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三国演义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三国演义属于维基百科艺术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
条目“三国演义”已被列为文化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之一。请参见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以了解详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三国专题 (获评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三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三国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历史专题 (获评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小说专题 (获评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小说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小说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Former good article三国演义曾属优良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06年12月15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2009年11月9日优良条目重审撤销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优良条目

优良条目评选[编辑]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部分应该要有引述资料[编辑]

这篇文中关于三国演义与史实的部分,我感觉有太多编辑者自己的用语,是否是虚构?这点应该由资料引证或者只说正史上找不到相关资料,而非以虚构二字来解释。

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就是以三国志为底本,所以比较史实时,应该以三国志为主。

编辑这一段的人,应该引述出陈寿三国志的内容,并且放在最下面做引述资料,让人知道三国志怎么讲,否则很容易沦为编辑者自己的意思,这不是写个人的文章,写个人文章可以用文中那样的语句去写,这是写百科,要有引述资料,不做任何个人的意见,可以引述、注解,但是要把资料拿出来,不要用太过于口语的方式编写。


61.224.48.168 (留言) 2009年7月22日 (三) 13:41 (UTC)[回复]


优良条目重审[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重审最后修订版本

整个条目都颇有问题,可能已经不合符现在优良条目的条件,例如文化影响整段都要改写,至少也要提供一段有效的引用文字。此外三国演义与正史差异之处应引用三国志或其他有效的史书。—Flame 欢迎泡茶 2009年11月2日 (一) 08:24 (UTC)[回复]

移动完毕—2009年11月9日 (一) 08:54 (UTC)

【严肃声明】三国的真正名称应该是:汉、魏、吴。警告某些人不要篡改为“魏、蜀、吴”![编辑]

不是都习惯称为魏、蜀、吴吗?就算是约定俗成也不为过。—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28日 (三) 14:08 (UTC)[回复]

有个约定俗成的问题,可以使用“蜀汉”,应该会少些争议吧。--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04:57 (UTC)[回复]

如果要追究下去,其实刘备本身身份就很可疑,他建立的国家就算挂名汉朝,也应该慎重考虑。—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05:47 (UTC)[回复]

XD 不过原创研究的话题可免则免吧。--同舟 (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07:35 (UTC)[回复]
从历史角度确实是蜀汉不错,但这是《三国演义》的条目,当然要优先尊重书中的用法。—Chief.Wei 2010年7月29日 (四) 09:35 (UTC)[回复]
称蜀汉是为了避免歧义,是没有办法的事,但真正的国号还是汉,史书中都是这样写的,不能用没有来源的所谓刘备身份可疑来反驳。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被人所诟病的缺点之一就是这个蜀字了。--玖巧仔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14:47 (UTC)[回复]
刘备身份的来源也应该明确啊,是“据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不过国号是事实。—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16:49 (UTC)[回复]
[1]
[2]--玖巧仔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18:00 (UTC)[回复]
  • 维基百科不能违背现代史观而特立独行,将三国演义条目导论上蜀汉写成汉也可能会让人产生误解,反倒是在剧情大纲上可先忠于原书并加上注解,例如:将刘备为后来建立蜀国打好了基础改为 刘备为后来重建汉朝(即蜀汉)打好了基础。 另外那被删除文字应该市从网路而来的吧,能不能请提供超连结作为参考。—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更新日期: 2010年7月30日 (五) 01:33 (UTC)[回复]
噗!发文者是十字军队长转贴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侵权内容,极有可能为维基百科:当前的破坏的黑名单傀儡,若再有进一步破坏情况,该提报就提报吧。—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更新日期: 2010年7月30日 (五) 02:49 (UTC)[回复]
是的,叫蜀汉很适合。--玖巧仔留言 2010年7月31日 (六) 12:51 (UTC)[回复]


  • 很可笑,这里有完全不懂历史学的人在拿典型的后代地摊历史著作来做论据。我不妨举出著名明朝伪书火龙经,有些大仙恐怕也要相信它是“诸葛亮,刘基”写的?再说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小说,有必要和正史保持一致?--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7月30日 (五) 12:10 (UTC)[回复]
    • 是啊,看到Douglasfrankfort说的恍然大悟。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小说嘛,何必较真呢?--蓝色☆枫叶拉呱 2010年7月31日 (六) 04:25 (UTC)[回复]
      • 看了上面的还原记录,我也觉得很可笑。我也不过是当作聊天那样在这边聊聊罢了。毕竟再怎么说,汉献帝被废掉是事实,汉献帝没有传位给刘备也是事实。我姓李,万一我现在称帝了,我说我建立一个国家叫“唐”,那这个国家也可以叫唐朝了,哈哈。再说,就算蜀汉是汉又如何?是蜀又如何?都改变不了三国归一,大家到最后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反而让司马氏坐大的事实。所谓的“正名”,真的非常重要吗?正名者可以得天下?争来争去不过是后世文人墨客的饭后话题罢了。—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31日 (六) 07:29 (UTC)[回复]
        • Edouardlicn兄,你似乎没注意到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讨论是针对小说三国演义。在这里,蜀国可以视为一个虚构的国家。难道关羽千里走单骑不是虚构的?如果你把它当成平行世界发生的事,你就会释然了。小说就是小说,小说里这个国家在第三人称下就是被称为蜀。“此时先主威声大震,江南之人尽皆胆裂,日夜号哭。韩当、周泰大惊,急奏吴王,具言糜芳、傅士仁杀了马忠,去归蜀帝,亦被蜀帝杀了”。难道我们要篡改小说?既然如此,应该把关羽千里走单骑也改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7月31日 (六) 13:04 (UTC)[回复]
        • 怎么能这么说呢,你有种成王败寇的意思了。如此说来晋朝两次被刘氏所灭,难道是因果循环吗。
        • 刘备称帝,把国号叫做汉是为事实,如他的谥号叫汉昭烈帝,还没看到过蜀昭烈帝这种叫法。好比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虽是刘汉宗室,但他的帝位是自己打下来的,而不是从西汉直接继承;东周周平王和东晋的晋元帝、南宋的宋高宗也都不是直接从上任手中接位,但我们不能由此否定他们的国号。严格来说明朝的明成祖也是如此——他的帝传是抢过来的,史书并不认为从他以后的明朝要改叫“燕朝”。
        • 后唐、南唐也没有因为建立者根本和唐朝没有关系,后来还不是被灭掉了,随便叫“沙朝”、“南国”吧?
        • 有些东西是什么就是什么,怎么能用成败论来否定客观存在的事实呢。相信没人在做历史题的时候会答“算就xx又如此,是xx又怎样,都改变不了xx,都没捞到好处,让人得便宜了。”“出题老师洗洗睡吧,千百年前的事了,是什么不重要了,早过去了。”
          • 我认为Douglasfrankfort有道理,既然《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那么在维基百科里面的内容都应该以这本小说为主,而不是历史史实(历史史实应该出现在《三国志》中)。--QinYon留言2015年11月18日 (三) 14:18 (UTC)[回复]

我想说的是:刘备所建的“汉”,是为了和西东汉区别,又因为大部位于蜀地,所以才叫蜀汉,或直接叫蜀。汉是正名,蜀是俗称。 --玖巧仔留言 2010年7月31日 (六) 12:41 (UTC)[回复]

  • 回Douglasfrankfort:不太晓得您所谓后代地摊历史著作是指何谓,的确某些现代史书受于政治指染而编撰,故也不可全盘尽信。但先别离题先将议题定焦在小说上,三国演义属于历史章回小说,固然并非要完全符合史实,因为在读小说之人并不一定会有历史知识,为了“避免读者混淆情节”,仍要基于史实范畴并需给予读者正确区分朝代的史观常识,故小说中的说书人仍不忘记将刘备政权称为西蜀或蜀汉,其军队为蜀兵,参见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既然作者已有按照史学作此区分处理,当然要优先尊重书中的用法。—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更新日期: 2010年7月31日 (六) 08:06 (UTC)[回复]
    • 很显然我的发言不是针对您的,而是针对一位举出“三国杂事”当论据的先生。似乎这位先生分不清政论和历史,私撰笔记和正史的区别。这叫我这个考据派情何以堪?这叫博采群书的司马光情何以堪?--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7月31日 (六) 12:56 (UTC)[回复]
      • 四库全书史部史评类“三国杂事”书序:“庚之文长于议论,今观其论诸葛亮宽待法正,及不逾年改元事。论荀彧争曹操九锡事,皆故与前人相反。至亮之和吴,本为权计,而以为王道之正。亮拔西县千馀家,本以招安,而以为扰累无辜,皆不中理。又谓商无建丑之说,谓张掖石图即河洛之文,而惜无伏羲、神农以识之,尤为纰缪”。如果想要论证,至少找个好点的论据吧?说到为刘备鸣不平,跟汉朝一点关系没有的匈奴刘渊做的比这位唐先生还厉害多了。要我节选一点?真要证实刘皇叔名正言顺,我看这位匈奴人的言论才更合适,毕竟人家是刘备死后一百年之内的人。--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7月31日 (六) 13:12 (UTC)[回复]
    • 西蜀是不是可以解读为地名呢,就像“燕赵”、“齐鲁”一般,毕竟蜀汉大部在蜀地。--玖巧仔留言 2010年7月31日 (六) 12:49 (UTC)[回复]
  • 三国志》里面不是都叫“”书吗? AlexHe34 (留言) 2010年7月31日 (六) 13:30 (UTC)[回复]
orz,那是因为陈寿在晋朝当官,怎能叫汉书呢,那岂不让晋朝没了正统--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2日 (一) 12:34 (UTC)[回复]
对啊,我忘了 囧rz...……不过这个三国演义本来就不是严肃的历史,何必还要“严肃声明”什么什么的啊…… AlexHe34 (留言) 2010年8月3日 (二) 07:44 (UTC)[回复]

不宜称为“与史实的差异”[编辑]

应该写作“与史书/正史记录的差异”,《三国志》之类的史书肯定比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要严谨详实,所以做历史研究时多是以《三国志》以为基准,但是这并不能认定《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内容全部是真实历史事件,事实上随着现代考古的推进,原存于正史史书上的记录被相关出土文物证伪的事例有很多。因为史书并不是第一时间第一手记录的资料,后世史家在整理和传抄前人作品时被误导和局限是正常的。31.205.21.4留言2013年8月17日 (六) 02:39 (UTC)[回复]

《三国演义》一书的语言[编辑]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这本书的语言是什么?是古白话还是文言文呢?(这个问题有争议)还是什么其他的呢?我觉得这一点写的非常不清楚,应该调查一下,必然有助于优良条目的评选。--QinYon留言2015年11月17日 (二) 14:1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三国演义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9月7日 (四) 02:3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