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听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罗听余(1883年?月?日—?年?月?日),字绰裕[1]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2]人,宣统二年工科进士,曾留学美国学校

生平[编辑]

光绪三十年(1910年)三月,由两广学务处派赴美国留学[3]

后改赴英国里兹大学染织科[4]

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二日,内阁奉上谕:罗听余著赏给工科进士[5][6]

宣统三年(1911年),授职翰林院检讨[7]

民国初年,任职北京工业专门学校[4]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派为广东省营蔴织厂厂长[8]

著作[编辑]

  • “调查报告-羊毛论”,留英学生罗听余王家鸾上出使英国大臣书,《商务官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戌申第16期
  • “调查北京地毯工业报告”,罗听余,《劝业丛报》,1921年第l卷第3期,第8页
  • “呢绒制造预算之商榷”,罗听余,《工学季刊(北平)》,1934年第1-2期
  • “广东纺织厂之缘起及其将来”,罗听余,《工学季刊(北平)》,1935年第1期
  • “尼绒制造预算之商榷”,广东省立纺织厂厂长;罗听余,《现代生产杂志》,1935年第2期

参考文献[编辑]

  1. ^ 《词林辑略》卷十一,第4页
  2. ^ 《宣统四年春季职官录》,内阁印铸局编印,京师翰林院,第7页
  3. ^ ‘两广学务处选送出洋学生详文:窃照本处考选出洋学生,业于三月十三十四两日,分班招复.面加考试。取定林葆恒等十四人派赴西洋,李质等十二人派赴东洋,当经开折呈报在案。旋于三月二十四日,延请洋医来处,将取定各生体质.详加考验,据称:“派赴西洋各生内陆琛一名,现有肺病,未便派往。”除扣除外,计派赴西洋者,实止十三人,派赴东洋者,实共十二人。又本处上年十二月初十日,详定考选出洋学生章程第十六条内称:“本省外省如有名誉夙著,志愿游学,所学能合第一等资格,为本处所灼见真知者.亦可特别取送,无庸考试;惟亦须觅保证人具结存案”等语。良以今日办理百事,需才孔亟,造就将成之才与造就未成之才,需时大有区别,而此等将成之才,未必近在粤省,且未必悉愿赴考,故为此变通办理之举。兹由本处访得夏元憟等十三人,虽仍未能尽合原章第一等资格,实较考选各生为优,自应恳请俯准援照详定章程,特别派送。又高等学堂附属之校士馆西学堂各生,已于上年底毕业,该堂馆原章,各生毕业后,即择尤派遣出洋。前准吴总理来移,亦经核议,准其照章选派,详报有案。兹准吴总理移送校士馆毕业生张淑皋等两名,请派往东洋;西学堂毕业生卢颂祺等六名,请派往西洋。该生等既经吴总理按其平日积分,及毕业考试分数取定清派,自应一并派往。统计本处所考取采访.及高等学堂所移送各学生,实共四十六:内派赴美国者为林葆恒谢作楷温宗禹温应星唐有恒罗听余冯桂窦学勤王家鸾曾耀薪利贡夏元憟陈廷甲李灿基陈廷端等十五人。派赴英国者为卢颂祺虞锡麟刘国珍利寅虞锡普陈兆基等六人。派赴德国者为黄时澄徐涛等两人。派赴法国者为沈纮一人。派赴日本者为李质邓瑞槃任斌略董荣光黄瀚金殿勋卢公辅杨永贞马光援王敬秋何崇礼陈文章鸿钊汤叡盛德镕沙曾诒许璇陶昌善周维新夏同纯张淑皋苏寿松等二十二人。’,陈春源编,《广西留学史》,1934年,广西省政府教育厅印。李彦福等编.《广西教育史料》.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03.第196-197页
  4. ^ 4.0 4.1 《(北京)东西洋留学会员录》,国家图书馆藏,1916年7月修订本。刘晓琴著.《中国近代留英教育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155、160页
  5. ^ 罗听余,年28岁,广东人,游学美国毕业,“阿穆尔灵圭等为请分别给予游学毕业生等第及出身事奏折”,《历史档案》1997年第2期
  6. ^ 政治官报》,宣统二年九月初三日,第1055号,第2页
  7. ^ 上谕:此次引见之廷试游学毕业生进士江古怀何育杰锺世铭刘冕执俞同奎高胜儒凌春鸿吴乃琛孙昌润罗忠诒刘国珍刁作谦陈祖良梁赉奎陈训昶董如奉林葆恒叶可梁朱天奎韩楷均著授职翰林院编修;诸翔王蔚文谢培筠季新益罗听余汪果孙多钰薛宜琪崔潮吴鼎昌刘先䳲沈王桢方擎刘庆绶赵世瑄廖炎杨寿桐均著授职翰林院检讨;朱公钊张嘉森胡骧黄曾铭唐在贤锺伟薛楷方时简韩振华江顺德屠密严恩棫彭炳张修敏杨德森朱葆勤黄瀛元席聘臣均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宣统三年五月十一日”,《两广官报》
  8. ^ “令派罗听余为广东省营蔴织厂厂长”,《广东政府公报》,1938年第396期,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