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恭章皇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孝恭章皇后
明朝皇后
孝恭章皇后孙氏
位号贵妃→皇后→皇太后
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
尊号上圣皇太后
出生建文元年 (1399年)
逝世天顺六年(1462年)(63岁)
谥号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
坟墓明景陵
亲属
父亲孙忠
母亲董元贞
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夫之父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夫之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夫之元配恭让章皇后胡氏
夫之侧室孝翼皇后吴氏
兄弟哥哥孙继宗
弟弟孙续宗[1]
异母兄弟孙显宗 [2]
明英宗朱祁镇
常德公主

孝恭章皇后(1399年—1462年)孙氏,山东邹平县人。父亲孙忠永城县主簿,封会昌伯。明宣宗朱瞻基第二任皇后,初封为贵妃。明英宗生母,常德公主生母,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庶母。

生平[编辑]

入宫[编辑]

孙忠之四女,孙皇后“年幼有颇有美色,姣皙而慧”。永乐八年(1410年)十多岁的时候,因太子妃张氏母亲彭城伯夫人推荐入宫,受太子妃张氏即诚孝昭皇后教育,与宣宗朝夕相处,感情更深。

永乐十五年(1417年),成祖皇太孙朱瞻基主婚,下诏有祥瑞之象胡善祥为正妃,孙氏居侧室为嫔,即册封为皇太孙嫔[3] [4]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诞下常德公主

洪熙元年(1425年),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胡氏封为皇后,孙氏封为贵妃。

宣德二年(1427年),诞下或阴取宫人子(存疑)为宣宗长子朱祁镇[5]。同年,孙贵妃在儿子立太子典礼上享受朝廷命妇拜谒等等同于太后、皇后配有隆重仪式[6]

宣宗十分宠爱孙贵妃。按照旧时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封后赐金册宝(印)。朱瞻基特地为孙氏破格,向张太后请示,制金宝赐与孙氏。此后,明朝诸帝贵妃都被册封,均册、宝俱备。

皇后[编辑]

当时胡皇后生下女儿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孙贵妃生下女儿常德公主,后来孙贵妃生下儿子朱祁镇,宣宗愈发宠爱她,以胡皇后无子所以理应让贤,逼胡皇后上表逊位。

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废胡皇后,令其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三月初一日,册立孙贵妃为皇后[7]

太后[编辑]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逝世,张太后立皇太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新皇帝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皇后为皇太后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明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孙太后和钱皇后立刻筹措一批珍宝作为赎金,以八匹健马送到瓦剌也先军营,又默许大同等地守将把2,000万两白银献给瓦剌。[8] 瓦剌收钱却不放回英宗。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暂时监国,未提英宗被俘之事,只说“尚未班师”。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一日,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把备战御敌的重任交付给了于谦。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日,孙氏懿旨立朱祁镇之子,年仅两岁的朱见深为太子。[9] 九月初,群臣请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以安人心,孙太后准议,郕王惊让再三,最终仍即位,为景泰帝(明景帝)。同年十二月初四日,孙太后加上尊号上圣皇太后

明英宗被俘居于漠北之后,孙太后数次给明英宗寄去御寒的棉衣。明英宗还朝之后,被明景帝幽禁在南宫,孙太后多次前去探视[10]

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在孙氏支持下,懿旨“上皇(英宗)圣德无亏,天意有在”,发生夺门之变。孙氏给了徐石曹等人“奸臣擅谋,欲迎立藩王以承大统”的旨意,徐石曹拿着这份懿旨当场逮捕于谦。[11] 英宗复辟,废景泰皇帝为郕王。给孙太后上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明代后宫的徽号自此开始。孙太后的家人也参与了这次政变,并且获得了很多好处。[12]

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孙太后逝世,享寿63岁。全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明宣宗合葬于景陵,附太庙

评价[编辑]

谷应泰: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13]

蔡东藩:孙贵妃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把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8]

林延清:在明代史籍中,对宣宗孙皇后多有褒词。其实,这些记载多属不实之词,需予以澄清。孙皇后在明代中叶政治中所起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孙皇后在宣德时期争金宝,废元后,变乱宫闱,促使明朝政治由清明向腐败转变;其二,孙皇后在正统“土木之变”时期,阻挠郕王朱祁钰即位,影响抗击瓦剌入侵准备工作正常进行;其三,孙皇后在“夺门之变”这个导致明朝倒退的宫廷政变中起了消极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孙皇后在明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转变中,确实要承担一定的责任。[14]

郑彩云:不同意林延清的评价,认为有失公允,孙氏因“盗子夺后”(存疑)而为封建史家所诟病,但她入主中宫后安于皇后本分,未有直接变乱宫闱之举,反而在明王朝面临危机的多次紧要关头发挥了积极作用,土木堡之变后,孙氏采纳了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拒绝南迁,虽有开始反对但最终同意让朱祁钰即位,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积极调兵遣将坚守北京,化解了危机。在景泰帝病重又拒绝立太子,皇位面临传承危机的时候,又支持“夺门之变”,从而消除了明朝政治上的又一次危机。孙氏以皇太后的身分在“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使明王朝度过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为维护明朝统治和国家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15]

争议[编辑]

明实录·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母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八配圣章皇后,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明书》“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明史•卷十•本纪第十》“讳祁镇,宣宗长子也。母贵妃孙氏。生四月,立为皇太子,遂册贵妃为皇后。”认为孙氏为明英宗生母,而《明史•列传第一•后妃一》“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英宗生母,人卒无知之者。”认为孙氏非明英宗生母。《明史稿》、《明史》、《罪惟录》、《胜朝彤史拾遗记》、《寓圃杂记》称明英宗不是孙氏所出。[16]

既然记载明英宗出身的第一手史料称其生母为孙氏,为何会有后来的不同说法呢?有人认为,这是世人出于对胡善祥的同情和对孙氏的不齿。胡善祥乃成祖为宣宗所选元配嫡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世人反感孙氏,因而抹黑孙氏是有可能的。朱瞻基是子嗣较少的皇帝,妃嫔怀孕都会立刻引起宫内外的关注,想要瞒天过海的方式生育第一个皇子比登天还难,然而如果朱瞻基知情纵容甚至与孙氏合谋,“阴取宫人子为己子”以达到宠妾灭妻的目的,则是有可能实现的。无论哪种情况,目前都没有明确证据。

孙皇后葬于明景陵,明英宗葬于明裕陵,两陵寝尚未发掘,也许以后可以通过DNA基因鉴定分析来解决这妆疑案。[17]

相关[编辑]

衍生形象[编辑]

电视剧[编辑]

年份 剧名 演员 剧中称谓
1999 百烈刀 李富璟 孙太后
2003 大明王朝1449 归亚蕾 孙太后
2004 正义令天下 柏寒 孙太后
2010 天生无才 谢闻轩 孙贵妃
2016 女医·明妃传 何晴 孙太后
2019 大明风华 汤唯 孙若微
2022 尚食 吴谨言 姚子衿(姚掌膳-姚典膳-姚司膳-太子嫔-孙贵妃-皇后)

文学[编辑]

年份 书名 作者 书中称谓
2009 《六朝纪事之初入深宫》 莲静竹衣 孙若微
《六朝纪事之龙凤情殇》
《六朝纪事之我主沉浮》
2018 《大明皇妃》(原名《六朝纪事》)
2015 《孝恭皇后》 原铨 孙清扬

注释[编辑]

  1. ^ 《篁墩文集》:“续宗字光裔故赠会昌侯诸孙太师安国恭宪公第四子圣烈慈寿皇太后之母弟⋯⋯”
  2. ^ 《镇国将军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孙公墓志铭》:“公讳显宗,字光表,别号澹乐⋯母董氏安国夫人,张氏其生母也⋯宣庙为皇太孙时册公女兄今圣烈慈寿皇太后为妃⋯”
  3. ^ 《明史·列传第一·后妃》:方十馀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已而宣宗婚,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
  4. ^ 《明宣宗实录》:“后山东邹平县人,父忠自太学生擢永城县主簿永乐八年。太宗皇帝豫为上择配,彭城伯夫人永城人今皇太后母也,言于太宗曰孙氏有贤女,遂选入宫,命皇太后育之,时十馀岁,天性贞静孝敬、恭顺,宫中皆称其贤 。上已长,太宗皇帝选济宁胡氏配,上又以孙氏贤命嫔于上。”
  5. ^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后妃一》:​​妃(孙氏)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
  6.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三》:“宣德二年更定仪注皇太子诣,皇妃前四拜,皇妃者即孝恭章皇后,英宗皇帝之生母。时尚为贵妃也⋯宣德二年,皇妃于宫中受内外命妇庆贺,外命妇进笺如皇太后、皇后之礼,是年礼部臣悉从裁革不敢援故事以请。”
  7. ^ 《明史·列传第一·后妃》:三年三月,胡后废,遂册为皇后。英宗立,尊为皇太后。
  8. ^ 8.0 8.1 蔡东藩.《明史演义》:章回体,民国
  9.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司礼监太监金英传,奉皇太后圣旨,今立皇帝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
  10. ^ 《明史·列传第一·后妃》:英宗北狩,太后命郕王监国。景帝即位,尊为上圣皇太后。时英宗在迤北,数寄御寒衣裘。及还,幽南宫,太后数入省视。
  11. ^ 明·黄光昇《昭代典则·卷16》景泰八年正月:天子疾大渐,殆弗兴,天位久虚。【上皇居南内】,于今八年,【圣德无亏,天意有在】,以【奸臣擅谋,閟而不闻,欲迎立藩王以承大统,将不利于国家】。
  12. ^ 《明史》:天顺元年(1457),发动夺门之变,使英宗复位,因功而进为侯爵,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自身可免二死,子免一死,世袭侯爵;诸弟为都指挥佥事者,都改为锦衣卫都指挥佥事。他自己又上书说:“臣与弟显宗率子、婿、家奴四十三人,参加夺门之变,有功,乞加恩宠。”于是显宗进升为都指挥同知,子琏授锦衣卫指挥使,婿指挥使武忠进升都指挥佥事,家奴授官者十七人。五月,命继宗督五军营军务兼掌后军都督府事。但她是(以色侍君)
  13. ^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清
  14. ^ 林延清.《宣宗孙皇后与明朝中叶政治》.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
  15. ^ 郑彩云.《论宣宗孙皇后与明代中叶政治——兼与林延清先生商榷》.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17(02)
  16. ^ 探讨明英宗生母之谜. 新浪. 2018-11-19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17. ^ 《宣德皇帝朱瞻基:明代首位废黜皇后的天子》.东方收藏. 2010,(08)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出自《明史

参考资料[编辑]

前任:
胡皇后
明朝皇后
1428年—1435年
继任:
英宗钱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