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敦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敦元
戴敦元

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之戴敦元像


大清刑部尚书
籍贯 浙江省开化县
族裔 汉族
字号 字元吉,号金溪
谥号 简恪
出生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浙江开化县
逝世 道光十四年(1834年)
京师(今北京市
出身
  •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恩科进士出身

戴敦元(1767年—1834年),吉旋[1]金溪浙江开化人,清朝政治人物、学者进士出身。

生平[编辑]

戴敦元自幼天赋秉异,十岁即举神童学政彭元瑞试之以文,语句老成;面问经义,对答如流。彭元瑞叹道:“子异,日必为国器!”戴敦元年仅十五即举乡试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登癸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礼部主事。出典山西乡试,升郎中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出任广东高廉道道光元年(1821年)擢江西按察使道光二年(1822年)迁山西布政使,不久调湖南,护理巡抚道光三年(1823年)召授刑部侍郎,十年未迁,专治刑狱。道光十二年(1832年)擢刑部尚书,典会试道光十四年(1832年)卒,朝廷优诏赐恤,称其“清介自持,克尽职守”,赠太子太保简恪。《清史稿》有传。[2]

家族[编辑]

  • 友:彭元瑞张问陶
  • 子:至少四子。一子戴树琴、四子戴鹤龄娶张问陶女。
  • 孙:戴寿祺,编《戴简恪公遗集》。
  • 曾孙:戴宝桢、戴宝琛
  • 师:王昶
  • 学生:桑春荣

注释[编辑]

  1. ^ 表字取自《周易·履卦》:“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2. ^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十一》:戴敦元,字金溪,浙江开化人。幼有异禀,过外家,一月尽读其室中书。十岁举神童,学政彭元瑞试以文,如老宿;面问经义,答如流。叹曰:“子异,日必为国器!”年十五,举乡试。乾隆五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礼部主事,铨授刑部主事,典山西乡试。累迁郎中。嘉庆二十四年,出为广东高廉道。道光元年,擢江西按察使。
    敦元初外任,以情形非素习,苏州多粤商,过访风土利弊,久之始去,尽得要领。至江西,无幕客,延属吏谙刑名者以助,数月清积牍四千馀事。二年,迁山西布政使,单车之任,舆夫馆人莫知为达官。籓署有陋规曰釐头银,上下取给,敦元革之,曰:“官有养廉,仆御官所豢,何赢馀之有?”调湖南,护理巡抚。三年,召授刑部侍郎,自此历十年,未迁他部,专治刑狱,剖析律意,于条例有罅漏,及因时制宜者,数奏请更定。每日部事毕,归坐一室,谢绝宾客。十二年,擢刑部尚书,典会试。十四年,卒,优诏赐恤,称其清介自持,克尽职守,赠太子太保,谥简恪。
    敦元博闻强识,目近视,观书与面相磨,过辄不忘。每至一官,积牍览一过,他日吏偶误,辄摘正之,无敢欺者。奏对有所谘询,援引律例,诵故牍一字无舛误,宣宗深重之。至老,或问僻事;指某书某卷,百不一爽。尝曰:“书籍浩如烟海,人生岂能尽阅?天下惟此义理,古今人所谈,往往雷同。当世以为独得者,大抵昔人唾馀。”罕自为文,仅传诗数卷。喜天文、律算,讨论有年,亦未自立一说。卒之日,笥无馀衣,囷无馀粟,庀其赀不及百金,廉洁盖性成云。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374》,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参考文献[编辑]

  •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外部链接[编辑]

官衔
前任:
陈若霖
刑部汉尚书
道光十二年二月辛卯-道光十四年十一月癸酉
(1832年3月15日-1834年12月12日)
继任:
史致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