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屿山赤鱲角填海范围

大蚝(英语:Tai Ho),或作大濠,是香港大屿山北部的一处海湾,位于小蚝之西,东涌之东北,地区行政上属离岛区。1980年代末期的香港机场核心计划,该地与邻近的小蚝原会被发展为大蚝新市镇[1],并与西面的东涌新市镇组成“北大屿山新市镇[2][3],然而因中英两国对香港机场核心计划的造价发生争议,为争取中方支持兴建赤鱲角机场及机场铁路,港英政府在1990年代初决定将大濠新市镇剔出香港机场核心计划的新机场支援社区项目,将该处的新市镇开发计划留待1997年7月成立的特区政府落实[4],其后特区政府以人口增长放缓为理由及环保团体的反对意见下暂时搁置。2013年兴建的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大屿山的出入口设于大蚝,大蚝是西面也建有东涌东发展区。

概要[编辑]

大蚝原本是离岛区的乡郊地方,其北部有一片浅滩伸展至南部的婆髻山莲花山脚下。山坡多为地及灌木林,也有季候性沼泽,以及名为大蚝河的溪流流往大蚝湾。在1997年5月青屿干线通车前,大屿山没有陆路连接,大屿山南北之间又有崎岖的山野分隔,当年要前往大屿山北部,先要乘渡轮到大屿山南部的梅窝码头,然后乘车通过当年地势险要的东涌道前往东涌,再经小路到大蚝西部的白芒。如不乘车也采用远足方式,从梅窝经山径翻越山头前往,但该条小山径早年是杂草丛生的古道,路况要到2000年后获整修及在2008年命名为“香港奥运径”才得到改善[5],因此在1990年代前大蚝是人迹罕至之地。

大蚝新市镇计划[编辑]

1989年10月香港总督卫奕信在《施政报告》公布《港口及机场发展策略》,这个被称为“玫瑰园计划”的机场核心计划,当中包括将位于大屿山北部的大蚝和东涌开发为新市镇,这两个在北大屿山的新社区将可支援赤鱲角机场,以及计划建于在大屿山东北部的新货柜码头。大蚝新市镇位于大蚝北部[1]。因为同期规划的北大屿山公路和机场铁路需要在大蚝湾及小蚝湾填海,该处会有一片新填海的平地,港英政府计划把大蚝和小蚝合并发展成“大蚝新市镇”,并且与东涌新市镇合组“北大屿山新市镇”,大蚝虽不如东涌接近赤鱲角机场,但位处北大屿山公路的中段,比东涌接近港九市区,将成为青屿干线在大屿山的陆路门户新市镇,与邻近新机场及作为空路门户新市镇的东涌互相呼应,并且在1991年2月完成初步图则[1]

大蚝新市镇第一期社区位于北大屿山公路的两旁[1],和同期规划的东涌新市镇相似,率先开发公营房屋项目,除了住宅及商店,也有学校、诊所、图书馆及体育馆等社区设施。大蚝的对外交通不但有北大屿山公路,香港地铁当年提交的东涌线方案,也预留了兴建大蚝站的位置,地铁当年也计划在东涌线的小蚝湾车厂开发住宅及商场项目。由于计划中的东涌线需要同时满足大蚝和东涌两大社区进出九龙及港岛市区的系统容量需求,所以机场铁路最初计划采用四轨方案,机场快线和东涌线全线铺设各自的路轨,使东涌线列车无需为机场快线列车而让路,以便日后加密列车班次及增设更多中途车站,规划一旦落实,大蚝及东涌将会组成北大屿山新市镇,以因应香港人口增长及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并推动大屿山的发展。不过在1990年代初的香港后过渡期,中英两国在机场核心计划及政制民主化等问题发生争拗[6],中方批评香港的新机场、青屿干线及机场铁路等项目将会耗尽财政储备,及为将来的特区政府造成沉重债务,故此反对兴建,大屿山新市镇的计划也因为中方在中英土地委员会讨论抵制英方的批地计划而陷入僵局,中方要求最少要有250亿元财政储备留给特区政府,又拒绝基建项目的批地计划对港府的政制改革方案施压[7],港英政府惟有缩减机场核心计划的规模,暂援打造大蚝新市镇[4],只保留东涌新市镇项目,而机场铁路也应中方压缩造价的要求,机场快线和东涌线在青衣岛至东涌的路段由独立路轨改为共用路轨,机场铁路计划才获得中方同意兴建及在1995年动工[8],至于大蚝新市镇计划则留待1997年7月成立的特区政府决定何时落实发展。

1990年代末期,由于大屿山发展放慢[4],而且预计香港人口增长放缓,加上有环境保护人士担心大蚝的发展会影响当地环境和生态,特区政府亦以缩减开支为理由,叫停大蚝新市镇项目的发展,故该地在2000年代除了北大屿山公路外,未有任何大型开发。特区政府在2014年宣布正式开发大蚝及东涌东发展区,并陆续填海作商业、住宅、专上学院中小学教育、以至物流公共交通运输,加上赤鱲角连接路及该区红树林已遭完全破坏,故该区从今以后失去了宝贵的自然环境和开始出现噪音和光污染问题。

区内地方[编辑]

区议会议席分布[编辑]

北大屿山公路港铁路轨外,大蚝现时维持低度人工发展的状态,理论上没有常住人口,而整个大蚝都划入大屿山选区。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東涌與大蠔發展高質素優美新市鎮 已草成初步圖則. 华侨日报 (p.11). 1991-02-10 [202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1). 
  2. ^ 東湧/大蠔. 香港年报1997. [2024-05-06]. 
  3. ^ 工務計劃項目第668CL號 – 北大嶼山大蠔發展計劃第3期工程 (PDF). 规划地政及工程事务委员会 (立法会). 2000-05-18. 
  4. ^ 4.0 4.1 4.2 【政策分析】大嶼山小蠔灣填海計劃停滯不前 只因中華白海豚?. 香港01. 2018-07-25 [202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東涌至梅窩路線推介 奧運徑+白芒村+銀礦洞+銀礦灣瀑布. Yahoo旅游. 2021-05-15. 
  6. ^ 後六四香港:政壇老手任港督,英廷敗部復活戰. 2021-03-20 [2024-05-07]. 
  7. ^ 大限啟示錄:過問港府工程,中方借經濟打政治牌. [2024-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8). 
  8. ^ 機場鐵路二十年. [2024-04-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坐标22°17′57.813″N 113°58′41.035″E / 22.29939250°N 113.97806528°E / 22.29939250; 113.97806528