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地图
曾用名广东省立体育场
位置中国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18号
所有者广东省体育局
座位数8,000→27,000→25,000→15,000
表面草地
建造
启用1932年
翻修1946年
1950-60年代
1990年
2010年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前身为广州“东较场”,是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的一座综合体育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阅武堂”,现时的体育场始建于1932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场之一[1],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成之前曾是广东最具代表性的体育场,是当时广东省内乃至国内外各项重大体育赛事的主要举办地之一。

体育场历史[编辑]

东较场时期[编辑]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始设武举”,在广州东郊设立“阅武堂”,举行武乡试明朝景泰五年(1454年),时来粤总督两广军务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马昂主持,对“阅武堂”进行扩建,设立了演武堂和演武场,作为军事训练场。时有堂5间,泊水厅3间,东西厢各3间,四卫厅各3间[2]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此地,演武堂变为演武厅,“厅五间,箭亭三间”。演武场改称“东较场”,作为驻军广州的操练和阅兵之地[3]。1901年,清朝下谕停止武科举,东较场结束了长达1200年作为广东武科考场的历史。清末,广东新军始建后,将东较场辟为练兵场,在东较场一带陆续设办广东陆军学堂、武备学堂、将弁学堂[4]。1906年1月10日,由两广学务处发起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运动会——“广东省大运动会”在东较场举行[5]。1916年12月26日,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颁布第七十二号大总统令,批准时任广东省长朱庆澜请示,同意“省城东较场地址永作公共体育场”[6],后因朱庆澜辞职离粤而搁置[7]

民国初年,许多日后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事件都起于东较场。1922年5月2日,在东较场举行粤军第二军北伐誓师典礼,孙中山亲临授旗。1925年6月23日,为抗议帝国主义上海制造的“五卅惨案”,周恩来省港大罢工工人及各界群众,在东较场集合,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并组织了10万人的反帝大游行,后在游行至沙基时惨遭沙面租界驻军镇压,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六·二三”沙基惨案。1926年元旦,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后,在东较场举行阅兵仪式,20万军民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1926年7月9日,在东较场举行了“北伐誓师大会”,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揭开了序幕。[8]1927年12月13日,国民军队奉命平定广州暴动,在东较场等地方围剿叛军。[9]

广东省立体育场时期[编辑]

1919年2月尾,在东较场举办的第七届省运会开幕礼上的大会职员合影

1930年,广东省政府正式收回东较场,在此兴建广东省立体育场。1930年7月,广东省立体育场建设委员会成立,1932年10月,广东省立体育场竣工投入使用,是当时全国最大及最标准的体育场之一,建有400米煤渣跑道和足球场,南北两端各设一个篮球场,西面建有钢筋混凝土看台。民国时期,广东省曾举办过15次全省运动会,其中有9次在省立体育场举行[10]。1935年,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在体育场东侧建成使用,该场此后被指定为省体专的运动场。

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期间曾改为军用仓库及军队的后勤部,体育场遭受了较大规模的破坏;[11]抗战胜利前夕,由于盟军空军对日军仓库扫射轰炸,体育场成了一片废墟。[12]当时的日军曾把许多民众集中到这里进行杀害,故东较场又被广州市民称之为“打靶场”。[13]1946年,为迎接广东省第十五次运动会,被破坏的省立体育场得以复建,并于当年7月7日修建完工,1947年更名为中正体育场。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时期[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7月,广东省立体育场正式更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1953年,划归新成立的广东省人民政府体育委员会管理[14]。同年,体育场修复工程竣工,在原中正体育场的基础上安装可容纳8000观众的钢结构看台,篮球场也增设了钢结构看台、灯光设备。1956年起,作为广东省运动会的常设举办地。1975年3月1日,为迎接美国国家田径队访华比赛,广东省人民政府紧急拨款60万元修建了框架结构的主席台以及贵宾室、运动员休息室、接待大厅等。1980年,体育场实施系统改造计划竣工,改造后的体育场拥有23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看台、27000多个观众座位,并在足球场上建有灯光照明铁塔4座,场内配有电动计时记分设备,篮球场改为有7000座位的灯光球场。1980年6月8日,广州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在省人民体育场开幕,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举办的首场国际足球赛事。1981年起,省人民体育场被长期作为省港杯的广州主场。

1984年,广东省体委曾计划拆除省人民体育场北边建筑设施,在原址兴建一座全新体育场馆,作为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主场馆,随后因兴建天河体育中心而搁置,原篮球场场地于1985年改建成英雄广场。

1990年10月,为筹备在广东举行的第一届女足世界杯,为迎接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在香港知名社会活动家霍英东先生的资助下,省人民体育场于199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东西看台加盖风雨篷;观众席增设塑胶椅垫;田径场铺塑胶跑道,改造电子显示屏和音响功能,使之成为一座标准的现代体育场。[15]修建后,占地面积39645平方米,观众席共27096个座位。1994年,省人民体育场成为广东宏远足球俱乐部主场。1998年至2000年曾作为广州太阳神队主场。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曾规划在2001年九运会之后拆除,兴建体育公园,直至2004年广州成功申办2010年亚洲运动会,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被纳入亚运会场馆,进行大规模改建,以承办部分2010年亚运会的比赛,改建后场馆可容纳25914个座席。2023年,为承办2025年十五运会,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再次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拆除网架雨篷、新建钢结构看台雨篷,外立面设计以岭南骑楼界面为主,复原东较场门楼形象,将体育场内原有座椅更换为15000个不锈钢新座椅[16]

参考资料[编辑]

  1. ^ 广东省各体育场馆介绍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5-03.
  2. ^ 东山区志·文化·文物古迹
  3. ^ 体育场原是古代练兵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金羊网
  4. ^ 从唐代“阅武堂”到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culture.ycwb.com. [2024-06-01]. 
  5. ^ “百年省运”前所未有的发现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2-02.,佛山日报
  6. ^ 张腾远. 从“阅武堂”到“省港杯”——千年东较场,穿越南粤情. 微信公众平台. [2024-06-01]. 
  7. ^ 从唐代“阅武堂”到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culture.ycwb.com. [2024-06-01]. 
  8. ^ 热烈庆祝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百年华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广东省体育信息网
  9. ^ 再见,东较场!. 金羊网. 2002年9月1日 [2018年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7日) (中文(中国大陆)). 
  10. ^ 百年“东较场”见证广东体育世纪沧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广州日报
  11. ^ 六一儿童. (原创)峥嵘岁月曾记否24:东校场. 网易博客. 2015年4月6日 [2018年1月7日] (中文(中国大陆)). [永久失效链接]
  12. ^ 省档案馆编研部. 百年东较场见证广东体育世纪沧桑. 南方网. 2016年9月6日 [2018年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7日) (中文(中国大陆)). 
  13. ^ 聚粤. 从阅兵行刑到体育场,广州百年打靶场变迁史. 搜狐号. 2015年11月9日 [2018年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7日) (中文(中国大陆)). 
  14. ^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历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广东省体育局
  15. ^ 2010续写体育辉煌 第2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广东省体育局
  16. ^ 广州多座体育场馆改造迎接全运会,东较场将“改头换面”.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