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无车城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无车城市例子:威尼斯的一个广场

无车城市(英语:car-free city)或无车市是一个在市区内主要依靠公共交通步行骑行的人口中心。无车城市大大减少了石油依赖、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交通事故噪音污染、城市热岛效应交通拥堵。一些城市有一个或多个禁行机动车辆的区域,称为无车区(car-free zone)。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许多老城市是在汽车问世之前的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有些城市在其最古老的地区仍然拥有无车区——特别是在汽车无法适应的区域,例如狭窄的小巷。

历史[编辑]

J.H. Crawford于1996年首先提出了一个拥有一百万人口的无车城市的理论设计,他后来在著作《无车城市》(Carfree Cities)和《无车设计手册》(Carfree Design Manual)中进一步将其完善。[1]

马斯达尔城自动驾驶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网络在地下和建筑物内运行,使街道空间仅限行人专用,同时保持私家车交通的优势。

2006年,阿布扎比的重建机构发布了马斯达尔城的总体规划,该市被定位为一个高度可持续和完全规划的城市。该计划还专注于将地面街道空间打造成行人专用的空间,在城市范围内不允许使用私家车。该市希望借此成为一个适合步行的城市,并使用完全电气化、自动驾驶个人快速运输系统来进行更远的出行。[2].

作为市议会2014年城市交通规划的一部分,[3]巴塞罗那实施了“超级街区”设计,其中包括封闭9个街区(在一些郊区为4个)之间的内部街道,创造行人专用的空间。

政治[编辑]

一些无车城市的计划是政府规划和资助的,如马斯达尔城和中国成都天府新区[4]其他一些是私人计划,如维纳斯计划(The Venus Project)的设计。在没有道路的地方,无需征税来养护道路。

效果[编辑]

优点[编辑]

无车城市设计的直接好处主要在于减轻许多城市中的负面影响,例如机动车的燃烧过程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发动机和车辆造成的地面振动,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5]其好处还有明显减少汽车撞行人和骑车人的事故。

其间接的好处主要与空间的活化有关,它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活动,无论是通勤,锻炼还是休闲。这反过来可以帮助减轻精神健康问题带来的影响以及依赖汽车的社会造成的隔离和孤立。另一明显的间接影响是增强了社区意识或归属感,以及“获得感”。这可以缓解社会的紧张,进一步增强公众幸福感。

缺点[编辑]

无车设计限制了交通方式选择。城市的汽车依赖程度各不相同,通常具有中心化的城市结构。因此,CBD和富裕住宅区的重建计划可能导致居住在郊区卧城的人们获得的收益微,并且无法方便地进入市中心。

参考文献[编辑]

  1. ^ Crawford, J.H. Carfree Cities.. International Books. 2000. ISBN 978-90-5727-037-6. 
  2. ^ Masdar plan. The Economist. 2008-12-04 [2017-12-05]. ISSN 0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8). 
  3. ^ Superblocks: how Barcelona is taking city streets back from cars. Vox.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4. ^ 存档副本. [2015-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0). 
  5. ^ Solecki, William D.; Rosenzweig, Cynthia; Parshall, Lily; Pope, Greg; Clark, Maria; Cox, Jennifer; Wiencke, Mary. Mitigation of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n urban New Jersey.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art B: Environmental Hazards. 2005-01-01, 6 (1): 39–49. ISSN 1464-2867. doi:10.1016/j.hazards.2004.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