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鼓湿地

坐标23°30′19″N 120°07′03″E / 23.50528°N 120.11750°E / 23.50528; 120.1175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鳌鼓湿地
 中华民国台湾
国家重要湿地
鳌鼓湿地的高跷鸻小鸊鷉
地图
概要
湿地名称 鳌鼓湿地
英文名称 Aogu Wetland
管理单位 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
嘉义县政府
台湾糖业公司
编号 TW016
湿地类型 海岸人为湿地及小部分海岸自然湿地
湿地面积 512公顷
位置 嘉义县东石乡
座标 23°30′19″N 120°07′03″E / 23.50528°N 120.11750°E / 23.50528; 120.11750
官方网站 国家重要湿地保育计划-鳌鼓湿地
鳌鼓湿地的观鸟屋

鳌鼓湿地台湾话Ngôo-kóo sip-tē)为台湾嘉义县东石乡鳌鼓村沿海的湿地,目前为交通部观光局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农业委员会林务局鳌鼓湿地森林园区范围与行政院核定之台湾沿海地区自然环境保护计划“彰云嘉沿海保护区计划”之一般保护区,该湿地的管理单位为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嘉义区处,位置为于北港溪出海口南侧,东自造林区起,西至事业海堤止,北自北港溪南堤防起,南至六脚大排堤防止,包括北边的保安林及南边的沼泽[1]。鳌鼓湿地在国家重要湿地名册上登载的面积是512公顷,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在2010年结合湿地与平地造林区域设立为鳌鼓湿地森林园区,包含台湾糖业公司所属的东石农场、鳌鼓农场及溪子下农场之土地,共计1470公顷,鳌鼓湿地森林园区[2],于2012年11月24日开园。由国立中山大学执行之鳌鼓湿地森林园区规划案荣获2011美国景观建筑协会“分析规划领域专业组首奖”。这是台湾首获全球景观规划最高荣誉的奖项。

由于先天环境条件,鳌鼓湿地具有相当多样的生态环境与栖地型态,其中有蔗田、水稻田、防风林、沼泽地、淡水地、咸水地、红树林、河口、及潮间带等,此地的动物、植物种类繁多,每年具有许多稀有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区内保育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黑面琵鹭唐白鹭雀鹰赤腹鹰灰面琵鹭鱼鹰诺氏鹬彩鹬小燕鸥红尾伯劳。并且鳌鼓湿地亦为候鸟的重要过冬区。经济价值层面,鳌鼓湿地附近沿海具有极高产值的渔业资源,以文蛤牡蛎为大宗,为台湾渔业的重要产区[3]

因其马蹄形状,鳌鼓湿地森林园区是从台湾卫星地图最容易找到,台湾唯一受海堤围阻,滨海却不感潮的大型湿地。园区是台湾冬候鸟重要栖地,截至2016年2月纪录,鸟种数57科262种占全台约40%,看到黑翅鸢几率很高,最方便近距离看鸬鹚。此外,它更是农林渔牧多重产业经营的湿地,具有人工海埔新生地回归自然的环境教育案例,属于台糖公司私人土地转化为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场域的贡献。湿地邻近空军靶场,可见战机当头演练。

历史[编辑]

该地原非湿地,鳌鼓湿地的产生,为台湾1960年代政府推动开发海埔新生地,因此台糖东石鳌鼓农场选在嘉义鳌鼓围堤造陆,后又因地层下陷而成为湿地。造陆时由于当时机器设备相当缺乏,因此主要是征召囚犯(台湾话:犯人兵仔 huān-lâng-ping-á)前来劳动,历经5年与3亿多元的经费,完成约1,000公顷的海埔新生地,并以10年时间将土地洗盐淡化。但台湾西部过度开发与大量抽取地下水,1970年代左右台湾沿海地带开始地层下陷,原可种植甘蔗的土地将近300公顷低于海平面,并且土地开始由于盐化而无法进行农业用途。因此在逐渐恢复自然的情况下,加上候鸟可食用的动植物增加,逐渐使鳌鼓湿地成为鸟类的栖息地,嘉义县政府于2008年将此地依野生动物保育法划设为鳌鼓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于2012年11月24日设置鳌鼓湿地森林园区[4][5],内政部2015年1月28日公告鳌鼓重要湿地确认范围[6]

至于“鳌鼓”之名称,为“五股”从闽南话翻译作中华民国国语时的美化(类似的情况可见于嘉义县布袋镇的“好美寮”,其闽南语名称为“虎尾寮(台湾话:Hóo-bué-liâu)”,或台南市的“德高里”,原应为“竹篙里(台湾话:Tik-ko-lí)”,台南市盐水区的“欢雅”,其实是“番仔寮(Huan-á-liâu)”)。台湾早期发展,垦首合股向官方领得某地或荒埔的垦照,共同出资,广招垦丁,从事开垦。垦成后的地名,常以“股”为名。如台南有七股,而七股区中又有三股、九股,而台北五股附近也有六股、七股、十股、十三股。因此五股(台湾话:Gōo-kóo)因音谐鳌鼓(台湾话:Ngôo-kóo)方以此命名。众说鳌鼓或为此地用鳌制鼓,或为海盗名称其实皆不然。

鳌鼓湿地森林园区规划[编辑]

鳌鼓湿地

Seeding Aogu是园区的主要规划理念,期望借由平地造林计划,不仅能够有效的达到节能减碳及复育环境的目的,更能够教育民众尊重环境、保护生态,发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精神。透过全区整体规划,使鳌鼓湿地成为重要之环境教育中心,并提供完整的环境及生态体验,结合永续生态在地循环的概念,让鳌鼓湿地成为环境教育的一颗种子,提供对生态保育以及与环境共生的深层意义 [7]。并提出了三个重点项目:

  • 湿地与森林保育生态价值:鳌鼓同时具备湿地及森林两大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区域性微气候、物种、栖地多样性及基因多样性均扮演重要之角色,园区以保育湿地与森林为主要之核心价值。
  • 西海岸自然教育中心之环境教育意义:透过规划希望将鳌鼓湿地作为第一个西海岸平原型之自然教育基地,延伸触口自然教育中心之对山林教育之能量,扩大推广湿地与海岸、湿地与水资源等相关课程之环境教育领域,在“环境教育法”通过的同时,希望经由认知、学习与体验,进而产生对湿地环境之认同及关怀,同时借此提升全民自然美学之素养。
  • 海岸至森林之资源橱窗示范功能:台湾西海岸为传统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鳌鼓地区亦是农业生产及养殖产业之重镇。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产业的转型,位于由海岸至森林水平最短距离的鳌鼓,足以做为台湾资源之橱窗,同时,加上环境生态之价值,可做为环境治理之重要典范计划。

获奖记录[编辑]

有景观界奥斯卡之称的“美国景观建筑协会”ASLA (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于9月28日公布了2011年的评选结果,由林务局委托中山大学规划的“鳌鼓湿地森林园区[2]”,勇夺分析规划领域专业组首奖,这是台湾在此世界级大赛第一次获此殊荣。本届ASLA评审团认为,鳌鼓湿地森林园区规划案是最优秀的水资源策略,引导过去开垦的海埔地逐步回归自然,除了在景观上的规划考量外,更考虑到全球性候鸟迁徙路线等议题,这是一个思维清晰且能够引起共鸣的规划作品。[8]

参见[编辑]

资料来源[编辑]

  1. ^ 國家重要濕地 鰲鼓濕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6). 
  2. ^ 2.0 2.1 鳌鼓湿地森林园区
  3. ^ 《鰲鼓》--台灣的濕地..:::農委會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 [2008-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4). 
  4. ^ 鳌鼓湿地森林园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农委会林务局山林悠游网
  5. ^ 陈开明/姚江志.跃上国际 鳌鼓湿地园区开园 冠盖云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立晚报.2012-11-24
  6. ^ 內政部2015年1月28日公告函 (PDF). [2018年6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年9月29日). 
  7. ^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 [201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9). 
  8. ^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榮獲美國景觀建築協會2011年分析規劃領域專業組首獎. [201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