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公渔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公渔港,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区的渔港,主管单位为澎湖县政府,邻近马公商港,主要分布于清领时期妈宫社的南甲、东甲区域,后填海造港大幅在马公半岛往案山处延伸,现为澎湖县海港设备最齐全的渔港,又因年代扩建和填港区域,可细分为:

马公第一渔港泊地,临海路岸堤。
  • 马公第一渔港:肇建于日治时期昭和13年(1938年),以澎湖厅城北门(拱辰门)和东门(朝阳门)城墙段的材料拆除下来做建材,将妈宫东侧沿海海岸线全修筑成供船只停靠的人工岸壁,并延伸两座围堤,可供六十艘渔船停靠,成为一个连结海军、陆军、渔业和商业的码头,在昭和15年(1940年)完工,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战火损毁,嗣后又重建。
  • 马公第二渔港:肇建于民国48年(1959年),筑建于第一渔港西侧,三年竣工。
  • 马公第三渔港:规划于民国69年(1980年),位于马公半岛北湾,以第二渔港北堤开始起建,挖港填筑新生地延伸至文澳、案山一带。从民国70年(1981年)动工,民国76年(1987年)前投入七期工程,方达成“第一期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计划后启用,为马公诸渔港中规模最大者。

相关条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