。--Iflwlou ☯I♨I☀ 2022年2月26日 (六) 19:41 (UTC)
以目前中国官方公开和承认的信息来说,1. 中国并不认为俄是入侵;2. 中国在实质上对俄进行了经济帮助。 基本上中国的支持除了明确说出‘支持’二字,和出兵以外,别的能做的都做了。至于支持俄罗斯入侵的,除了中国,我能想到的也只有白俄罗斯了,请注意 不反对 不等于 支持。--虾米飞鸽传书 2022年2月27日 (日) 16:53 (UTC)
(:)回应,1.中国并不认为俄是入侵,但不代表中国支持俄罗斯的行动;2.中国对俄进行了经济帮助不等于正式宣告中国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完全两回事,没有表态就是没有表态,除非中国政府表态,目前为止中国仍然是态度模糊;3.支持的有白俄罗斯、古巴、北韩、缅甸等等等等,请参见各界反应,目前社群认为中国对事件的态度是“态度中立或模糊”。--Iflwlou ☯I♨I☀ 2022年2月27日 (日) 21:25 (UTC)
我看了一下新闻稿,感觉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不反对但‘可能支持也可能不支持’“。--FK8438留言2022年2月28日 (一) 13:24 (UTC)
(+)支持,条目过长的确需要拆分。--虾米飞鸽传书 2022年2月26日 (六) 15:51 (UTC)

该段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应还是美国的反应?

“受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自由亚洲电台报道称中国主要社交媒体删除部分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军事行动的言论,如2月22日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媒体《新京报》所属国际栏目“世面”疑似不慎将内部通告当成新闻稿在微博公开发布乌俄冲突相关内容审查准则,认为中国官方媒体言论偏袒俄罗斯以及反美;其还报道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人民日报社主办媒体网站环球网在2月22日发表的一篇报道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为“两国”,后该报道被撤回,传媒统一称呼两地为“地区”;该电台及美国之音认为中国实际上支持俄罗斯。”

建议讨论以上这一段应被纳入“域外各方反应”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还是“美国”部分。目前是在两个部分都存在,属于重复内容。--Plerxemo留言2022年2月26日 (六) 12:27 (UTC)

已删除,条目清理,相关详细内容请移至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国际反应--Funyii留言2022年2月26日 (六) 13:20 (UTC)
已复制到相应条目。暂时先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节中。有待进一步讨论。--Haha33 2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03:07 (UTC)
现在是写在“社交媒体”章节中了。话说这是关于国际反应的条目,充其量几个中国媒体真的有必要花这么大笔墨吗?现在的篇幅比某些国家官方的表态都多了。--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16:01 (UTC)

编辑请求 2022-02-27

请求已拒绝

能否在旁边地图下面加这个地图链接“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mplate:Russo-Ukrainian_War_detailed_map”,方便想了解局势的访客,谢谢--油管主播宽衣室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16:08 (UTC)

未完成:所请求的操作在技术上不可行。由于技术限制,本站无法直接引用位于英文维基百科的模板。除非有人将模板手动拷贝一份到中文本地。 --MilkyDefer 2022年2月28日 (一) 04:23 (UTC)

最近几天中国大陆开始管控与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有关的言论了

[1][2][3][4][5]--Sprt98留言2022年3月1日 (二) 03:43 (UTC)

建议放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国际反应--Funyii留言2022年3月1日 (二) 10:59 (UTC)

有独立记者愿意提供自由图片

来自香港的独立记者梁柏坚,其facebook的图片采用符合这里的自由版权,希望有空的人能够上载到commons。目前图片以波兰边境乘坐的火车的难民居多。--Wpcpey留言2022年3月1日 (二) 14:33 (UTC)

是否应该加入网路攻击章节?

俄罗斯已经对乌克兰进行了数次网路攻击#看这里,是否应该写进条目里?--Angbo留言签名2022年2月24日 (四) 12:04 (UTC)

没必要,这个冲突以军事冲突为主,网络工具并没对整个战争形成太大的影响 The world's stars shine 2022年2月24日 (四) 16:00 (UTC)

可以一提而过。--FK8438留言2022年2月24日 (四) 23:41 (UTC)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结论综叙如下:
大量反对,视为不通过。——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3月2日 (三) 11:01 (UTC)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应该更名为2022东欧战争 吕铭乐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8:01 (UTC)

(-)反对东欧战争涉及范围过大,目前只有军事装备援助,并没有第三方国家或组织涉入,未来可能有所变动再更改--Funyii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8:22 (UTC)
不好,因为东欧战争范围很大,目前只有乌克兰跟俄罗斯在打仗,其他东欧国家没有军事介入战争--HYHJKJYUJYTTY留言2022年2月26日 (六) 02:41 (UTC)
(-)反对毫无疑问就是入侵。且所谓“东欧战争”是原创研究的标题,不能用。--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22年2月26日 (六) 03:13 (UTC)
反对同上。--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2年2月26日 (六) 04:55 (UTC)
(-)反对,目前交战范围仅在乌克兰境内。--IrycatewiTalk 2022年2月26日 (六) 09:00 (UTC)
(-)反对,交战只在乌克兰,白罗斯和俄罗斯之间的三角攻击,没有战争上波及他国。--FK8438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03:21 (UTC)

上方讨论已经结束。请勿修改。若有高见还请另起一节。

别名太多了

个人认为可以把“2022乌俄战争”这个别名去掉。不过就是“2022俄乌战争”的倒装而已...-- 2022年3月3日 (四) 12:08 (UTC)

复议。--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2年3月10日 (四) 01:41 (UTC)

巴西是中立的 但是图片上显示是谴责

巴西是中立的 但是图片上显示是谴责 这是一个错误吗? Jimmy Pan Zhou留言2022年3月7日 (一) 11:03 (UTC)

俄乌边境俄军人数不应该写入【兵力】栏

俄方这次总动员17万人,其中11万人进入乌克兰境内 --精子的奋斗留言2022年3月9日 (三) 17:25 (UTC)

@精子的奋斗望提供11万人进入乌克兰境内的可靠来源。--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3月12日 (六) 13:40 (UTC)

过程的内容需要分割到时间轴条目

随着战况的不断发展,“过程”一段的内容不断增长,已经占据了大量篇幅,需要分割到时间轴,之后根据英文版改用散文简述各战线情况。--百战天虫留言2022年3月10日 (四) 17:14 (UTC)

我在分割了,但内容太多,凭我一人之力无法完成。--Txkk留言2022年3月12日 (六) 13:56 (UTC)

“入侵”一词是否有中立性问题?

如题。“侵”字有“侵犯、侵害”之意。或许存在中立性问题。--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2022年2月24日 (四) 09:34 (UTC)

有失中立,建议改成“2022年俄乌战争” ZWH2020ZY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1:38 (UTC)
建议与其他语言保持同步比较好。全球的来源都是invation,跟来源走。说回来现在也只是乌克兰单方面受到攻击,哪里算是有来有回的战争啊。伊拉克战争那是已经成为常用名了也很难改了吧。--Milky·Defer 2022年2月25日 (五) 11:45 (UTC)
建议对北约国家发动的战争也同等对待。刚刚我发现伊拉克战争上的描述还是“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战争”。这绝对不是常用名的问题,而是此类条目普遍存在的美国/北约国家中心化问题。--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22年2月25日 (五) 13:07 (UTC)
那就改善齁,做为百科全书本来就不能有中心化的问题,他必须是客观的。--~~Sid~~ 2022年2月25日 (五) 13:14 (UTC)
实际上,伊拉克战争是2003年至2011年,但入侵阶段只有2003年。英文版也有入侵阶段的独立子条目:“en:2003 invasion of Iraq”(2003年入侵伊拉克)。“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俄乌战争”的入侵阶段,“2003 invasion of Iraq”是“Iraq War”的入侵阶段。——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3:17 (UTC)
赞同 BlackShadowG。俄罗斯大规模入侵、侵略乌克兰为无可争辩、大量可靠来源充分证明的事实。--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2年2月26日 (六) 04:52 (UTC)
可是俄方主要也是用“Вторжение России на Украину(入侵行动由俄罗斯在乌克兰)”,而不是“Специа́льная вое́нная опера́ция(特别的军事行动)”和“Война́ России про́тив Украины(战争由俄罗斯打乌克兰)”。俄方改成“特别军事行动”我们才跟进改成“2022年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吧。--Ginkos520isthebest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1:59 (UTC)
入侵是事实,不是立场,本身就是中立的表述。比如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只是可能是因为后来变成了持久战才用“战争”描述更合适一些。--Kosaraju7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2:42 (UTC)
“入侵”一词的定义非常模糊是不可否认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也没能把“侵略”作一个客观定义。联合国安理会对“一个国家入侵一个国家”的定义也是通过协商而达成的共识,没有当然的标准。不过只是普遍认为安理会的宣告较权威和有认受性罢了。而又由于现在安理会未有任何关于乌克兰局势决议和定性,所以的确可以争论。--Ginkos520isthebest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4:10 (UTC)
中立的表述参考的是各种可靠来源,目前条目引述的可靠来源大多称之为“入侵”。--Kosaraju7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4:56 (UTC)
所以我倾向现时保持原样。--Ginkos520isthebest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5:24 (UTC)
来源说啥就用啥,仅仅只是因为用词本身不具中立而刻意的变更条目名称,这无异于是原创研究。~~Sid~~ 2022年2月25日 (五) 13:09 (UTC)
(+)支持入侵有美国或北约或乌克兰中心的角度。至少应为“俄乌之间军事行动”--快乐的老鼠宝宝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5:14 (UTC)
还有俄罗斯中心的角度。--Ginkos520isthebest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5:26 (UTC)
这个问题应该要思考的是,到底是‘入侵’这个词用词不妥,还是整句话的意思需要调整?如果入侵这个词有中立的问题,用其他的词来取代就不会有中立的问题吗?同时,如果用其他的词来取代‘入侵’这个词,整句会不会衍生出其他不同的意义?比如说‘入侵’这个词换成‘攻打’、‘进攻’、‘侵略’,整句话给人的意义似乎不同。--Poiu124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5:25 (UTC)
(+)支持,的确可用其他词取代,例如‘攻打’、‘进攻’等较中立用词,终止目前的争议。--Ginkos520isthebest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5:27 (UTC)
来源用的基本上都是“入侵”,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中立性问题。条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都用入侵描述战争,也没见得有什么中立性问题。还有,不知道为什么要拿其它北约和美国发动的战争放在这里比较,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入侵巴拿马的条目英文版写的都是“invade”。——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5:53 (UTC)
(!)意见,“入侵”是中立表述,没有必要改。-KRF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6:45 (UTC)
乌克兰驻华大使馆@乌克兰信使新浪微博使用的中文标签词是“俄乌战争(原文)。我觉得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比其他吃瓜国家更有发言权吧--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22年2月25日 (五) 16:52 (UTC)
来源都是用入侵,没有中立性问题。何况俄语维基百科都是用“入侵”。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5日 (五) 17:29 (UTC)
(+)支持,至少从使用的角度,大陆即使是支持乌克兰一派也少有称其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这个名字的。【彩蛋】 2022年2月26日 (六) 15:25 (UTC)
(-)反对 如果侵略这个词不够中立的话,那我们把各种侵华战争也都改一改,比如八国联军与中国战争日华战争,吼不吼啊?--虾米飞鸽传书 2022年2月26日 (六) 15:49 (UTC)
维基百科上本来就是“八国联军之役”。至于抗日战争,国际上的通称也是中立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彩蛋】 2022年3月5日 (六) 10:58 (UTC)
(+)支持存在中立性问题,应当用“2022年俄乌战争”或其他类似中立性的词语。维基百科没有能力,也不应为这场战争是否为侵略战争下定义。
且在此问题上,使用“侵略”词语的媒体也无法在“是否为侵略”的方面视为可靠来源。--XYY23330121 2022年4月17日 (日) 12:00 (UTC)
补充:WP:MORALIZE。--XYY23330121 2022年4月17日 (日) 12:10 (UTC)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应该更名为2022年东欧战争 吕铭乐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8:03 (UTC)

(-)反对 ,这场冲突并未演变成整个东欧的战争,战斗范围仍然维持在乌克兰,但本人认为“入侵”一词并无不恰当之处,按照联合国第3314号决议第一条“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以及第3条,很明显就已经符合侵略定义,因此无不恰当。--ChrisHo7599留言2022年3月14日 (一) 05:56 (UTC)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应该更名为2022年东欧战争 吕铭乐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8:03 (UTC)

(&)建议,我发一下入侵在两岸相关的词典含义,参考参考?

《现代标准汉语》第七版:
❶(敌军)侵入国境: 全歼~之敌。
❷(外来的或有害的事物)进入内部: 冷空气~|病毒~。
《国语辞典》:
由外向内发动侵略,常指国家或民族之间的战争。如:“匈奴入侵”。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一.武帝纪二》:“遂入侵燕代,北服浑窳、屈射、丁零、高昆、新黎之国。”

综上——clod Huang留言) 2022年2月25日 (五) 19:23 (UTC)

(~)补充 入侵于中华民国教育部下各版字典之解释
《教育部国语辞典简编本》 侵略国境。【例】我方军容壮盛,敌人不敢轻易入侵。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由外向内发动侵略,常指国家或民族之间的战争。如:“匈奴入侵”。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一.武帝纪二》:“遂入侵燕代,北服浑窳、屈射、丁零、高昆、新黎之国。”--coja c留言2022年2月26日 (六) 12:08 (UTC)

(-)反对 入侵这一词本身就是纯粹解释描述,而且被维基百科外的多个社交网站使用,至少在第三方(即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情况)来看没有问题,毕竟俄罗斯是的确用武器攻击乌克兰并造成伤亡的。FK8438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03:18 (UTC)

联合国官方网站上使用的是“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一词[6][7]。另外根据这则新闻可知,联合国不承认俄罗斯方面所用的“特别军事行动”一词[8]。--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22年2月27日 (日) 04:45 (UTC)

(-)强烈反对俄罗斯使用武力行动攻击乌克兰并造成伤亡是不争的事实,而入侵的意思是“进入他国领地”和“侵犯”,这两点符合,所以应该叫入侵。甚至侵略。还有我必须批评有些人把所有不偏向自己的立场的内容哪怕是事实的内容当作是不中立的,这种以不中立的角度去给别人贴上不中立的标签是维基百科的最大问题。FK8438留言2022年2月27日 (日) 08:29 (UTC)

唐吉诃德的侍从上述提及的“进攻”一词,联合国的英文报导措辞为 attack“攻击”,[9] military operation“军事行动”, aggression“侵犯,进犯,侵略”[10]。可见联合国的措辞还是比较保守的。

我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确切地说,是“全面进攻”“全面战争”“大规模入侵”“大规模侵略”。我个人倾向于前三种说法。之所以不是“全面侵略”“全面入侵”,因为侵略、入侵有很强、很明确的目的性。我不认为现有的可靠参考资料足以支撑“全面侵略”的定论。英文百科也有产生这样的共识,就是 large-scale 而非 full-scale invasion。

我也想提醒一下一些编者朋友,请务必注意 WP: NGC,切勿仅参考一个地区的新闻来源,以部分区域论述为主,而不具有普世通用的观点。俄罗斯对乌克兰“全面进攻”“全面开战”“大规模入侵”,系无可争辩、大量可靠来源充分证明的事实。 —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2年2月28日 (一) 04:06 (UTC)

我的立场是中立。俄罗斯的确是入侵乌克兰嘅领土。不过在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日本侵华”国际上也是称它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所以无论是入侵还是俄乌战争也没有问题。 超级淆底兽留言2022年2月28日 (一) 05:31 (UTC)

名称应以常用名称为准。另请见:en:Japanese_invasion_of_Manchuria。而且即使是 en:Second_Sino-Japanese_War,内文亦承认 'escalated into a full-scale invasion' 的事实。--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2年3月10日 (四) 01:48 (UTC)

个人亦担心“入侵”用作标题有损中立性,但依当前讨论看,可能没有更好的满足共识的标题,所以序言中注明重要各方用语可能是目前最好方案。关于标题用语是否要“绝对中立”,我没找到相关共识,命名常规是常用名称、易于识别等。也注意到当前ru:Вторжение_России_на_Украину_(2022)使用的“Вторжение”对应入侵,“特别军事行动”写在序言,是否更名曾有争论但目前维持不变。如果打算“名从绝对中立”,“侵入”(动词变名词)、“攻入”(着重事实)、“2022年俄乌战争”(上方讨论及序言“此次入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争”提到)等可供参考。另外关于该条目,似乎仍存在中立性/比重问题,例如国际反应条目提到的“挺战”、“挺俄”事实在主条目中不存在任何介绍。--YFdyh000留言2022年3月10日 (四) 22:50 (UTC)

联合国以压倒性优势通过谴责俄罗斯决议!

联合国大会以141对5(35弃权)通过谴责决议!来源:加拿大广播公司联合国新闻。--WPCD-DTV俄乌开战!台海警报! 2022年3月2日 (三) 22:10 (UTC)

呃,影响不大吧。--FK8438留言2022年3月3日 (四) 11:40 (UTC)
个人认为除武装行动外并没有任何影响--ChrisHo7599留言2022年3月14日 (一) 05:58 (UTC)

关于普京提出的宣战理由问题

在下注意到文段如下:“普京提出的宣战理由之一为乌克兰对其俄语使用者实施“种族灭绝”,但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一文太过绝对化,且加上“不要修改,有充分证据”。

另外,本百科条目“乌克兰顿巴斯战争与人道主义危机”中,乌政府所作所为与上文是否冲突?再说了,任何媒体来源都只能作一个参考。

所以,申请仲裁。 ZWH2020ZY留言2022年3月12日 (六) 11:13 (UTC)

我认为并无问题。根据联合国的报道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两个亲俄分裂地区)的侵犯人权行为十分严重,可参考BBC的报道。这与普京所述的乌克兰对其俄语使用者实施“种族灭绝”相去甚远。其它完整的联合国报道列于此处
此外还可参考另外几个可靠来源:南华早报(“目前还没有视频出现,官员们也没有提供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说法,即俄罗斯正准备为冲突制造借口。”),纽约时报(“上周五,控制乌克兰东部部分地区的俄罗斯支持的分离主义分子声称乌克兰军队即将发动攻击,并命令妇女和儿童撤离。俄罗斯国家媒体的广泛报道将俄罗斯少数民族描述为逃离暴虐的乌克兰军队,拜登总统称此类事件是捏造的,作为俄罗斯入侵的借口。”)--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3月12日 (六) 13:34 (UTC)
“没有任何证据”这种断言不能出自原创总结,应该是高质量、持续的多方来源证明。WP:MORALIZE。--YFdyh000留言2022年3月12日 (六) 17:56 (UTC)
@YFdyh000我建议这样:⋯⋯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既反映现在没有证据,又保留将来改变的空间。--Cmsth11126a02留言2022年3月14日 (一) 16:30 (UTC)
@Cmsth11126a02须明确谁提出的“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不然是编者总结的(比如没找到给出证据)或编者的个人立场(比如排除了哪些内容)。--YFdyh000留言2022年3月14日 (一) 16:38 (UTC)
见列出的四个来源。--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3月14日 (一) 23:39 (UTC)
当前已有“被认为”,表明引述、引读者自行查证,我认为可以。--YFdyh000留言2022年3月15日 (二) 21:30 (UTC)
普京的宣战理由其实就是一个借口。--Txkk留言2022年3月14日 (一) 02:48 (UTC)

关于乌克兰语人名地名翻译的问题

WP:外语译音表把乌克兰语参照俄语翻译是严重的错误。见俄语音系乌克兰语音系,两种语言的发音有很大不同。比如乌克兰语没有俄语的ы音,俄语的г乌克兰语读作[ɦ],乌克兰语的元音没有俄语中的弱化(A音化)。另外人名地名也有很大区别,比如俄语Владимир(弗拉基米尔)乌克兰语写作Володимир(沃洛迪米尔),俄语Николаев(尼古拉耶夫)乌克兰语写作Миколаїв(米可拉伊夫)。鉴于2014年乌克兰革命以后乌克兰已经更改大量俄语地名,以及现在俄罗斯对于乌克兰的入侵,有必要对中文维基百科上乌克兰的人名地名翻译做一个全面的修订。

愿荣光归乌克兰。🇺🇦閃光之刻 (留言) 2022年3月22日 (二) 02:44 (UTC)

我附议,但毕竟并没有官方的乌克兰语译音表啊。总不能自己觉得该怎么翻就怎么翻,就怎么翻。也只能等官方的译音表了...。另外,“尼古拉耶夫”的翻译可参见基辅正名运动-- 2022年3月22日 (二) 09:12 (UTC)
外语译音表好久以前的东西,新华社估计也没这心思去更新。因此权威的我估计不会有,顶多民间有乌克兰语专业人士自己做个,不过当然算不上权威。--🔨留言2022年3月29日 (二) 03:23 (UTC)

外语译音表本为大陆简体的译名而设,如果其他中文有其他译名也可以。--Cmsth11126a02留言2022年3月22日 (二) 06:41 (UTC)

编辑请求 2022-04-09

请求已拒绝--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4月9日 (六) 02:35 (UTC)

支援 中华民国--2402:7500:5DC:9170:8934:888F:A21F:D079留言2022年4月9日 (六) 02:23 (UTC)

谁去处理一下作战序列那边啊

(两边几乎都是)这些都是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老部队啊(上一场卫国战争),怎么可能没条目什么的。(昨晚查到苏联时期的集团军群,很多都有啊。近6集和近8集没什么变化。近坦1集是真没有,近5集这种整体划转乌克兰陆军的是少数)--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2年4月12日 (二) 09:20 (UTC)

NoteTA

转换里面有IT的转换组,请问原因为何?我在看条目的时候就至少需要重新修正两处过度转换的问题。--1233 T / C 2022年4月19日 (二) 18:11 (UTC)

俄乌战争Infobox的“车臣”

@Sima Sam:本人及用户Sima Sam日前有些争议,现转到客栈来讨论。

1. 俄乌战争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条目Infobox是否应即加入“车臣共和国”,并附上注释“参见车臣共和国对俄乌战争的参与”。

Sima Sam的论点 Sean0115的论点
与其他俄罗斯自治共和国不同,车臣与克里米亚共和国具有政治上的特殊性。车臣共和国现政权在车臣战争后归顺莫斯科。即使近年来比较平稳,仍存在不安定因素,为了安抚,莫斯科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维稳。车臣武装名义上属于俄军,但打的是两种旗帜,俄罗斯国旗和车臣旗。 不论自治与否,车臣就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本人认为,克里米亚共和国及车臣共和国的特殊性不同,克里米亚共和国的特殊性在于其为俄罗斯自乌克兰吞并的领土,而车臣共和国的不安定因素自4年前已大大改善。

2. 条目“俄乌战争infobox中,“指挥官与领导者”一栏,是否保留“拉姆赞·卡德罗夫”,以及该名字前是否贴上车臣共和国国旗。

Sima Sam的论点 Sean0115的论点
inbox 中的旗帜是代表该指挥官的所属,如海军指挥官贴海军旗。卡德罗夫名字前面的车臣旗帜跟随这个逻辑。 本人认为俄方指挥官一栏仅需要列出总司令级别的人物,卡德罗夫虽说有关注度,但指挥的部队人数仅12,000人,不到总数7%。

---- 2022年4月28日 (四) 06:42 (UTC)

车臣共和国的旗帜不必列,因为他在俄罗斯联邦之下。卡德罗夫关注度够高,可以列进去。--The Puki desu留言2022年4月28日 (四) 06:46 (UTC)
话是这样说,但“指挥官”是高阶将领,和关注度无关。-- 2022年4月28日 (四) 07:33 (UTC)
首先,我对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条目中俄罗斯下方不列出“克里米亚共和国”以及“车臣共和国”是没有异议的,维持现状即可,因为2022年的负责侵略的主体是莫斯科方面。
然而,俄乌战争条目讲的是一个更大的故事,时间跨度更长,涉及到2014年克里米亚问题等,在这种情况下加入“克里米亚共和国”就是有意义的,我觉得在俄乌战争inbox里指出车臣共和国在2022年加入战斗,并附上注释“参见车臣共和国对俄乌战争的参与”也是有意义的(类似条目“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下方的“车臣临时政府”)。
此外,如果算上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条目的话,还涉及一个inbox里旗帜的问题,因为目前该条目指挥官名字前面使用的是小黑点。而战争条目里更常用的形式是名字前加旗帜。--Sima Sam留言2022年4月28日 (四) 07:18 (UTC)
车臣也是在入侵后才真正参与了,真要加的话也是在入侵那个条目。卡德罗夫的问题应该是在加不加,小黑点有些跑题了。---- 2022年4月28日 (四) 07:37 (UTC)
@AT、@Sima Sam:在互助客栈讨论似乎成效不彰呀。---- 2022年5月2日 (一) 10:25 (UTC)
或许可以pin几位编辑战争条目多的--Sima Sam留言2022年5月6日 (五) 21:59 (UTC)

又超了,又超了!

🤔会有人去缩减条目长度吗?--Txkk留言2022年5月27日 (五) 06:11 (UTC)

我认为初步可以考虑一下将此条目分割为几个条目--诚心诚意。留言2022年6月22日 (三) 15:31 (UTC)

有没有必要把标题的年份删掉?

真的不明白为甚么前面会加个完全多馀的年份,历史上只有一次俄国侵乌,年份不是有消歧义需要的时候才加上去的吗?--Write to§Comte de £orenzo 2022年9月7日 (三) 22:11 (UTC)

@Pktlaurence:是需要消歧义,2014年俄罗斯联邦吞并克里米亚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9月8日 (四) 13:39 (UTC)

也是。 Slava Ukraini Heroyam Slava。 Write to§Comte de £orenzo 2022年9月8日 (四) 14:11 (UTC)

近日序言变动

自吞并公投后始称2022年乌克兰入侵俄罗斯恐怕是WP:OR乃至扰乱/恶搞。MOS:AVOIDBOLD为由修改序言缺乏共识,未有确定之前版本不行和修改方案。MOS:AVOIDBOLD非正式指引。--YFdyh000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23:04 (UTC)

@YFdyh000MOS:AVOIDBOLD是正式指引,近日在互助客栈讨论通过。--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10月3日 (一) 03:24 (UTC)
好像是,可能我看错层次,但仍认为应当讨论。以及,该公示结束之际改了公示目标的章节指向,有点乱和怪怪的。--YFdyh000留言2022年10月3日 (一) 03:47 (UTC)

过了元旦之后,这条目的标题怎么改?

今年都快完结了,这场战争大槪都是会打到明年了吧,到那时候标题要改成2022 - 2023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Mahogany (留言) 2022年12月24日 (六) 12:47 (UTC)

或许可以参考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条目?写一个开始时间就可以了。--newerdrawn留言2022年12月24日 (六) 13:41 (UTC)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系列页面的命名

这场战争从今年2月底打到现在还没打完,当下距离明年只剩两三天了,很显然,战争会持续到明年,那么“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个条目是否需要更名?如果要更名,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我没仔细数)条目、分类和模板都要跟着改动。--Txkk留言2022年12月29日 (四) 13:47 (UTC)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也不想一直体会战争之残酷,只能希望早点结束,别变成某种每年要批量换一次标题的可怕“仪式”。——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2月29日 (四) 17:04 (UTC)
不过就命名而言,倒是有一种办法,就是比照阿富汗战争,改用消歧义后缀,命名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2022年至今)”,这样只要等战争结束以后再统一更名一次即可,不知社群看法如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2月29日 (四) 17:05 (UTC)
命名为“俄乌全面战争”如何?--Txkk留言2022年12月30日 (五) 00:47 (UTC)
不常用、不可靠。--YFdyh000留言2022年12月30日 (五) 06:43 (UTC)
这样的话,我想到的另一个命名“乌克兰抗俄战争”(灵感来源是中国抗日战争)也不能用了。--Txkk留言2022年12月30日 (五) 13:38 (UTC)
基本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应是常用名称,只是在此之上要怎么消歧义的问题。——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2月30日 (五) 08:20 (UTC)
“第二次俄罗斯(联邦)入侵乌克兰”应该可行,可区别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的“第一次俄罗斯(联邦)入侵乌克兰”,且能一劳永逸。--赤羽苍玄留言2022年12月30日 (五) 08:31 (UTC)
感觉这是原创研究或非广泛观点。--YFdyh000留言2022年12月30日 (五) 08:59 (UTC)
(!)意见应该将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移动到俄乌战争,将现有的俄乌战争移动到俄乌冲突。--🎋🍣 2022年12月30日 (五) 09:27 (UTC)
俄乌战争包含今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在其之上,不应反客为主。——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2月30日 (五) 11:13 (UTC)
你维为证明明斯克协议到今年突袭基辅之间那段时间是战争,东拉西扯了包括观察者网在内的一大堆东东,我笑死了。--🎋🍣 2022年12月30日 (五) 13:33 (UTC)
低强度战争,也没正式宣战,要证明自然是难了。但显然不只是“冲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2月30日 (五) 14:50 (UTC)
那我举个例子,你觉得习近平1931-1937强行续到抗日战争前面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习近平无非是想第N次侮辱真正主导抗战的人们,那么你维今天想侮辱谁呢[开玩笑的]。--🎋🍣 2022年12月31日 (六) 01:18 (UTC)
同意不应反客为主,越俎代庖。--Gohan 2023年1月3日 (二) 01:13 (UTC)
在我观察而言,华文媒体大多都认为“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实际上是“俄乌战争”(或“乌俄战争”),不在在反客为主的问题。比如说:
BBC:“俄乌战争已悄悄迈入第11个月”
自由时报:“乌俄战争已持续10个月”
联合早报 :“俄乌战争今年2月爆发以来,中国始终没有公开谴责俄罗斯,”
香港01:“回顾俄乌战争的发展,自2月24日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起,战争已持续超过10个月。”
很明显他们的“俄乌战争”实际上都是指2022年2月24日起的战争。另外,假如要保留“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个格式,那去掉2022年这个年份就行。不存在其他年份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就算有,很明显知名度并不相同。--Ghren🐦🕑 2023年1月1日 (日) 06:56 (UTC)
我个人不反对使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为标题,省去此后变更年份之麻烦。英文维基百科亦直接将其做重新导向。——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2日 (一) 16:05 (UTC)
俄罗斯从1917年到现在入侵乌克兰这么多次,按那样的话都混淆到一起了。--罗放留言2023年1月3日 (二) 23:28 (UTC)
但他们并未否定还有其他同名的俄乌战争。--Gohan 2023年1月3日 (二) 01:09 (UTC)
您可以查一下在2021年之前,俄乌战争有什么结果。来源是很多,但是没有一条真的是2021年前的新闻。--Ghren🐦🕚 2023年1月3日 (二) 03:13 (UTC)
存在之前的学术文章称之前事件(如乌克兰危机)为“俄乌战争”,只是2022年事件知名度更高所以结果显著增多(参考知网等),赞成属于“就算有,很明显知名度并不相同”。--YFdyh000留言2023年1月3日 (二) 05:01 (UTC)
知网搜得116条俄乌战争结果,只有林言.俄乌战争 得与失[J].中国新时代,2014(11):46-49.一条。--Ghren🐦🕓 2023年1月3日 (二) 08:00 (UTC)
结果数不同,不确定怎么搜的。搜"全文"、看发表年度,2022(4050) 2021(186)等,但怀疑结果有近义词。读秀搜索仅见几条,2条有效,况腊生. 乌克兰危机警示录. 2016 中乌学界围绕俄乌关系问题的分歧解析. 2018。总之确实有,但不多。--YFdyh000留言2023年1月3日 (二) 09:43 (UTC)
参见英文维基百科对此条目之移动讨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2月30日 (五) 11:20 (UTC)
2019冠状病毒病,现在都要2023年了还不改名[开玩笑的]--西 2022年12月31日 (六) 02:52 (UTC)
中文维基百科不会利用英文没有的“起”字,2022年起/(2022年起)足矣。--Gohan 2023年1月3日 (二) 01:12 (UTC)
没有必要,类似1919年苏俄入侵乌克兰之类持续超过一年的早已存在,无须专门更名。--罗放留言2023年1月3日 (二) 23:16 (UTC)
其实这说法也有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4日 (三) 00:12 (UTC)
如果将标题看成“2022年(发动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非“(在)2022年(进行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应该说得过去。--东风留言2023年1月7日 (六) 12:09 (UTC)
一般不会这样理解吧。--Ghren🐦🕒 2023年1月14日 (六) 07:32 (UTC)
这样理解合理,我认为也没有问题。但如果误解率高、有更好命名,免去年份可能更好。--YFdyh000留言2023年1月14日 (六) 14:02 (UTC)

条目标题的中立性问题

“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均为入侵者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的侵略战争。由此可见,此类战争的命名应由战争主要发生地+“战争”一词构成。俄罗斯此次的侵略行动应当归属此类战争。参考同类战争命名,该条目标题应修改为“乌克兰战争(2022年起)”。“中立观点”“平等态度”是维基百科五大支柱之一,命名准则应该一以贯之,切不可因入侵方在国际上的地位差别对待,否则就违背了维基人所捍卫的核心价值观。

并非一家之言,以下为部分实例:

BBC中文: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63113696

半岛电视台中文:chinese.aljazeera.net/news/war-in-ukraine/

如果不认可,亦可以考虑一下折中的“俄乌战争(2022年起)”

释檀留言2023年4月22日 (六) 20:22 (UTC)

@释檀好像在英维和中维都吵过了,我推荐去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4月25日 (二) 05:47 (UTC)

建议更名:“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烏克蘭戰爭”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烏克蘭戰爭”:比现有名称更经常被使用。--🎋🎍 2023年5月8日 (一) 13:43 (UTC)

(-)反对顿巴斯战争也是“乌克兰战争”。--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5月9日 (二) 01:11 (UTC)
(-)反对:从2014年至今,在乌克兰境内发生的战争都是“乌克兰战争”。--Txkk留言2023年5月9日 (二) 14:33 (UTC)
(-)反对:避免混肴,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更为贴切--СлаваУкраїні讨论 2023年5月12日 (五) 15:21 (UTC)
未完成WP:SNOW,明显共识为不移动。——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5月13日 (六) 03:00 (UTC)

建议更名:“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参考英维已经去除年份的作法,不晓得您觉得如何呢?@Ericliu1912--Waylon1104留言2023年5月22日 (一) 14:32 (UTC)

恐怕不能只问我呀。——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22日 (一) 14:57 (UTC)
我个人觉得保留年份为佳,2014年顿巴斯战争也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一部分,这样可以避免混淆意,而且也便于防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相似事件的区别--Floweringed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05:45 (UTC)
以常用名称为由、序言和/或顶注消歧义为辅,感觉去掉也不是不行。--YFdyh000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07:57 (UTC)
建议更名为“2022年起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空间的拓荒者留言2023年6月15日 (四) 14:36 (UTC)
如果这样命名,那应该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2022年起)”,“2022年起”不应放在标题开头。--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6月15日 (四) 15:44 (UTC)
@BlackShadowG 建议更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2022年后),这样也没有歧义--103.151.173.195留言2023年6月18日 (日) 14:35 (UTC)
按照中文的语言习惯,该不该应该都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是不能去掉,不然会产生歧义--Tangzy留言2023年6月18日 (日) 15:30 (UTC)

建议更名:“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022年俄乌战争”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2022年俄乌战争”:把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句子当名词用到底是哪个位面的中文啊?给这个条目起这个名字的编者的语文(国文)老师和英文老师都可以下岗了。我强烈怀疑这个标题是英维标题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的机翻,但是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翻译可以是“俄罗斯侵乌战争”——当然,这个标题缺乏可靠来源支持,所以谨此提出移动至有可靠来源使用的“俄乌战争”,并加年份以与2014年起的局部战争作为区别。--——🦝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7月22日 (六) 09:41 (UTC)

(-)反对:“某国入侵某国”是很常见的用法;俄乌战争事实上分为多个阶段及冲突,不适合作为主标题。而随著冲突持续,留著年份只会造成更多混淆。我反倒建议是时候将条目移动至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2日 (六) 10:18 (UTC)
那就俄乌战争 (2022年起)--——🦝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7月22日 (六) 10:19 (UTC)
若有更明确而并非罕用的标题,就不必使用年份消歧义。“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符合这一基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2日 (六) 10:24 (UTC)
明显的机器翻译,违反使用中文。--——🦝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7月22日 (六) 10:26 (UTC)
但是我们不会把“美国入侵伊拉克”当专有名词来用。--——🦝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7月22日 (六) 10:26 (UTC)
比如,我们可能会说“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起因”或者“美国入侵伊拉克的罪行”,但是这个条目的标题叫伊拉克战争。--——🦝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7月22日 (六) 10:28 (UTC)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央通讯社)、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英国广播公司)、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乌克兰官方网站)。包括乌克兰官方及各国媒体在内,随便都能找到例子,证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确实已经是一种广为可靠来源使用的词汇,早就远远脱离所谓“机器翻译”或“语法错误”的范畴,除非阁下在这问题上自认为比乌克兰外交部或一众媒体还要可靠。“俄乌战争”一词当然可以用做近年来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广泛通称,但在精确指涉去年以降俄罗斯全面侵略乌克兰之战争阶段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应是首选标题。——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2日 (六) 12:33 (UTC)
另外,或许以后历史学家能够盖棺定论的称这场战争是“第几次俄乌战争”,但现阶段个人尚不认为此条目适合用“俄乌战争”来命名。如果可靠来源已经有一个精确的词汇来指称,那就不要自己给自己制造问题,沿用就是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2日 (六) 13:02 (UTC)
如果需要一些同类条目的例子: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入侵巴拿马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入侵波兰。--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7月22日 (六) 15:01 (UTC)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俄罗斯的 入侵 of 乌克兰,明显应该翻译成“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7月22日 (六) 10:32 (UTC)
这才是典型的欧化中文甚至翻译腔吧?硬要用“对⋯⋯的⋯⋯”去翻译“⋯⋯of⋯⋯”,汉语翻译不这么干的。何况这也不是常用名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2日 (六) 12:33 (UTC)
听起来像教科书(--Hualin~希望の星は青霄に昇る Commons|Talk 2023年7月22日 (六) 13:14 (UTC)
个人建议保持现状,配合data之描述“自2022年2月24日起俄乌战争/全面战争”(zh/zh-hant/zh-hans)即可?
不过“2022年战争“(zh-tw)可能要修正至合适描述?--Hualin~希望の星は青霄に昇る Commons|Talk 2023年7月22日 (六) 13:46 (UTC)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都是翻译腔,真正符合中文习惯的表达应该是俄罗斯侵乌战争,但是没有可靠来源这么用。--——🦝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7月23日 (日) 02:23 (UTC)
语言不是由我们来定义的,理当以可靠来源加之以其他命名原则来决定。据我所知,没有人说过“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错误用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3日 (日) 15:52 (UTC)
算了,我不管了。 撤回请求。--——🦝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7月24日 (一) 01:24 (UTC)

建议更名:“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承前述讨论,建议移动条目至“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4日 (一) 13:0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