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字塔文化艺术园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字塔文化艺术园区位于高雄市小港区中的渔村红毛港附近。高字塔高雄港务局于1967年扩建高雄港第二港口时建造,原先为了管制进出港口的船只的信号塔,在高雄港第二港口的南北两岸各设立一信号台,北信号台位于旗津区,南信号台位于小港区,主要作业在北信号台,南信号台作为备用。高字塔的设计者为建筑师黄启治,是五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整体形状为一“高”字(代表高雄,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高”字),是小港红毛港地区显著的建筑物,诗人余光中也为高字塔作诗[1]

高字塔字建立以来,南信号台从未使用,曾经当作军营使用,后来废弃。1999年因为过度老旧而拆除上端的信号铁塔,成为现在高字塔的外貌。北信号台于2001年被新建的现代化信号台取代。2001年,文建会通过的“城乡新风貌计划”中,计画改成艺术园区。

高字塔文化艺术园区成立于2002年5月11日,园区包括高字塔展览馆(即高字塔南塔)、海洋之星广场、心诗墙、微风走廊及咖啡馆[2]。展览馆内部主要展览关于有380年历史的红毛港文物[3][4]。2004年6月,高字塔文化艺术园区规划为“海洋文化馆”及“文化创意产业馆”。

由于红毛港迁村案的实行,高字塔已于2006年交还给高雄港务局,因此文化园区内并无人员管理[5][6],暂停开放参观6年之久,于2012年已改建为红毛港文化园区,6月1日试营运,7月1号正式营运。

参考文献[编辑]

  1. ^ 陈雪梅. 中秋近郊月夜月美麗. 苹果日报. 2003年9月10日 [2007-12-31]. 
  2. ^ 许敏溶. 高字塔藝術園區.港都道地遊. 自由时报. 2003年1月24日 [2007年12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5日). 
  3. ^ 高字塔文化園區 為紅毛港做見證. 台湾环境资讯中心. 2006年1月9日 [200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4. ^ 曾可欣. 戀戀紅毛港 喚醒每一顆愛鄉的心. 生命力新闻. 2005年9月2日 [2007-12-31]. [永久失效链接]
  5. ^ 高雄高字塔荒廢 遊民的天堂. 华视. 2007年9月27日 [2007-12-31]. 
  6. ^ 洪淑珠、林澄杨. 浪費公帑/1200萬整修高字塔成廢墟 吸毒遊民進駐. 东森新闻. 2007年10月30日 [200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5).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