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锹形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大锹形虫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科: 锹形虫科 Lucanidae
属: 大锹形虫属 Dorcus
种:
巨大锹形虫 D. grandis
亚种:
台湾大锹形虫 D. g. formosanus
三名法
Dorcus grandis formosanus
Miwa, 1929

台湾大锹形虫(学名:Dorcus grandis formosanus)是巨大锹形虫的三个亚种中最小的亚种,属于锹形虫科大锹形虫属,是台湾特有亚种。其种加词formosanus”意为“台湾的”。

台湾大锹形虫于1929年由日治时代的学者三轮勇四郎所发表的,当时被认定是一种独立种(原学名为Dorcus formosanus),模式标本产地为T.Shiraki,在新竹北埔所采集。

雄成虫体长24—85毫米(0.94—3.35英寸),雌成虫体长33—49毫米(1.3—1.9英寸)。虽然分布十分广泛,但族群数量并不多。由于面临栖地破坏及非法捕捉,造成族群生存压力大。本种现已被政府列为保育类昆虫,禁止任意捕捉、贩售。

形态特征[编辑]

头部前方两侧,即大颚基部各具一突起;前胸背板前线有弧状凹入。翅鞘具微细点刻形成之纵纹。前脚胫节外缘有锯齿状刺突;中脚胫节中央具一刺状物;后脚则无刺。

栖地分布[编辑]

广泛分布台湾本岛之山区,从200公尺到2000公尺的山地皆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曾于北部之乌来拉拉山北横公路沿线、尖石观雾、中部之鞍马山、松岗、雾社奥万大日月潭、南部之六龟、藤枝、垦丁南横公路沿线等皆有记录,夜晚有趋光性

生态习性[编辑]

夜间聚集于树干有树液渗出处,具有趋光性

参考来源[编辑]

资料
  • 张永仁. 《鍬形蟲54》. 台湾: 远流. 2006-06-01 [2006]. ISBN 957-325-783-1 (中文). (繁体中文)
  • 周文一. 云橙设计有限公司(绘者) , 编. 《甲蟲王者:50隻最強、最美的台灣獨角仙、鍬形蟲圖鑑》. 台湾: 猫头鹰. 2013-10-10 [2013]. ISBN 978-986-262-177-6 (中文). (繁体中文)
  • 黄仕杰. 《霸王甲蟲小百科》. 台湾: 人类文化. 2015-01-30 [2015]. ISBN 978-986-413-801-2 (中文). (繁体中文)
引用
线上web

相关条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