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鼎(1895年4月18日—1953年),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金埔县,台湾医师,彰化二水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1895年4月18日,郑鼎出生,为二水乡望族郑廷魁之子。二水公学校本科卒业后,即考进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学(今台中一中)。高中毕业当年,考进台湾总督府立台北医学专门学校(今台湾大学医学院前身)攻读医学。

1919年自台北医学专门学校卒业,隔年再度进入改制后的台北医学校(即原来之台北医学专门学校)专攻热带医学。毕业后奉派担任台北红十字医院医师,后因感念家乡医师缺乏,乡亲就医不便。1921年返乡开设“英源医院”,使其成为二水乡出身第一位西医师。

1921年二水信用组合设立,被选为监事。1923年担任二水协议会员,在二水庄财政最窘困之时,亟思以最少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果。其后并任二水信用组合监事推荐。

1953年,竞选二水乡乡长,以最高票当选,然尚未走马上任,即因病逝世。

家族[编辑]

原配吴玉女夫人,本县埤头乡望族,为前埤头乡长吴良银之胞妹,育有二男;长男瑞堂毕业于台大医学院,长媳许幼缎,彰化县北斗镇人,彰化高女毕业,曾任二水国小教师、妇女会理事长,并曾于1977年获选彰化县“妇女楷模”。郑瑞堂医师继承其父衣钵,担任英源医院院长,行医五十年,现已退休。其长子郑智仁为生殖医学界之专家,同时也是一名本土音乐的创作家;次子英明、三子芳仁为眼科医师,分别担任中国医药学院北港妈祖医院眼科主任,一家三代均悬壶济世,堪称杏林世家。

日本昭和3年(1928)间,郑鼎原配吴玉女夫人因病过世,继室刘早夫人,台北静修女校毕业,治家精勤,育有五男四女,皆毕业于高等学府,多任职于教育界。民国51年(1962)刘夫人去世,同年,七男天助考入高雄医学院毕业后赴美,所学专长于心脏内科方面,现为侨务委员。

郑鼎一生疗治民间疾苦,热心服务乡梓,造福乡民,颇受乡里的敬重与爱戴,有“二水土地公”之称[1]

  • 妻:
    • 原配:吴玉女夫人
    • 继室:刘早夫人
  • 子:
    • 长男:郑瑞堂
    • 长媳:许幼缎
  • 孙:
    • 长孙:郑智仁
    • 次孙:郑英明
    • 三孙:郑芳仁

参考资料[编辑]

  1. ^ 参考 赵水沟,《员林大观》,页375-376。原《新台湾人物》,页23、页389。又郑鼎孙智仁先生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