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十八罗汉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八罗汉手,是南拳类的中国武术,据说出自于南少林寺

南方[编辑]

清朝平定台湾明郑王朝后,严禁汉人习武结盟,故华南当时流行动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此套类似健身操动气功,传入福建南少林寺之后,变成了罗汉拳

南少林寺僧又从罗汉拳衍生出大、小罗汉拳。传入广东以后,融会于洪拳之中,称佛家拳佛家掌,由于起手为“左右穿花”,故又称为花拳

后由军人传到江苏浙江时,演变成七十二式少林拳,金一明后,又称达摩拳,说是达摩祖师由天竺带来中国的武术。[1]

北方[编辑]

泉州安溪人李明担任武官时,移居山东莱阳。带去罗汉拳的“短打术”与五拳等南方拳。清乾隆时李氏后人李秉霄融汇当地红拳拳术后,又称为“罗汉短打”,李秉霄也创了梅花螳螂拳,相当程度上用了十八罗汉手的招式。

清末市面上,有所谓昇霄道人手抄本《罗汉短打》一书出现;称《罗汉短打》本出于少林寺,初原为寺僧健身用,也说是由达摩带来。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书名: 《中国历史大辞典 魏晋南北朝史》作者: 胡守为,杨廷福主编 当前第:4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