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黻[1],字民服江西吉水[2]。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进士。[3] 后担任御史。明仁宗即位后,上疏言十事。后升任卫王府右长史。为官清廉,尽心献策。明宣宗宣德初年去世。[4][5]

也就是说,杨黻虽是江西吉水人,但是在《登科录》的永乐乙未进士榜单上有杨黻,并无杨黼,应是同一人。

又民间《集福消灾之道》中,有杨黼独自前往四川拜访无际大师的情节。

注释[编辑]

  1. ^ 《明史》作“杨黼”,《进士题名碑录》《国朝献征录》及清光绪《吉水县志》皆作“杨黻”。
  2. ^ 《国朝献征录》6册105卷:“卫府右长史杨黻传(实录):杨黻,字民服,由进士擢四川道监察御史。练达如素习,临事揆理,务当于公。仁宗皇帝嗣位,下诏求言,黻上疏论敬天勤民、崇俭戒奢等十事,多见采纳,遂擢卫王府右长史。日以诗书进说,随事开益,皆由于正,裁处庶务,粲然条理,其僚属以下咸心服之。至是卒。平生孝友,严于自守,家贫,未尝苟取一钱。博学好古,进修之志葢至死不忘云。”
  3. ^ 《吉水县志·卷二十八·选举志·进士》页十五:“(永乐十三年乙未陈循榜)杨黻,有传,《明史》作杨黼。”
  4. ^ 明史》(卷137):“杨黼,吉水人。官御史。仁宗即位,上疏言十事。擢卫王府右长史。尽心献替,未尝茍取一钱。宣德初,卒。”
  5. ^ 《吉水县志·卷三十四·人物志·宦业》页三十:“杨黻,永乐进士,授御史,仁宗即位,上疏言十事。擢卫王府右长使,尽心献替,未尝茍取一钱。宣德初卒。(省志)通志按云:白志作杨黼,林志人物志皆作黻,字民服。考登科录永乐乙未进士有杨黻,无杨黼。今从林志。”

参考文献[编辑]

  • 《国朝献征录》
  • (清)张廷玉 等《明史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彭际盛、胡宗元.《吉水县志》. 清光绪三年(1877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