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女座星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室女座恒星流
观测资料(J2000 历元
星座室女座
赤经?
赤纬?
距离30000 ly
视星等 (V)?
绝对星等 (V)?
特征
类型dSph的残骸
角直径 (V)30′ × 10′
其他名称
none
参见:星系星系列表

室女座星流(也称为室女座高密度区室女座矮星系室女座超星团)是一个位在室女座星流,在2005年才被发现[1][2],被认为是与银河系合并过程中残留的矮椭球星系残骸。从地球上观察,他是夜空中遮盖区域最大的星系

这个星流是从史隆数位巡天光度测量资料中发现的。这是用来创建银河系在三度空间中图像的资料,是利用恒星类型颜色绝对星等已经确定的特征估计它们的距离(所谓的“光度视差法[3])。最早认为在室女座有一个新星系的是类星体赤道巡天小组 ( Quasar Equatorial Survey Team),使用位于委内瑞拉Llano del Hato国家天文台英语Llano del Hato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口径1.0 施密特摄星仪观察天琴座RR变星时,发现5颗这一类型的变星聚集在大约赤经12.4 h之处,因而天文学家推测该处是一个小星系被银河系吞噬之后的残留部分[4]

这股细流在天空中至少覆盖了100平方度,并有可能达到1,000平方度(大约是无论任何时间天球可见部分的5%,或是满月面积的5,000倍)。尽管他邻近太阳系使立体角必然涵盖较大的区域,但也只拥有数十万颗的恒星。这个星系偏低的表面亮度(可能只有32.5M/角秒 ²),使得在之前的巡天观测都未能发现他。

在这个星流中的恒星数量比一个星团的规模大不了多少,因此当初的发现团队称这个星流是"真正令人感伤的星系"[5],其中许多的恒星虽然金属量第一族星为低,但在过去数个世纪都被认为是银河系内正常的恒星。

这个星流位于银河系内,距离太阳大约10,000秒差距(30,000光年),并且在三度空间的天空中至少跨越10,000秒差距,接近于1994年以类似的光度分析方法,发现的人马座矮椭圆星系在天空中的平面[6]。人马座矮星系是另一个与银河系合并中的小星系,但他的距离只是这个星流的4倍,因此两者之间不太可能毫无物理上的关联。室女座星流很可能是人马座矮星系被切断了联系的部分,循着自己的轨道绕着银河系[7]。室女座星流也类似2002年发现的麒麟座环[8],此乃由于大犬座矮星系与银河系合并所致。

参考资料[编辑]

  1. ^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Reveals A New Milky Way Neighbo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DSS press release, January 9, 2006
  2. ^ Sonia Duffau, et al., 2006, Spectroscopy of QUEST RR Lyrae Variables: the new Virgo Stellar Stream,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ume 636, Issue 2, pp. L97-L100 (ADS; arXi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永久失效链接])
  3. ^ Mario Juric, et al., October 2005, The Milky Way Tomography with SDS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bmitted (arXi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4. ^ Katherina Vivas et al., 2001, The QUEST RR Lyrae Survey: Confirmation of the Clump at 50 Kiloparsecs and Other Overdensities in the Outer Halo,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ume 554, Issue 1, pp. L33-L36.
  5. ^ "Pathetic galax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Scientist, 10 January 2006
  6. ^ Ibata, R. A., et al., 1994, A Dwarf Satellite Galaxy in Sagittarius, Nature, Volume 370, Number 6486, p. 194.
  7. ^ The origin of the Virgo tidal strea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avid Martínez-Delgado, Workshop on Dwarf Galaxies as Astrophysical and Cosmological Probes, 17 March 2006. (PDF)
  8. ^ Newberg, H. J., et al., 2002, The Ghost of Sagittarius and Lumps in the Halo of the Milky Way,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ume 569, Issue 1, pp. 245-274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