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列表 (1990年代)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90年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有40次发射。

长征火箭[编辑]

1990年[编辑]

长征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序号) 有效载荷名称 起飞时间(UTC+8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发射结果
21. 长征三号(遥6)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
(实用同步通信卫星四号)
中星三号通信卫星
1990年2月4日
20时27分03秒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注1]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发射工位
28°14′49″N 102°01′45″E / 28.247050°N 102.029060°E / 28.247050; 102.029060
成功
22. 长征三号(遥801907/遥7)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亚卫一号通信卫星)
西联星六号通信卫星)
1990年4月7日
21时30分02.281秒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注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发射工位
28°14′49″N 102°01′45″E / 28.247050°N 102.029060°E / 28.247050; 102.029060
成功
23. 长征二号捆(遥1)

巴达尔一号科学实验卫星[注4]
(巴达尔A科学实验卫星)
 巴基斯坦

1990年7月16日
09时40分(UTC+9
近地椭圆轨道[注5]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由于装在火箭第二级电路中的一根插座连线出现错误,澳星模拟卫星和样板上面级发动机与二级火箭分离后进入错误姿态,上面级按时序点火后将组合送入大气层再入。
24. 长征四号甲(遥2) 风云一号B试验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02星

大气一号甲气球卫星


大气一号乙气球卫星

1990年9月3日
09时53分(UTC+9
太阳同步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七号发射阵地(七号发射工位)
38°50′56″N 111°36′29″E / 38.848880°N 111.608010°E / 38.848880; 111.608010
成功
25. 长征二号丙(遥902009/遥9) 尖兵一号甲摄影测绘卫星03星
返回式遥感卫星1号03星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1990年10月5日
14时1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阵地138工位
41°18′32″N 100°19′00″E / 41.308910°N 100.316640°E / 41.308910; 100.316640
成功

1991年[编辑]

长征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序号) 有效载荷名称 起飞时间(UTC+8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发射结果
26.
[参1]
长征三号(遥9)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
(实用同步通信卫星五号)
中星四号通信卫星
1991年12月28日
20时02分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注6]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发射工位
28°14′49″N 102°01′45″E / 28.247050°N 102.029060°E / 28.247050; 102.029060
失败,第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时由于燃气发生器氢头腔发生固氧爆燃,使氢副控活门波纹管受损,造成大漏气,发动机提前关机,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1992年[编辑]

长征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序号) 有效载荷名称 起飞时间(UTC+8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发射结果

[注7]
长征二号捆(遥2) 1992年3月22日
18时40分
近地椭圆轨道[注8][注9]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发射终止,由于程序配电器第四、五触点间存在0.15毫克多余铝屑物,产生电弧接通了第Ⅰ、Ⅱ号助推器发动机氧化剂副系统断流阀门电爆管,致使Ⅰ、Ⅱ号助推器发动机在点火后随即关机。火箭的主计算机测得推力不够,所有发动机于点火7秒后实施了紧急关机。
27. 长征二号丁(遥1) 尖兵一号乙国土普查卫星01星
返回式遥感卫星2号01星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1992年8月9日
16时00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阵地138工位
41°18′32″N 100°19′00″E / 41.308910°N 100.316640°E / 41.308910; 100.316640
成功
28. 长征二号捆(遥3) 1992年8月14日
07时00分
近地椭圆轨道[注8][注9]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
29. 长征二号丙(遥903210/遥10) 尖兵一号甲摄影测绘卫星04星
返回式遥感卫星1号04星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弗利亚科学实验卫星[注10]
(邮政星通信卫星)
 瑞典

1992年10月6日
14时20分05秒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阵地138工位
41°18′32″N 100°19′00″E / 41.308910°N 100.316640°E / 41.308910; 100.316640
成功
30. 长征二号捆(遥4) 1992年12月21日
19时20分05.466秒
近地椭圆轨道[注8][注11]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部分成功,飞行47秒后卫星发生爆炸,火箭的整流罩过早分离,卫星和上面级残骸注入近地椭圆轨道[注12]经过一番协商,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卫星和火箭都没问题,仍用长二捆补射一颗澳普图斯B3通信卫星

1993年[编辑]

长征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序号) 有效载荷名称 起飞时间(UTC+8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发射结果
31. 长征二号丙(遥11) 尖兵一号甲摄影测绘卫星05星
返回式遥感卫星1号05星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1993年10月8日
16时00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阵地138工位
41°18′32″N 100°19′00″E / 41.308910°N 100.316640°E / 41.308910; 100.316640
成功

1994年[编辑]

长征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序号) 有效载荷名称 起飞时间(UTC+8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发射结果
32. 长征三号甲(遥901201/遥1) 实践四号空间环境探测卫星
(实践四号科学实验卫星)

夸父一号模拟卫星[注13]
(华凌集团之星)[注14]

1994年2月8日
16时33分53秒
高椭圆轨道[注15]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
33. 长征二号丁(4902遥/遥2) 尖兵一号乙国土普查卫星02星
返回式遥感卫星2号02星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1994年7月3日
16时00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阵地138工位
41°18′32″N 100°19′00″E / 41.308910°N 100.316640°E / 41.308910; 100.316640
成功
34. 长征三号(遥903408/遥8)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
中星五号E通信卫星
1994年7月21日
18时31分
超同步转移轨道[注16]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发射工位
28°14′49″N 102°01′45″E / 28.247050°N 102.029060°E / 28.247050; 102.029060
成功
35. 长征二号捆(遥5) 1994年8月28日
07时10分
近地椭圆轨道[注17][注11]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补替发射失败的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
36. 长征三号甲(遥901302/遥2)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01星) 1994年11月30日
01时02分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注1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01星)姿控发动机出现泄漏现象,致使卫星未能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转入地球静止轨道,经实施三次变轨挽救只注入非静止地球同步轨道,因燃料提早耗尽定点失败。

1995年[编辑]

长征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序号) 有效载荷名称 起飞时间(UTC+8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发射结果
37. 长征二号捆(遥6) 1995年1月26日
06时40分
近地椭圆轨道[注17]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失败,升空不久,卫星爆炸引发火箭爆炸,星箭俱毁,事故造成残骸落区环境及局部地区土壤受到推进剂污染,64人中毒,6人死亡[参2][注19]随后中方用长征三号乙补射一颗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
38.
[参3]
长征二号捆(遥7)/近地点变轨发动机 亚洲二号通信卫星
(亚卫二号通信卫星)
1995年11月28日
19时30分05秒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注20][注21]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
39. 长征二号捆(遥8)/近地点变轨发动机 回声星一号通信卫星
(艾科斯达一号通信卫星)
 美国
1995年12月28日
19时50分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注20][注2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

1996年[编辑]

长征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序号) 有效载荷名称 起飞时间(UTC+8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发射结果
40.
[参4]
长征三号乙(遥1) 国际通信卫星708星
国际通信卫星七号A(08星)
世界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
1996年2月15日
03时01分07秒171毫秒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失败,火箭点火起飞后约2秒后,飞行姿态即出现异常,火箭偏离发射方向。[注23]飞行约22秒后,火箭撞上离发射架约1.85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全部损失,星体和箭体基本没有大的残骸。死亡6人,伤57人,毁伤民房80余间,参见1996年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事故
41. 长征三号(遥10) 亚太一号A通信卫星
中星五号D通信卫星
1996年7月3日
18时47分
超同步转移轨道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发射工位
28°14′49″N 102°01′45″E / 28.247050°N 102.029060°E / 28.247050; 102.029060
成功
42.
[参1]
长征三号(遥14) 中星七号通信卫星 1996年8月18日
18时27分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注1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发射工位
28°14′49″N 102°01′45″E / 28.247050°N 102.029060°E / 28.247050; 102.029060
失败,原计划补替定点失败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01星)。第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时由于燃气发生器氢头腔发生固氧爆燃,使氢副控活门波纹管受损,造成大漏气,最终导致涡轮进气管烧穿,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后261.806秒推力大幅度下降,比预计关机时间提前48.519秒关机,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43. 长征二号丁(遥3) 尖兵一号乙国土普查卫星03星
返回式遥感卫星2号03星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搭载 日本微重力试验装置)[参5]
1996年10月20日
15时20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阵地138工位
41°18′32″N 100°19′00″E / 41.308910°N 100.316640°E / 41.308910; 100.316640
成功

1997年[编辑]

长征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序号) 有效载荷名称 起飞时间(UTC+8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发射结果
44. 长征三号甲(遥901303/遥3)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02星)
中星六号通信卫星
1997年5月12日
00时17分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注1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补替定点失败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01星)及发射失败的中星七号通信卫星
45. 长征三号(遥11) 风云二号A试验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02星
1997年6月10日
20时01分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发射工位
28°14′49″N 102°01′45″E / 28.247050°N 102.029060°E / 28.247050; 102.029060
成功,补替1994年厂房测试时爆炸的风云二号01星。
46. 长征三号乙(遥2) 马部海一号通信卫星
亚洲广播卫星三号
 菲律宾
1997年8月20日
01时50分
超同步转移轨道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远地点较预定低,只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47. 长征二号丙/智能分配器(遥1) 铱星模拟卫星A
铱星质量频率模拟器1号

铱星模拟卫星B
铱卫质量频率模拟器2号

1997年9月1日
22时00分15.7秒
近地轨道[注24]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七号发射阵地(七号发射工位)
38°50′56″N 111°36′29″E / 38.848880°N 111.608010°E / 38.848880; 111.608010
成功
48. 长征三号乙(遥3) 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
(电星十号)
1997年10月17日
03时13分
超同步转移轨道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补替发射失败的亚太二号通信卫星。
49. 长征二号丙/智能分配器(遥2) 铱42号通信卫星
 美国

铱44号通信卫星
 美国

1997年12月8日
15时16分49秒
近地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七号发射阵地(七号发射工位)
38°50′56″N 111°36′29″E / 38.848880°N 111.608010°E / 38.848880; 111.608010
成功

1998年[编辑]

长征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序号) 有效载荷名称 起飞时间(UTC+8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发射结果
50. 长征二号丙/智能分配器(遥3) 铱51号通信卫星
 美国

铱61号通信卫星
 美国

1998年3月26日
01时01分06秒
近地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七号发射阵地(七号发射工位)
38°50′56″N 111°36′29″E / 38.848880°N 111.608010°E / 38.848880; 111.608010
成功
51. 长征二号丙/智能分配器(遥4) 铱69号通信卫星
 美国

铱71号通信卫星
 美国

1998年5月2日
17时16分53秒
近地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七号发射阵地(七号发射工位)
38°50′56″N 111°36′29″E / 38.848880°N 111.608010°E / 38.848880; 111.608010
成功
52. 长征三号乙(遥5) 中卫一号通信卫星
中星五号A通信卫星
(亚太九号A通信卫星)
1998年5月30日
18时00分04秒
超同步转移轨道[注25]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
53. 长征三号乙(遥4) 鑫诺一号通信卫星
中星五号B通信卫星
1998年7月18日
17时20分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注26]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
28°14′44″N 102°01′37″E / 28.245480°N 102.026850°E / 28.245480; 102.026850
成功
54. 长征二号丙/智能分配器(遥5) 铱3号通信卫星
铱78号通信卫星
 美国

铱76号通信卫星
 美国

1998年8月20日
07时01分46秒
近地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七号发射阵地(七号发射工位)
38°50′56″N 111°36′29″E / 38.848880°N 111.608010°E / 38.848880; 111.608010
成功
55. 长征二号丙/智能分配器(遥6) 铱11号A通信卫星
铱89号通信卫星
 美国

铱20号A通信卫星
铱88号通信卫星
 美国

1998年12月19日
19时39分43.801秒
近地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七号发射阵地(七号发射工位)
38°50′56″N 111°36′29″E / 38.848880°N 111.608010°E / 38.848880; 111.608010
成功

1999年[编辑]

长征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序号) 有效载荷名称 起飞时间(UTC+8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发射结果
56. 长征四号乙(遥2) 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03星

实践五号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1999年5月10日
09时33分00.755秒
太阳同步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七号发射阵地(七号发射工位)
38°50′56″N 111°36′29″E / 38.848880°N 111.608010°E / 38.848880; 111.608010
成功
57. 长征二号丙/智能分配器(遥7) 铱14号A通信卫星
铱92号通信卫星
 美国

铱21号A通信卫星
铱93号通信卫星
 美国

1999年6月12日
01时15分33秒
近地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七号发射阵地(七号发射工位)
38°50′56″N 111°36′29″E / 38.848880°N 111.608010°E / 38.848880; 111.608010
成功
58. 长征四号乙(遥1)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
(资源一号卫星(01星))
(实践三号侦察卫星)
 中国 巴西

科学应用卫星一号
 巴西

1999年10月14日
11时16分
太阳同步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七号发射阵地(七号发射工位)
38°50′56″N 111°36′29″E / 38.848880°N 111.608010°E / 38.848880; 111.608010
成功
59. 长征二号F(遥1) 神舟号试验飞船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
1999年11月20日
06时30分03.500秒
近地椭圆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九十一号发射阵地(九十一号发射工位)
40°57′28″N 100°17′28″E / 40.957900°N 100.291020°E / 40.957900; 100.291020
成功

注释[编辑]

    注:

  1. ^ 火箭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然后卫星经变轨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东经98°赤道上空。
  2. ^ 火箭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然后卫星经变轨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东经105.5°赤道上空。
  3. ^ 长征二号捆近地点变轨发动机及长征二号丙固体发动机原型
  4. ^ 该星在巴基斯坦被命名为“بدر‎”(满月或望月)。
  5. ^ 火箭将巴达尔一号卫星与模拟卫星和样板上面级组合体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1000公里,倾角28.5°的近地椭圆轨道,先分离出巴达尔一号卫星,然后组合体分离,模拟卫星由样板上面级变轨推动进入高椭圆轨道(模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6. ^ 火箭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然后卫星经变轨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东经115°赤道上空。
  7. ^ 根据国际惯例,因未能构成一次发射,故未计算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中。
  8. ^ 8.0 8.1 8.2 长征二号捆是二级火箭,需要上面级才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火箭将卫星和上面级组合体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1050公里,倾角28°的近地椭圆停泊轨道,然后卫星由上面级推动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再经变轨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赤道上空。
  9. ^ 9.0 9.1 定点于东经160°赤道上空。
  10. ^ 该星在瑞典被命名为“Freja”(弗蕾亚或芙蕾雅),北欧神话女神
  11. ^ 11.0 11.1 定点于东经152°赤道上空。
  12. ^ 中方认为,飞行47秒后卫星发生爆炸,使前部整流罩受损脱落,但在卫星爆炸产生震动、运载重量突然减轻的情况下,火箭仍然将卫星和上面级残骸准确地送入预定的近地椭圆停泊轨道。卫星制造商,美国休斯空间与通讯公司认为长二捆火箭越过环绕西昌发射场四周的群山后,遭遇风切变,因火箭制导系统设计中的欠缺,导致整流罩受损过早分离,使卫星发生爆炸。
  13. ^ 模拟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以中国神话人物命名
  14. ^ 冠名赞助
  15. ^ 200×36311公里,倾角28.5°;实际:209×36118公里,倾角28.5°,模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16. ^ 实际:200×42386公里
  17. ^ 17.0 17.1 长征二号捆是二级火箭,需要上面级才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火箭将卫星和上面级组合体送入近地点185公里,远地点1105公里,倾角28°的近地椭圆停泊轨道,然后卫星由上面级推动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再经变轨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赤道上空。
  18. ^ 18.0 18.1 18.2 火箭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然后卫星经变轨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
  19. ^ 事后中方认定的原因是由于美方没有告之卫星的谐振频率,而凑巧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火箭头整流罩的谐振频率(12.7赫兹)与卫星相同,从而产生共振,导致卫星发动机爆炸。卫星制造商,美国休斯空间与通讯公司认为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结构破坏,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双方将两种意见都写入了故障说明书,为了以后客户保险起见,中方改进加强了整流罩,并做到绝不在气象不好的情况下发射,由此可推论到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发生爆炸也是此因。[原创研究?]
  20. ^ 20.0 20.1 长征二号捆是二级火箭,需要上面级才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火箭将卫星和上面级组合体送入近地点185公里,远地点300公里,倾角28°的近地椭圆停泊轨道,然后卫星由上面级推动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再经变轨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赤道上空。
  21. ^ 定点于东经100.5°赤道上空。
  22. ^ 定点于西经119.2°赤道上空。
  23. ^ 故障原因后查明为惯性基准平台的随动环伺服回路里功率输出模块中的金铝键合点材料老化,在高冲击下产生断裂,从而导致随动环故障,造成惯性基准无电流输出,俗称“惯性平台倒台”,向箭上控制系统输出了火箭在作正俯仰和正偏航运动的错误信息;控制系统为纠正火箭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正俯仰和正偏航运动,控制火箭进行负俯仰和负偏航,偏离发射方向。除惯性平台外,箭上其它各系统硬件、软件均工作正常。
  24. ^ 630×630公里,倾角86.4°;实际:623×633公里,倾角86.34°
  25. ^ 火箭将卫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85000公里,倾角24.5°(实际:近地点201公里,远地点85732公里,倾角24.5°)的超同步转移轨道,然后卫星经变轨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东经87.5°赤道上空。
  26. ^ 火箭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然后卫星经变轨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东经110.5°赤道上空。

参考资料[编辑]

    参:

  1. ^ 1.0 1.1 顾明初. 《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情况的一些回顾》.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1997,. 1997年第5期 (229). 
  2. ^ 蒋俭. 火箭推进剂突发事故与应急处理. 《卫生毒理学杂志》.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3. ^ 亚洲卫星二号
  4. ^ 长征三号乙首飞失利事故
  5. ^ 长征火箭国际商业发射记录.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 2010年7月21日 [2010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