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武营都会公园

坐标22°37′11.39″N 120°20′22.47″E / 22.6198306°N 120.3395750°E / 22.6198306; 120.339575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卫武营都会公园
园区内的生态湖(北湖)
基本资料
类型都会森林公园
位置 台湾高雄市凤山区辎汽路281号
坐标22°37′11.39″N 120°20′22.47″E / 22.6198306°N 120.3395750°E / 22.6198306; 120.3395750
面积约47公顷
建造2010年
管理者高雄市政府工务局养护工程处
开放时间户外园区:全年开放
服务中心:08:30-11:30、14:00-17:00
停车场
公共交通高雄捷运 橘线 黄线卫武营站
网站https://khh.travel/zh-tw/attractions/detail/238
地图
地图

卫武营都会公园位于台湾高雄都会区区域中心、高雄市凤山区苓雅区交界,总占地面积47公顷,为南台湾最大的自然生态都会公园,曾为国家级的公园,现则降为市级公园[1],其内有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为台湾最大的国际级艺术表演中心,兼具调节生态环境、健康休闲与人文艺术等功能;甚至与寿山并称高雄的左右肺。[2]

历史[编辑]

十七世纪之前,凤山一带原为平埔原住民马卡道族大杰颠阿猴放索等社的居住地;卫武营原为广阔的沼泽地,生长著红树林与热带植物,为马卡道人狩猎场地。

清治时期[编辑]

清朝林爽文事件后,凤山县治从左营迁至今凤山一带(当时称为埤头),凤山地区重要性大增,因而派福建台湾南路营守备驻札在今卫武营一带(当时称为下埤头),显示当时已为军事要地[3]。卫武营当时称凤弹,凤弹为今笔案山旧称,因错落如卵,被称为凤卵或凤蛋,同音而得。[4]

日治时期[编辑]

台湾割让日本后,卫武营仍为军事要地。1930年代起,日军在高雄成立要塞,今陆军官校步兵学校等地建为练兵场、兵器补给场等,而卫武营则建为“凤山仓库”,用做军事物资及战斗武器的储备场所。日治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将高雄设为南进政策基地,期间在高雄设置军事地点多达百处,并在卫武营设置军用轻型飞机场(后改建为陆军第八○二总医院[5],并规划为招募志愿军的步兵训练及后勤基地,以派遣至战场作战。[6]

战后时期[编辑]

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接踵而来国共内战,当时的陆军训练司令部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孙立人到凤山训练新军,卫武营因而成立陆军步兵训练中心与后勤补给单位。1950年陆军官校在凤山复校,卫武营则转为新兵训练中心。美援时期,在卫武营区中央的开阔地设置集合场、单兵训练场等军事演训设施。原称为“五块厝营区”,后正式命名为“卫武营区”,卫武营之名至此确定。[7][8]

转为公园[编辑]

1979年军事会议裁定不再用为军事用途,军营开始整并废除,营区内各单位陆续迁移至旗山燕巢,释出近67公顷的空地。1986年,军方有意将卫武营变更为住宅区,时任高雄市市长苏南成认为当时高雄市大专人口稀少,于是提出变更为大学用地的主张,遭内政部国防部反对。1992年,国防部提出兴建军眷住宅案,引起高雄各界喧然大波,民间因而成立“卫武营公园促进会”,最后在“卫武营设立大学或公园”公听会,经由卫武营公园促进会争取下,遂确定建为都会公园。[9]

67公顷营区并非全数规划为都会公园,除了南部两厅院外,尚有10公顷的特商区,位于今艺术文化中心筹备处园区[10],但文建会建议高雄县政府将特商区改设在三多路对面的中正公园[11];最终两者取得共识,将此10公顷用地改为南部两厅院用地,而特商区用地则改至公园东南侧(下面地图右下角紧邻国泰路南京路之子弹型区域)[12][13]

2006年动工前,在仅存的空营区中举办活动,如各种军事体验营等,还有“卫武营最后一夜”跨年晚会,让民众在卫武营过夜,以及邀请卫武营第一梯次几位老兵重回营区[14]。2010年都会公园全区完工,多数营区已被拆除,并为内政部营建署管辖的四座都会公园之一[1]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已于2017年10月完工,2018年10月正式启用。2023年,营建署拆分为国土管理署、国家公园署,卫武营都会公园改隶高雄市政府工务局

园内分区[编辑]

园区地图
(左侧淡化部分为生态保育区,限时开放)

梦境公园区[编辑]

游客中心前

位于园内北湖北侧至三多一路自由路一带,其名由来为当初卫武营公园促进会各方奔走争取时,称此公园为“绿色的梦”;为园区北侧入口进入后区域,种满老榕树以及由各步道相交而成的入口草坪,另外园区游客中心亦设于此。而北湖为人工湖,为全区最大湖泊,主要作为滞洪池与景观用,上有人工生态岛,以及水舞台、浮田等。[15]

自然探索林区[编辑]

自然探索区及人行桥

位于园区西侧,为生态保育区,夜间不开放,北侧即为北湖,设有一人行桥跨越北湖,人行桥设计为两侧用墙遮掩,上有观察窗可供赏鸟;区内另有两层的生态观察室可供观景,还有由昔日军营改建的林间教室。本区主要是要还原汉人移垦前原始的沼泽、热带植物林相。[16]

营区基地[编辑]

园区内残存的营区(三连栋)

位于园区中南侧,包含南湖、夏日大道、儿童游乐区,以及原本卫武营区留下的三连栋建筑,以及昔日新训用的集合场,另有水塔改建的眺望哨,位于北湖南侧,为全区最高点,可眺望整个园区。[17]

城市花园区[编辑]

位于园区东侧,有种植大量各式各样花草的香草花园区,和从东区入口至中央草坪的榕树林荫大道,另有许多人造河等造景,以及林荫大道旁的花园商店市集。本区北侧有东侧另一入口,可通往公园东北侧的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18]

迷彩花园区[编辑]

位于园区东南侧,东侧及南侧皆有园区入口,本区含种满榕树的榕树舞坛,其旁有公共艺术作品号角响起,榕树舞坛南侧为热带迷彩花园,以热带森林搭配迷彩颜色做步道造景,另有保留的旧哨亭等。[19]

漫游道[编辑]

位于园区最西侧,其西即为中山高速公路,由最北的北侧入口一路延伸至最南端的园区南侧入口及南区停车场。整区由一条大叶桃花心木林道做主轴,为原营区道路改造,另在南侧设有温室,北侧则有保留的昔日地下指挥室。[20]

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编辑]

位于园区东北侧,是一座综合性文化展演设施,以“南部两厅院”为定位,不仅是南台湾第一座国家级表演艺术场馆,也是中华民国政府自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完工以来最大的艺文投资建设项目。由荷兰建筑法兰馨·侯班设计。2018年10月开幕并启用。

交通资讯[编辑]

捷运[编辑]

公车[编辑]

路线编号 营运业者 行先 备注
50 港都客运 鼓山轮渡站—建军站 五福干线
52 港都客运 建军站火车站 含A、B线,B线不延驶市议会
53A 统联客运 建军站—本馆里
53B 统联客运 建军站高雄火车站(捷运高雄车站)
70 港都客运 前镇站—长庚纪念医院 含A、B、C、D线;A线部分班次延驶澄清湖,B线延驶镇州路,C线为区间车,行驶至澄清湖棒球场,D线延驶仁美;三多干线
73 港都客运 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左营区公所
87 高雄客运 凤山转运站(捷运大东站)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
88 统联客运 凤山转运站(捷运大东站)捷运盐埕埔站 含区间车;建国干线
248 东南客运 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鼓山轮渡站
橘7 东南客运 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旧铁桥湿地 含A、B、C线
橘8 统联客运 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过埤派出所
橘9 统联客运 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林园区公所
橘10 统联客运 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凤山转运站 含A、B线;假日停驶
黄2 港都客运 前镇高中-忠诚路口 2018年4月1日开通。
B线为跳蛙路线,不经五甲市场、五甲国小
C线为跳蛙路线,不经五甲市场、五甲国小,并延驶至小港站
橘11 高雄客运 林园站—建军站 含A、B线;假日停驶
红21 统联客运 建军站—新光路口 含区间车;经由捷运三多商圈站
8001 高雄客运 大公路—林园站

公共自行车[编辑]

  • 高雄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 捷运卫武营站(3号出口):中正一路2号(对面)
    • 捷运卫武营站(4号出口):中正一路/建军路口(西北侧人行道)
    • 捷运卫武营站(5号出口):建军路4号旁
    • 三多公有停车场:三多一路/高雄交流道(东南侧)
    • 卫武营公园:辎汽路/新康街口西南侧
    • 凤山运动公园:辎汽路/大明路口西南侧
    • 新强辎汽路口:新强路/辎汽路(东南侧)

争议[编辑]

由于兴建前之营区自清代日本时代使用至今,不少建物为历史建筑甚至古迹[21],兴建公园时虽强调完整保留,但实际上保留数目稀少,尤其位于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十字楼曾被高雄县古迹审查委员指定为古迹,但高雄县府以其破旧不堪、形同危楼为由而要拆除,因此引发争议,最后十字楼拆解后,送至树德科大重组。[22][23]

相关[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公園誕生. 卫武营都会公园官网. 高雄市政府.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1). 
  2. ^ 谢淑芬. 圍城裡的春天──南台灣綠色革命. 台湾光华杂志 (台湾光华智库). 1997-06 [2016-01-05]. ISSN 0256-9043. OCLC 644392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清代《台湾舆图》记载“凤弹汛,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三百名”
  4. ^ 衛武營大事記(二). 卫武营ing. 2009-02-07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洪致文. 亂七八糟亂亂搞的衛武營. 飞行场の测候所. 2012-08-22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4). 
  6. ^ 衛武營大事記(三). 卫武营ing. 2009-02-24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衛武營大事記(四). 卫武营ing. 2009-03-14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0). 
  8. ^ 刘自仁. 衛武營都會生態公園. 台湾大百科.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10-09-07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9. ^ 叶庭智. 衛武營啟示錄. 南主角 (南主角文化). 2005, 51: 36–39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8). 
  10. ^ 郭穗. 衛武營都會公園 新建工程公開招商. 自立晚报 (自立多媒体). 2007-12-25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1. ^ 栾丕智. 高縣/衛武營藝文中心預計年底動工. 今日新闻网 (今日传媒). 2009-05-19 [2016-01-05]. 
  12. ^ 朱有铃. 衛武營藝術中心定址 預算卡住. 自由时报. 2007-07-06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3). 
  13. ^ 郭穗. 衛武營區位配置 楊縣長創意 「子彈型特商區」獲共識. 自立晚报 (自立多媒体). 2007-06-30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4. ^ 朱有铃. 衛武營一軍 半世紀再會. 自由时报. 2004-12-28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0). 
  15. ^ 夢境公園區. 卫武营都会公园官网. 高雄市政府.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16. ^ 自然探索林區. 卫武营都会公园官网. 高雄市政府.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17. ^ 營區基地. 卫武营都会公园官网. 高雄市政府.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30). 
  18. ^ 城市花園區. 卫武营都会公园官网. 高雄市政府.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1). 
  19. ^ 迷彩花園. 卫武营都会公园官网. 高雄市政府.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1). 
  20. ^ 漫遊道. 卫武营都会公园官网. 高雄市政府.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21. ^ 温兰魁. 高雄衛武營「十字型建築」今獲登錄為歷史建築. 大纪元时报. 大纪元. 2006-03-07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5). 
  22. ^ 南部兩廳院的惡兆:衛武營十字樓飛灰湮滅. 玛丽莲梦猴. 2008-03-18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4). 
  23. ^ 苏福男. 搶救衛武營古屋架 樹德重組做教材. 自由时报. 2008-04-21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